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自处
自处要常常站在原谅人的地位,不可求人原谅。求人原谅是低人一头,能原谅人是高人一头。
远大事业每被眼前小便宜所误,常人如此,智者亦所不免。
随遇而安是仁者之道,亦是智者之道。若不安于所遇,祸必临。小不安受小祸,大不安受大祸。
云能蔽日,不能毁日,人怕没真的,不怕人淹没。
自强不息,是成事之母。不能自强不息的人,应从勉强做起,久则可以自强不息矣。
积怒必发,蓄怨必报,常人皆然。若雅量之人,则怒消而不使之积,怨化而不使之蓄,何发何报之有?
自私的行为,开始是损人,结果是害已。仁者不忍自私,智者不肯自私,勇者能制服自私。自私的人是不仁不智不勇的人。
跟不上地球自转的表是废表,跟不上时代进步的人是废人。
镜子的本领令人佩服,照喜自己不喜,照怒自己不怒,人能真如镜,则无往而不自得矣。
知足可以处困,知止可以处余。不知足,必为困所囿;不知止,必为余所败。
注重身外物,失掉身内物,结果是空。注重眼前利,忽略长远利,终究是损。
财产是身外物,技能是身内物,无论多大财产,亦不可忽于学技能。
不主张公道,是精神上是活死人。不劳动,是物质上的活死人。
能从烂泥难中拔出来,才算健者;能从贪嗔痴中突出来,方非枉生。
怒是灭生气的,大怒之下,忿不顾生。悲是伤生根的,悲痛之余,凄不欲生。养生须抑怒节悲。
向前进时,在顾虑如何退;向后退时,在筹划如何进。
欲用力须先节力,欲用物须先节物,欲用情须先节情。既非用之不尽,不大节则不能有大用。
不静中能静,百忙中不忙,为治家处世之要。
上山费力而平安,下山省力而危险;处世亦然。逆境难处,每多谨慎,顺境易处,每多放肆;谨慎则易得平安,放肆则易生危险。
已富不富久富,未穷先穷不穷,未富先富不富,已穷不穷大穷。
智非圆不周,行非方不稳。
祸莫大于任性,恶莫大于自欺。
人生有五要:一要有强健的身体;二要有充分的知识;三要有专精的技能;四要有正当的职业;五要有公道爱人的热心。有此五者,可谓完人矣。
处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先施于人,为处人最基本的道理。
以谦和态度与人共事,费力小而收效大,原来顺利愈顺利,原来困难少困难。
处物巧胜于拙,处人拙胜于巧。
不原谅人的过错,是自己不能处人;不检点自己的过错,是使人不能处已。
易见人眉之尘,不见己面之垢,责人时当回头想想自身有无错误。
体贴人的困难,人感;原谅人的过错,人愧。
欲人对得起我,除我尽力对得起人之外,别无良法,不检点自己对不起他人,只觉着他人对不起自己,不足以处人,且亦不足以自处。
当不计人之坏,不言人之坏,但不可不防人这坏,亦不可不辨人之坏。计人之坏伤事,言人之坏招损,不防人之坏受害,不分辨人之坏违理。
人是有理性的,要以君子待人;人是有欲性的,要以小人防人。
教人改错勿太严,免致其难堪;诲人为善勿过高,要使其易从。
对人谦和是为自己换顺利;对事谨慎,是为自己灭困难。
利人人助,利己人离。利人者智,利己者愚。
处世百浑厚不可,精明亦须是浑厚的精明,不可成刻薄的精明。
人只要能把握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的两个原则,一定能够得到人的同情与事的顺利。
言人之错,须先明其对;责人之咎,须先表其功。盖人之有对有功者,常居其对与功,若埋没对与功,只求错与咎,当值者不易接受,旁观者亦不易饮服。处现实当如是,评历史亦当如是。
处事
宇宙间万事万物,无不是得中则成,失中则毁。人处事只要把握住中,则人事上一切的好皆有,一切的坏皆无。
中则止,偏则动,如垂绳系物,偏于前则动于后,偏于左则动于右,偏前偏后偏左偏右,其错维均。
事以该不该、能不能定做不做,若该而不能,是不能做;若能而不该,是不该做,既该且能,始当做。
为政以仁为本,处事以义为本,任事以忠为本,处人以恕为本,交往以信为本,故仁义忠恕信为人事的根本。
做事如行车,行车以能前进为目的,不可与拦路的人置气,反增行路之障碍。做事以能做成为目的,不可与妨事的人置气,益加做事之困难。
求好不可太快,快有颠覆之虞;贪事不可太大,大有难周之虑。
一人办不了的事,必须多数人办,但多数人必须如一人才能办好。
古人云,病加于小愈。余深感事败于小成。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能慎终如初,始能立大业,成大功。
痛快之言难继,过当之言难行。
能时,易如反掌;不能时,难于上天。凡事要在能时努力。
平常的道理易懂,平常的事情易做,故人应勿说奇理勿做奇事。
恶劣的环境,是奋发的机会;亦惟有奋发,才能胜过恶劣的环境。
财富是日积月累,知识亦是日积月累,事功更是日积月累。不放松日,才有月;不放松月,才有年。
有方法会做,有爱心肯做,有胆量敢做,为处事三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