张继楼,江苏宜兴人,生于1926年,童年时代从进过女子学校的母亲那里接受民间文学的熏陶,苏南童谣和民间故事在他幼稚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
1949年,张继楼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文艺队进军西南,此后,在四川长期从事民间文艺工作和做杂志编辑工作。1953年开始以儿歌、儿童诗为主的儿童文学创作生涯。他为幼儿写的作品有儿歌集4p昌个歌儿给外婆听》、《夏天到来虫虫飞》、《东家西家蒸馍馍》、《小蚱蜢》等,幼儿诗集{在城市的大街上》。近年来,他还尝试幼儿童话、幼儿故事的创作,其中一些作品不乏幼儿情趣。
 儿歌是张继楼创作的重要部分,也是最能反映他的创作特色的部分。张继楼注重用儿歌反映现实,三十多年来,他写的儿歌大都留下了较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生活印记,其中一些作品中有政治化、概念化的词句,这成为他创作的遗憾。在他的儿歌中还另有部分用孩子的眼睛、耳朵和心灵去观察、聆听和思索的作品,,这些儿歌或幽默诙谐,或含蓄优美,较有幼儿情趣,是他儿歌中的佳品。
 童年时期民间文学的熏陶以及巴蜀民间文艺的影响,都深深渗入张继楼的儿歌创作中,在他的优秀儿歌中,那些借鉴传统儿歌的形式注入崭新内容的作品历来为人们称道。《东家西家蒸馍馍》是这类儿歌的代表作。这首儿歌借鉴三十年代四川流传的儿歌:
“大姨妈来接我,/猪打柴,/狗烧火,/猫儿煮饭笑死我”的形象和句式,加以创新,使用类似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映出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东家的动物们齐心协力蒸馍馍,“大家吃了笑哈哈”,西家的动物们个个捣乱,结果“肚子饿得咕咕叫”,写得诙谐热闹:
   
(东家)猫上灶,狗烧火,
   
鸭子担水下了河。
   
白鹅帮它抬回来,
  
欢欢喜喜蒸馍馍。   
   
馍馍香,馍馍侯甜
   
(西家)鸡又飞,狗又跳, 
   
翻了蒸笼打了瓢  。
   
鸭子走来踩两脚,   
   
猫儿跑来抓一爪。   
  
吓得馍馍满地滚,  
   
肚子饿得咕咕叫。
  
比起传统儿歌来,这首儿歌不但有热闹的情节,还有寓含其中的良好的教育意义,使幼儿于饶有趣味的阅’读中明白团结好,不团结不好的道理。《错了歌》学习的是传统丛歌颠倒歌的形式:“刚刚六点过,/太阳就落坡。/鸭子跳上树,/猫儿进了窝。/蝙蝠天上飞,/正把蜜蜂捉……”,最后作者提出:“请你想一想,/唱错没唱错”,把幼儿熟悉的一些事物进行颠倒错置,对其进行智力上的训练。《翻跟头》是一首创意很新的数字歌,作者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小妞妞翻跟头的情节:   
小妞妞,  
   
围兜兜。   
   
兜兜里头装豆豆, 
   
吃了豆豆翻跟头。 
   
左边翻个六,
   
漏了九颗豆;  
   
右边翻个九,   
   
漏了六颗豆。  
   
问你翻了几个大跟头?
    
再问漏了几颗小豆豆7
   
这首儿歌好就好在不仅仅是一首数字歌,它还有憨态可掬的幼儿形象,有浓郁的幼儿情趣,有错落有致的句式,有一气贯成的音律,并兼具了绕口令的艺术效果。对传统儿歌的学习“不应单纯模仿它的形式,首先要求有新的内容,旧瓶必须装新酒。”①这是张继楼学习传统的宗旨。他的儿歌在传统的继承与创新上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张继楼的一些儿歌写得幽默诙谐,除了上述《东家西家蒸馍 
馍》、《错了歌〉外,《蚊子》、《小蚱蜢》、《萤火虫》也是这样的作品。《小蚱蜢》几笔勾勒出一个骄傲自大的形象:“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弹1/脚一跷,/‘哪个有我跳得高厂/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把蚱蜢的形态、动作逼真地描画出来,“头上跌个大青包”的结尾使孩子在笑声中明白不能骄傲的道理。《蚊子》写道:“蚊手充‘医生’/出门去打针”,用一个竺充”字写出蚊子的狡猾,接下来写:“打的啥子针’?/‘打的毒药针’。/‘给你一巴掌,/叫你活不成。”’写得泼辣,干脆、有趣。州、太阳》是一首诙谐而又略带讽刺意味的儿歌:“宝宝喊声要起床,/全家老小个个忙”,在一番极力渲染之后,作者感叹这一切都是因为产房里升起一个小太阳”。于漫画式的勾勒中显示了作者对独生子女问题的忧思。  
   
张继楼还写过一些含蓄优美的儿歌。《共伞》写的是幼儿园放学时的情景:
刮风了,下雨了,
   
幼儿园里放学。?。
   
“看一看,谁来了?”
   
“妈妈撑着伞来了。”
   
走出门,回头瞧,
   
屋檐下站着张小宝。
   
招招手,笑一笑,
   
伞下多了一双脚。
   
一二、一二齐步走,
   
踏着水花回家了。
 
“招招手,/笑一笑,/伞下多了一双脚。”用极简省酌语言制造出电影中大特写的效果,生动传神地表达出小朋友之间的友爱之情。这首儿歌做到了浅显与含蓄的统一。《钓星星》、《下雪了》、《风筝》《梳头》等儿歌写得较为优美。《钓星星》:“月儿弯弯,/银光闪闪。/像把钓钩,/挂在天边。/不钓鱼,/不钓虾,/钓串星星撒满天。”用钓钩喻弯月这是常见的比喻,但用钓钩“钓串星星撒满天”就是新奇的想象了,因为这一想象,这首儿歌便有了一种使人着迷的意境。《下雪了》用一连串幼儿熟悉的事物描绘、比喻雪景,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冬天景色:“下雪了,/下雪了,/半天云里飞鹅毛。/水田镶银边,/青山戴白帽;/青松长起白头发,/翠竹反穿羊皮袄。川、狗跟我上学去,/朵朵梅花撒满道。”最后两句赋予这首儿歌活泼美好的意境。作者还善于在结尾出奇笔,如《风筝》在一番幼JL—耍风筝的描述之后,写道;“吓得猫猫爬上树,/落下几片桃花瓣”,又见情
趣,又见意境;《梳头》描述/j\朋友互相梳头的情景后写:“两张笑脸两朵花,/蝴蝶飞来不想走”,将幼儿的内美与外美相融合,由强调外美而升华内美,这是作者的值得学习的创作技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