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圆的周长
(2012-06-16 22:01:07)
标签:
娱乐 |
教学设计方案
学科:数学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1.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2.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 情感目标:3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
教材分析 |
重点:掌握圆周长计算方法,熟练准确进行有关计算。 难点:掌握并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
学具 |
圆规、直尺、课件、圆纸片、线。 |
|
教学过程 |
预设与策略 |
多媒体手段 及资源来源 |
教学反思 |
教 学 过 程 |
一、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谁的铁环滚一圈的距离长一些?为什么? 教师:铁环滚动一周的距离我们就叫做铁环的周长。 教师: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老师出示一个圆(实物)。谁来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课件出示一个圆。谁来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 学生指出并回答。(略) 2.观察。 小结:直径相等,圆的周长就相等。 3.课件演示右图: 问题:这两个圆的周长哪一个长一些?为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由曲变直,对学生的推断进行检验。 4.小结。 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三、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圆的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来作一个实验,测量学具中圆形的周长和直径,然后再用周长除以直径得出它们的商。 1.小组讨论,制定探究步骤。 出示探究建议: (1)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2)记录数据;(3)进行计算;(4)得出结论。 2.说明活动要求。 每个组的同学先测量出学具中圆形的周长和直径,然后再用周长除以直径,并把这些数据和计算的结果填在表里。 圆的直径圆的周长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 3.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4.汇报交流。 (1)交流测量的方法。 提问:谁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的? 学生汇报测量的方法。(绳绕法、滚动法……) 教师:在这些方法(绳绕法、滚动法……) 中,最欣赏哪个组的方法? 小结:不同的材料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是在想办法把圆这个曲线图形转化成直线来进行测量的。(课件出示绳绕法、滚动法……的动画测量过程)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论。 提问:观察这些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汇报: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5.介绍圆周率。 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祖冲之用圆的内接正16384边形,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第一人。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呢?(分得的边数越多,精确的数位越多)到了现代,人们用计算机对圆周率进行计算,1999年日本的两位科学家把π值精确到2061亿位。 6.总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问题:你怎样理解周长/直径=π?你还能知道什么? 结论:c=πd,d=c/π,c =2πr,r=c/2π。
7.教学例2。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提示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
|
出示课件,教师提出问题,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课件出示一个圆。谁来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 课件演示右图: 问题:这两个圆周长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演示右图: 问题:这两个圆的周长哪一个长一些?为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由曲变直,对学生的推断进行检验。 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圆的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呢? 出示探究建议: (1)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2)记录数据;(3)进行计算;(4)得出结论。
课件出示绳绕法、滚动法……的动画测量过程
提问:观察这些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有哪些了解?
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课件展示,同学们自由阅读。
师生互动交流,得出结论:c=πd,d=c/π,c =2πr,r=c/2π。 师说明:为了计算方便,我们把π近似的取为3.14。 课件出示绳绕法、滚动法……的动画测量过程
学生汇报: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课件展示有关圆周率的 内容 知识结论:c=πd,d=c/π,c =2πr,r=c/2π。 老师强调:为了计算方便,我们把π近似的取为3.14。
|
运用课件和网络的有关内容。
课件出示一个圆
课件演示右图: 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由曲变直,对学生的推断进行检验。
课件出示绳绕法、滚动法……的动画测量过程
课件演示 网络下载 |
运用形象与直观的手段便于学生理解。
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提出新问题,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通过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经历学习过程。 通过阅读,增强民族自尊心 有前面数学活动的基础,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已经是水到渠成,整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习例2这既是验证刚发现的圆周长计算公式,又是初步运用,巩固刚发现的公式,更是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完程。]
。 |
|
教学过程 |
预设与策略 |
多媒体的 使用设计 |
教学反思 |
教 学 过 程 |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 1.π=3.14。()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二)选择。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 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 a.大于b.小于c.等于 (三)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六、课堂作业 1.课堂活动第1、2题。 将课堂活动第1题的直径扩展到9cm为止,当学生算完后,除了观察直径、周长的变化外,还要能让学生将直径与周长对应的值记一记。。 2.练习五第1~5题。 在学生理解半径、直径、周长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分清每题的条件和问题,合理地运用公式,同时注意每题的单位名称。其中,练习五第3题,可以用教具进行演示,说明计算分针尖端走过的路程,就是求半径是15厘米的圆的周长。
七、课后作业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2)d=1.5厘米(3)d=4分米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2)r=1.5厘米(3)r=3米 |
学生互动交流,派代表回答。 老师提问学生思考。 生:掌握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看书完成作业 互 相 交 流 代 表 发 言 第2题的图形周长在于引导学生去探索这个图形的周长指哪些线,怎么算,最后概括出半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看书独立完成作业 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
课件出示练习题 课件演示 画 圆 的 过 程 |
通过针对性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归纳 创设生活情境,密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再通过观察发现圆周长与直径有关,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接着就引导学生做实验,探索出圆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过程,不仅对于掌握数学知识有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和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