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归去来兮辞》预习案

(2019-03-23 11:01:32)

 《归去来兮辞》预习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   

2、品读赏析,体味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一、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陶潜 (367-427),浔阳柴桑(江西九江)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鼻祖。曾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职。陶潜29岁入仕,历13个年头,时官时隐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4年。在彭泽令任上80余日,去职归隐。

2.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那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3.文体特点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但二者仍有区别:赋进一步散文化,写法上讲究铺排,内容以咏物说理为主。辞内容重在抒情,富有浪漫的气息,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4正音:

瓶无储粟(    求之靡(   )途   田园将芜(     轻飏       壶觞(      眄(   

流憩(        矫(    )首遐(   )观    出岫(       景(   )翳(   )翳    西畴(       窈窕(       遑(    )遑       耘耔(        东皋(         犹望一稔(   

二、文言知识积累

1.文言实词

生生所______      有四方之事______  用于小邑______    悟已往之不______  

知来者之可______  三径______      容膝之易安______    万物之得时______  

吾生之行休______  帝乡不可______    

2.通假字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______通______。

3.词类活用:

眄庭柯以           亲戚之情话       琴书以消忧  

孤舟               涉以成趣       万物之得时

4.古今异义

尝从人事   古义:          今义:          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        今义:   

有事于西畴    古义:                今义:      

5、特殊句式

遂见用于小邑(            既自以心为形役          复驾言兮焉求?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乐夫天命复奚疑?(         农人告余以春及。(              

三、 翻译下列句子

1、悟已往之不谏                                                                                      

2、 眄庭柯以怡颜                                                                           

3、将有事于西畴                                                                           

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四、品读名家见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 元好问

 

朱熹: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朱子文集》

《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像,不言而可喻矣。”                                 ----—周振甫

 

陶渊明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是一个不阿谀奉承、不谄媚求荣、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精神和独立人格的鲜活的生命,是一颗不慕荣利、不受世俗羁绊,敢于追求本真与自我的率真的灵魂。他给我们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永远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不被众说纷纭所困扰;永远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不被世俗世相所牵引;忠于自己、把握自我,真实地面对自己的灵魂,以务本求实的品质,冲破世俗的勇气,追求自己真正倾心的事物。                                        -------于  

 

陶渊明为中国文脉增添前所未有的自然之气、洁净之气、淡远之气。而且,又让中国文脉跳开了非凡人物,而从凡人身上穿过,变得更普世了。陶渊明创造了一种以“田园”为标志的人生境界,成了一种千年不移的文化理想。不仅如此,他还在这种“此岸理想”之外提供了一个“彼岸理想”———桃花源,在中华文化圈内可能无人不知。把一个如此缥缈的理想闹到无人不知,谁能及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