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七日,正是早春时节,我们一行四十多人参加了中山国旅组织的广顺二天游。节逢三八,今年是龙年,旅行社本意是组织女士出游的,我们几位男士沾光了,可以说凤龙游,或是凤凰同游了。
游程的首站是顺德的沙湾古镇。古镇的特色保存完好,白石街、小巷弄安祥地静卧了百千年。祠堂飘檐黛瓦,气派依然;蠔壳墙老旧拙朴,仍坚如磐石,仿佛诉说着逝去的沧桑。特色食品如姜撞奶、姜糖等小食最吸引人。而我最感兴趣的是一些传统艺术的工作作坊。我看见少女用她灵巧的双手,在工艺品前细细地描画,这些都该是顺德传统的民间艺术。任由参观者驻足,时而语语,时而评述,可她已进入浑然忘我的境界。正是这些有心人,才使得民间艺术得以光大发扬。为了感谢这些无名使者,我即兴赋诗一首:
沙湾古镇
黛瓦飞檐古殿堂,石街仄巷老蠔墙。
钟情最是纤纤手,巧使非遗放异光。
第二站是广州的荔枝湾。荔枝湾我曾经去过几次,但是这次是最从容的。固名思义,荔枝湾该是有荔枝、有小阜、有水网的地方。可是纵目所及,都是高楼敞径。有几处水渠,倒是保存的蛮好,两边是艺术护栏,底下是流水淙淙。其实,珠三角本该都是水网地带。像我们中山石岐,也有九曲河。九弯十曲穿越城区,可惜过去的领导没有眼光,急功近利,早早把它覆盖,现在后悔也就迟了。不然在闹市中留下一泓碧水,几尾乌篷,游弋其中,该是多么写意。
在荔枝湾,除了仍有小桥流水,古树也甚多。有几人方能合抱的古樟,有须根飘飘,盘根错折的细叶榕,这些都是历史的最好见证。
我们一行还游览了荔湾公园,只见红棉如火,春光烂漫。公园的幽雅,游人的安祥也引起了我的诗兴:
荔枝湾
放目何来荔,举头难见山。
沧桑千载事,天地一枝湾。
火舞英雄树,人安小草间。
开怀风雅处,缱绻不思还。




第二天,我们再折返顺德,游览了蓬简水乡。我们中山也有很多“水乡”,蓬简有何不同呢?它依然是原始古朴,没有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留下浓浓的水乡特色。河道有小画艇,可以下艇感受此中风情。其次,这个地方从来没有愚昧、落后,而是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历代以来出过不少进士和有名望的读书人。最要害的是它还有清澈的水。而我到过很多水乡,外观美则美矣,然水质却不敢恭维,这就大煞风景。像我们家乡沙溪一条村有远近闻名的杜婆桥,桥建于宋代,据说是一位热心公益的杜婆婆发起建的。至今桥石依然坚固,可是桥下的小涌却臭气翻天。杜婆本是好心,教人筑桥沟通两岸,便民出行。怎料今天桥固依然,而下面水质却奇臭。漫步桥中,若逢酷暑,岂不把人熏晕倒下。此情此景,我想杜婆泉下有之,也会锤胸顿足罢!也幸好是家乡已发生巨变,不再需要这些小道小桥来通行。
游罢蓬简,也留下了我的感受:
水乡游
碧水虹舸石拱桥,姜糖撞奶溢香飘。
杏坛蓬简多游趣,反璞归真是绝招。
短短的两天游,除了古镇、水乡,我们还有机会下榻白天鹅,早晚可以徜徉珠江畔和沙面。领略中西结合的古建筑之美,慨叹“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巨变,体会羊城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奋生活在新时代的幸福。最后,愿以七律一首表达我的喜悦之情:
三八纪游
喜逢三八赴羊城,已久暌违感念生。
吉贝氤氲凌峻宇,天鹅缱绻壮行程。
沙湾古镇画图美,蓬简水乡风月明。
南国娇娥巾帼志,英雄谱里列芳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