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知风险评估的三个层次
(2013-04-06 10:27:47)| 分类: 1-风险管理 |
1、第一个层次,数据和经验十分缺乏,无法完全评估出严重性、可能性或可检测性的高低,这个时候的风险管理可以只做风险识别,找到可能的风险点就可以了。这就是风险管理的最基本的一个作用,发现问题在哪里?发现了问题点后,可以针对风险点做一些实验或研究,比如挑战性实验,来判断风险点的严重性高低,同时也能得到一些判断可能性的数据。接着就进入第二层次。
2、第二层级,有足够的数据或经验能够判断严重性的高中低,但是没有足够的数据或经验判断可能性或可检测性,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暂时只针对严重性高或中的去采取追加的措施,为什么能够这样做,其实也是基于潜在的假设,就是假设严重高或中的最终的风险都是高的,也就是不知道可能性或可检测性的高中低的时候,默认可能性是高的,可检测性是低的,这也是一种风险最小化的思想。但不知道风险高低时默认风险是高的。这样就必须要对严重性高或中的采取措施,这样就能保证严重性高或中的都有风险控制措施。
3、第三个层次,有足够的数据或经验判断严重性、可能性和可检测性的高中低,这时就需要对三个要素都进行评价。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不管最终风险如何,只要严重性为高的都必须采取措施。这里有一个例子:坐飞机的风险。
综合以上的观点,也就是说是否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其实主要取决于风险的严重性,所以个人认为既然如此,有时只评估风险的严重性就足以为采取后续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了,此时如果没有足够的数据或经验评估其他两个要素,只评估严重性也是合情合理的,最终也能够达到风险评估的目的:有效的控制风险。
2、第二层级,有足够的数据或经验能够判断严重性的高中低,但是没有足够的数据或经验判断可能性或可检测性,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暂时只针对严重性高或中的去采取追加的措施,为什么能够这样做,其实也是基于潜在的假设,就是假设严重高或中的最终的风险都是高的,也就是不知道可能性或可检测性的高中低的时候,默认可能性是高的,可检测性是低的,这也是一种风险最小化的思想。但不知道风险高低时默认风险是高的。这样就必须要对严重性高或中的采取措施,这样就能保证严重性高或中的都有风险控制措施。
3、第三个层次,有足够的数据或经验判断严重性、可能性和可检测性的高中低,这时就需要对三个要素都进行评价。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不管最终风险如何,只要严重性为高的都必须采取措施。这里有一个例子:坐飞机的风险。
综合以上的观点,也就是说是否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其实主要取决于风险的严重性,所以个人认为既然如此,有时只评估风险的严重性就足以为采取后续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了,此时如果没有足够的数据或经验评估其他两个要素,只评估严重性也是合情合理的,最终也能够达到风险评估的目的:有效的控制风险。
前一篇:[转载]这八年,你都干了啥?
后一篇:[转载]大公司与风险管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