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年我们17岁

(2023-09-28 17:24:57)
标签:

健康

情感

杂谈

教育

      
      17岁到底有多美好,那时我不懂。
      1967年底,我们被青海省的某个工厂录用,紧接着就是迁户口。
      那时我的户口在海淀区北太平庄派出所。
      我父亲在1955还是1956年从教育部调出,调到刚刚成立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父亲是后勤工作方面的负责人。
      我去迁户口时,负责迁户口的民警道:你可想好了,迁出去容易,再想迁进来可就难了。
     那时我哪里听得懂这些,一股脑儿地想奔赴边疆,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
    那时在军训排长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打背包。
    我能用一根长长的军绿色帆布带子把被褥放在一起,叠成正方形,系的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十分有模有样儿。
    在1968年元月初,我们到北京虎坊桥前面空场处集结,大家一起坐汽车去北京火车站。
    我们所有的人先去洛阳拖拉机厂实习。
     走之前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具体的工作是什么?我也不知道青海高原什么样儿,更不知道将来要去的工厂什么模样儿。
     其实当时青海工厂正在建设中,一些厂房和宿舍楼还没有盖好。
     我走时,我们学校同年级三班住校的一位女同学也想去青海工厂,她让我写信,随时告诉她我们的情况。
    后来她来信说,她父亲和叔叔全都不让她去青海工厂,原因就是工厂一切都在筹备中。
    后来她去了东北建设兵团。
    我母亲去火车站送的我。
    那时我并没有注意到送向兵的是谁?后来向兵提起当年的事情,我才知道送他的正是他的父亲。
     这一生,我只见过向兵父亲一面,那还是我们升学考试前的家长会。
      只见一位十分英俊白皙面孔带着一幅黑框眼镜,个子极高的家长和班主任老师谈话,他提及向兵,我便知道那是他的父亲。
      听说向兵父亲还是在我们一起去蚌埠时,那两位送煤工提起向兵父亲时的毕恭毕敬,那时我对向兵的父亲并不感兴趣。
     后来想想真的遗憾啊!这麽帅的人,一生只见过一次啊!
     多年以后我才悟道,那是我和我未来的公公人生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向兵的父亲于1968年左右因病去世。
     向兵哥哥脸庞长得像父亲,但是皮肤黝黑,个头还不到一米七五;向兵脸庞更像母亲。
     他个子虽然高些,但没有高过父亲。他的肤色虽然白些,但是没有他的父 亲的肤色白。他和他的父亲相比,他差得远了。
     李同学是拖着一个巨大的行李箱来集合的;我用的行李箱还是住校时就用过的绿色帆布箱子。
     大家上了火车后各自找到座位。
     火车开动以后大家都很幸奋,有位男同学带领大家唱起了歌。
     我不记得都唱了什么歌儿。
     只记得李同学一直在说,她在北京的一家工厂打工,其实她不走也可以,留在那个工厂也可以,可是她实在太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其实我的心情和她是一样的。
    我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究竟什么样儿?和我们生活过的北京有什么不同。
    火车开动时,我一直在跟自己说,
    再见了,北京。
    再见了我的17岁。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