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1日(周六)傍晚6点多,书商小王送来三套书:《孙庵年谱》、《任阜长画宝》、《大观楼丛画》。前两套要了,其中《孙庵年谱》本常见,不值其要价。但封面题有:“光甫侄倩
大侄女 仝存”字样,落款“孙庵
三二、七、四”并铃印一枚。光甫,当为秦光甫,是孙庵(钱基厚)的侄女婿,无锡人。钱基厚自编年谱,题赠家人的,罕见,所以当即收下了。

闲来翻阅此书,钱家种种轶事扑面而来。钱基厚的孪生兄长钱基博(钱钟书的父亲),出生后是喝由姨妈推荐的杨姓乳妈的奶长大的。而晚出生了几分钟的弟弟钱基厚,则是母亲亲自哺乳的。这一年(1887年)兄弟俩的父亲钱福炯(钱四先生,自号传叟)已三十九岁,母亲孙氏也已三十六岁——这个年纪要哺育两个孩子,是有点难度了。看来偏护幼子,哪怕是差了几分钟的孪生兄弟,确实是所有为父母的人之常情啊。
或许不是喝亲生母亲奶水的缘故,兄长钱基博出生第二年冬天,就遇上了一场大病,竟忽然得了当时的绝症天花!很快就已动不了奄奄一息了,家人已将其置于门板之上,幸亏遇上了当时无锡名医汪艺香。其将镜片置于孩子口边,见有湿气,尚有一丝生机,便煎了桂枝汤,先湿其鼻,后用竹笔管灌入口内,竟然奇迹般地将不满两岁的钱基博救了回来!要不是遇上这位名医,也就没有后来大名鼎鼎的钱钟书了。
钱钟书老爸幼年的坎坷并未到此结束。在钱基博四岁那年,又出事了。当时钱家住在无锡连元街,离无锡县衙不远。无锡原有县衙毁于太平天国战乱,期间不得不借一座叫上寿庵的尼姑庵办公。一天早上,县官升堂办案,年幼的钱基博,随家仆前往县衙看热闹。不想竟被歹人诱拐,失踪了好几天,家人四处寻找,张贴了不少寻人启事。后来,钱基博被歹人带至无锡西门外,也真是命大,街上遇上一个煤炭店的伙计,小家伙认错了人,乱叫了一声大哥。这可把那歹人吓坏了,以为撞上人家家里人了,扔下孩子就跑了。路人看见这样一个迷了路小孩子,不免都要关心一下。有人见到过钱家在城门张贴的寻人启事,于是辗转将钱基博送回了家。
看到这,不由长叹一声,钱老真是吉人自有天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