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吾日三省吾身”与“知行合一”

(2017-10-09 10:21:29)
标签:

教育

育儿

杂谈

情感

分类: 成长路上读书会

“吾日三省吾身”与“知行合一”

——成长路上读书会网络分享第八期

今天与大家聊聊“吾日三省吾身”与“知行合一”,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聊,自然是因为我觉得他们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是什么,待会再说,先来说说第一句“吾日三省吾身”。

这句话源自《论语》,原句是这样说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就是: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为人家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诚实守信?老师教我的东西,有没有反复练习直到掌握呢?”单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并不难懂,可难就难在把它坚持地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当中。学而不用、学而不会用就相当于赵括的“纸上谈兵”,只会夸夸其谈而无法办成实际的事情,再简单点说就是书呆子、书生气。

在中国近两千多年的时光里,把这句话运用的最好的、在这方面能做到极致的无疑就是曾国藩,他一生创作的日记和家书达百万字,而这些日记和家书的主要内容就是曾国藩一生自我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他通过日记与家书把自己的糗事都记录了下来,以此反省自己的人生得失,应该说是曾国藩成就自己人生梦想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接下来我们先来拜读其中的一封家信吧,这封家书是曾国藩写给两位弟弟的:

http://s13/mw690/002Z5xAMzy7eRTOgEVu8c&690

原文我就不念了,这封信大致意思是:沅(元)啊,你上次批评指责的那封信,能够去反省自身的不足,害怕陷入危机,而想走上谨言慎行的道路,你若能够这样做,一定是弟弟终身得福的好事,也是我家的幸运,季弟的信也是平和温雅,比往年的极具傲慢之气强多了。我在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进京入翰林院庶常馆,十月二十八日早上在屋阶前侍奉祖父星冈公,并请教他说老祖你啊,我这次进京城,请求给予教导训示。”星冈公说“你的官是做不完的,你的才能非常的棒,但是不要骄傲自满。满招损,谦受益,你如果能够做到凡事不骄傲,就更好了!”这个训示至今还没多远,到现在还如同耳提面命,回响不断。现在我用这段话告诫两位弟弟,总以去掉傲字最为重要。唐虞时代有个叫丹朱的恶人,傲慢;有个叫象的人也傲慢;桀纣的无道,说自己能力强,可以拒绝一切忠言,能言善变,可以粉饰一切过失,说自己的命运受之于天,说敬重不必实行,这都是傲的表现。我自从八年六月再次出山,便努力戒傲,以改正自己没有恒心的毛病。近来又力戒惰字。徽州战役没有失败前,次青心中不免有点自以为是;失败之后,我就更加深入反省。大概军事上的失败,不是傲就是惰所造成的,二者之间一定占有一方面。达官贵人家的失败也如此,不是傲就是惰,二者必占其一。我在初六所发的奏折,十月初可接到圣旨。我如果奉旨被派往外地,十天之内就要起程,兄弟远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唯一希望的就是两位弟弟戒傲戒惰,并嘱训诫各后辈子孙也戒这二字,遵守家规,那便是我心中莫大的安慰了。

这封家书,表达的主要意思就是告诫两位弟弟一定要谨记戒傲和戒惰”。我简单地将其总结为三部分内容:一是祖父星冈公的教诲,二是通过具体人物,如丹珠、象和桀纣三人,来阐述傲的坏处,三是自己时刻谨记此二字,并将其修之于身。

其实曾国藩的天资并不出色,湘乡曾流传着这样的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读了多少篇还背不下来。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最终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这个笑话并非空来风。据说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一直到四十三岁,才勉强过关,而曾国藩考秀才也考了九年。

和大家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就想表达一个意思,一个聪明的人未必会成功,但一个踏实努力并懂得不断反省的人一定会取得成功

接下来我再结合近期的思考,和大家聊聊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反省?简单点说,学会反省,是自我成长的根基,没有它你很可能只会原地踏步

