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者无畏 12306的故事
(2012-10-22 01:47:15)
标签:
铁道部12306售票系统建设春运 |
无知者无畏
周末和几个朋友聚会,闲谈中谈起了12306的事情,大家说了不少话,当然全是批判的观点,不过多是网上看到的新闻炒炒冷饭,没有什么新意,唯独一位业内张姓朋友观点有独到之处,因这位张朋友曾有10余年做大系统的经验,应该算是业内资深人士了。听了他的观点,感觉说得在理,这里我摘其要点,记录下来,正如李敖所言,我骂你王八蛋不算本事,关键我能证明你为什么是王八蛋,大意如此。
朋友的基本观点就是这次负责12306项目的领导绝对是一个“无知者无畏”的典型,90%的责任在领导身上,从来没见过任何一个行业的业务系统出现过这样的事情,简单是笑话,就是不知道算是悲剧还是喜剧。
观点1:任何垄断部门在上项目时都存在照顾自家人的情况,把一些容易赚钱,难度不高的项目照顾给一些关系户,但有一点要注意,这里一定要把握“难度不高”这个要点,铁道部这次就错在把12306这个项目当成了“低难度”的项目,这就是大错特错了,要知道任何一个业务系统,
观点2:那么哪些公司可以做这个项目呢?张朋友的回答是能做这项目的公司不多,但也不少,基本的要求就是公司足够规模,而且要有过实施大项目的经验,如IBM一直参与12306项目的投标,这个项目如果给IBM做,绝对不至于做成现在这个样子,当年美国奥运会期间,IBM建的系统也出了大乱子,但人家就有本事连夜就给你解决了,这就是大公司的实力。可能你一个小公司的人跟大公司的人打交道,感觉其实水平也就这样,但大公司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他总有办法调动一切资源,把问题搞定,大公司的实力也就体现在这里。另外国内还有好些公司能做,只要是银行、电力、电信这些行业内做过核心业务系统的公司,都可以做这个项目,淘宝的技术团队也可以做。
观点3:在高铁项目里,你可以把火车上的洗手池这样的项目给自己人做,但绝对不能把发动机的项目分给关系户做,因为这是属于核心系统,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但现在12306项目就是这样,把这样的核心业务也给自已人做了,这就是这个领导勇敢到极点了。
(PS: 张朋友的话我很赞同,我想起我家门口的一条4车道的路,大概在12,3年的时间里重修过4,5次,但同一城市中别的8车道的主干道印像中好像就没怎么修过,这就说明我所在城市主管道路的领导分寸把握的比较好,比较有水平。4车道的路属于支线,玩玩猫腻,让兄弟们多赚点,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但8车道的主干道,就要认真做好了,要是隔个2,3年就重修一次,怕是对他的位子有影响了。)
观点4:别的行业是如何对待自己下属的公司呢?张朋友说,肯定是要照顾的,但要注意不要搞砸了锅,领导一定要有风险控制的意识,如某央企在全国各省上一套业务系统时,一共三家公司竞争,有两家是外面的公司,实力强劲;有一家是自己的公司,但主持这项目的领导知道自家公司的实力不行,
观点5:别的行业是如何做大系统的,张朋友说,不知道铁道部在做12306前,有没有搞过集中设计,原型验证这些事,或者做了,是不是就是走个过场?但别的行业现在上这样的核心业务系统前,是会把这个阶段认认真真的走一遍的。他举了一个例子,某央企(世界500强内都是靠前的)在做一个全国性的核心系统前,首先是召集了100多号人,包括本单位在各省的业务骨干,加上项目实施厂商的代表,就窝在一个地方搞了一年的设计,出了很多标准化文档,每个业务流程都在设计阶段要搞清楚,软硬件配置也是在这个阶段确定下来,这个阶段整整持续了1年;第二个阶段就是实施厂商去开发,这个阶段差不多也有1年的样子;第三个阶段就是实施阶段,大概花了半年时间;第四个阶段,就是由总公司派人进行检查,检查什么呢?就是你做的系统跟我的设计是不是相符的,通过一个检测系统来验证,不过这个阶段的时间安排是分散的,基本从开发阶段就开始了,一到某些时间点,就会来检查你,通过了才能往下走,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项目验收。
观点6:其他行业的领导是怎样的?张朋友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天津某央企下负责某业务系统的领导,他在上业务系统时,怕得要死,生怕出问题,正式上线的时间是一拖再拖,最后实在是不能拖延了,还是上了,结果也还算可以。他最后跟张朋友的朋友说,上线时我是带着药瓶子到现场的,生怕心脏病发了。另一个例子是南方某央企在上业务系统时,负责的领导跟实施厂商吃饭,席间他说道,我从一个办事员坐到现在主任的位置,就是靠建设业务系统,我负责的所有系统就没有失败这一说,我做成一个就升一次,所以这一次你们也一定要做好。后来在实施过程中,这位领导定位也很准确,他一方面不乱提需求,很多含糊不清的或是没有定论的需求,他都顶回去了,但另一方面,他在核心功能的实现上,盯得也是非常紧,不能有半点含糊,厂商就是被他骂,心里也是服气的。
观点7:3亿的建设费用高不高?张朋友的观点是建设这样的系统,不能说3亿就一定多,这3亿是包含了软硬件,说不定只花3亿还属于投入不足。比方说建设一个省级的业务系统,光软件费用就是4000万,你觉得多吗?那我就算一下帐,设计阶段投入了20个人,1年,这是240个人月;开发阶段投入了60人,1年时间,720人月,实施阶段投了120人,半年时间,后面人会减少,但至少要算成500人月。一共就是1460人月,平均下来就是1个人月2.7万。
人月成本2.7万,其实不算高,这个价钱是要把公司所有的开销都算进去的,厂商实施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亏本,实际上厂商也是处于小赚至保本之间,只是后面希望能拿到维护合同,这样才有得钱赚。
所以说铁道部真的只花3亿就把12306系统做好,甚至可以说这个领导会办事;如果是外面的公司把12306做成这样子,铁道部应该只付100万软件费,另外再要这个公司赔偿1000万的名誉损失费,因为这样的系统被全国人民骂成这样,给铁道部脸上抹了黑。
观点8:铁道部建设系统的能力是越来越退化了,现在社会上各行各业对系统建设的意识越来越强,系统越做越大,经验越来越丰富,唯独铁道部是越做越差。早年铁道部的订票系统做得其实不错,据说也有搞过集中设计的阶段,数据库用的是SYBASE,SYBASE公司还把这事写在他们网站上,说明这个系统肯定是成功的。就是不知道铁道部为什么现在退化到这种程度了。
观点9:系统出了性能问题,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系统对性能要求这么高啊?有这么高的点击量啊?但全国人民都知道春运是怎么回事,唯独建设12306的人不知道;或者是知道了,但在上系统前没有测试;或者是知道要测试,但却不知道怎么测试。
观点10:说了这么些,只能证明铁道部很强大,胆子很大,天下无敌,什么事都敢做,真正是无知者无畏的典范,现在铁道部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出尽了洋相,系统摆在这儿也很长时间了,就看怎么收场了,再过几个月又到春运时节,12306系统能过关吗?
观点11:其实铁道部的基层工作人员很辛苦,但待遇一直偏低,多少年工资上不来,看到在火车上兜售商品的火车乘务员,不知道你是否有过心酸的感觉呢?
哎,只能长叹一声。
(由于本文可能会经常修改,可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