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照此情形,纪律何在?

2022-12-13 16:34:38
标签: 收藏 无锡光复 无锡火车站 无锡民军 秦毓鎏

——那些被遗忘的时光

   “照此情形,纪律何在?以后再有前事,定作私揭封条而办,勿怪无情。”1911年12月2日,南京城光复了。也在这一天,署名第四中队队官的张国凯,给无锡新成立的锡金军政分府总理秦毓鎏写了份报告,其中这句话够狠的,不像是下级汇报工作,倒像上峰训斥不听话的下级。要知道,秦毓鎏可是无锡光复后的最高军政首长,一个小小的中队长居然敢如此和领导说话,厉害吧!

     那么口气如此之大的这个中队长,这个张国凯,到底是个什么身份呢?

1911年,城中公园召开的光复无锡、金匮两县誓师大会

     我们把时间往前再拨上二十多天,锡金军政分府成立的第四天,也就是1911年11月9日(农历九月十九日),江苏起义的首领都督程德全就下了命令,要求无锡等光复的城市,“会同绅商各界组织民团",于是锡金军政分府马上“知照各界”,开始组织民团。这光复后各地组织的“民团”,就是隶属于新政府的地方军队,当时都称为“民军”。无锡的民军简称“锡军”,镇江的简称“镇军”,大都参与了光复南京城的战斗。

江苏都督程德全

      正是有江苏都督府的命令,无锡的“民军”是由锡金军政分府直接编练,开始由华承德负责组建,后由秦铎负责办理。在很短的时间里,无锡的“民军”就已有三个中队的规模。当时总理处告示第二十三号是这样说的:

     “本分府编练民团三队,已于廿八日(指农历,换算公历为1911年11月18日)札委秦铎管带,内外员弁军归该管带加札委任”。

    关于民团的编制,据锡金军政分府的档案材料记载,每一个中队的人数是:中队长1人,小队长3人,司务长1人,分队长9人,正兵45人,副兵72人,书记生1人,号兵2人,护兵2人,伙夫4人、马夫1人”。这么看,当时一个中队差不多是一个连的规模。

当年参与光复南京城的民军

     当时除了城里编练民团、无锡城外各乡也相继请示举办。总理处多次发布告示,对地方举办民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允许不少乡镇从地方财政上开支费用。

     从这份写于1911年12月2日报告看,当时的无锡民军,至少已有四个中队了。这份报告和上一篇中的来自火车站的报告,黏贴在一张纸上,不知这四中队是不是就是驻守车站一带的。

    从报告看,当时的军政分府查封了一部分“敌产”,四中队显然也负责其中一部分的看守。但看来也有走后门,搞特权的,这不,总理处有个姓吴的,就领着人私自揭开封条,进屋拿东西了。口气还特别大,似乎这四中队的官兵管不着他。也难怪,这中队长张国凯要在报告中冲秦毓鎏发飙了——你身边人都管不好,怎么管好堂堂大无锡?

     那个年代,真是万象更新,下级只要有理,也完全不顾及上级的脸面。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