我有个朋友刚结婚没多久,就遭到了家暴,当时她非常愤怒地向我哭诉,并坚决要与先生离婚,我当时也是非常的支持,但后来朋友心一软原谅了先生;第二年她发现先生有了外遇,于是又坚决要与先生离婚,我再一次表示支持,可后来她又没有离。这之后我就开始反省,为什么每次她都那么坚决要离最终都没有离呢?经过我细细研究,我发现朋友来和我说这些事情,并不是真心想听我建议的,而只是找个情绪共振的人,她只是想找一个人来认同她的想法。果不其然,第三年她又与先生吵架要离婚,但这次我没有像以前那样认同她的想法,而是让她思考下自己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她当时满脑子只有先生的不对和婆婆的不是,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也肯定有做的不妥的地方。

这件事情我们讨论的关键点不在于夫妻俩之间的矛盾,而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如果我没有反省自己的行为,那么就会一次次地对她的观点表示认同,而实际上我并不清楚整个事情的经过,对该事情的了解都只是听其一面之词,我的评判是不够客观的。这件事情在反省之后,带给我启示就是:在无法全面了解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对他人做出评判,因为我很可能就像是在“盲人摸象”,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部分,而我轻易下的评判很可能会误导他人。在此也真心感谢他俩没有离婚,要不我可就真的成为了千古罪人啊!

另一方面,我的这个朋友显然也没有反省过她的婚姻出现问题的原因在哪?自己有哪些方面做的不够好?因此每年都会因类似的问题而闹着要离婚。

说到这里,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必须要拿出来聊一聊的。在婚姻当中,我们经常都会指责对方,即使清楚地知道自己哪方面做的不好需要改变,但在改变的时候,也希望对方一起改变,认为在婚姻当中两人一起改变才是合理的。当然,若两人都能同时改变是最理想的,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对方不改。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如果对方不改或是改不了,那自己是改还是不改?

我的答案是:改。理由如下:

1、选择改,是自我成长的需要,是对自我的要求,因此这种要求是无条件的。

2、克里斯多福在《亲密关系》这本书中就谈到,婚姻中的改变并非需要2人同时进行,只要有1人愿意开始改变,整个家庭就会开始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也将会影响到对方。因此改变,并不一定需要2人同时进行。

3、改的结果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而成熟、优秀和自信都不需要建立在他人改变的基础上。

4、如果你的改变一直未能影响到对方改变,请继续反省并改变,因为这只能说明你改变的程度还不够。

这四点都是我的切身体验,我之前是一个说的多做的少的人,在婚姻当中,经常扮演指挥家的角色,在若干次的争吵后,才开始不断反省,争吵的原因是什么?自己的缺点在哪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觉得自己应该从“多做少说”开始做起,于是开始一点点改变,其实这个改变的过程非常痛苦,因为你会发现自己经常做不到,但是我没有退路,因为如果不去改变,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争吵继续出现,但我不想要争吵,我要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于是我就只能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说多去做不要说多去做,渐渐的发现自己说的真的变少了。一段时间后,我突然发现先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也开始更多地去做,而且这里还偷偷告诉大家,我觉得他现在有些方面做的比我还好,于是他的行为又开始不断地影响我再继续改变——我想这正是反省的魅力!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将你反省过后的新方案拿到具体的事情当中去实践。比如我刚说的这个例子,在我反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我和先生之间的争吵,主要在于口舌之争,要改变这个现象,就需要学会忍耐和少说多做。为了验证这个结论是否正解,必须将其拿到实践中去验证,如果我们的争吵依旧如初,就说明这个结论不是造成我们争吵的原因,然后需要重要进行思考。这也就是我一开头提到的“吾日三省”与知行合一的关系:反省的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而知行合一则是达成这个目的的唯一方式方法。如果你已经清楚问题所在,但却不去践行,这样的反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曾国藩的家书在一开头提到,他在上封信中批评其弟乱说话,而弟弟听后显然已有反省,并开始将谨言慎行”修之于身,践行于常,此乃终身之福也。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