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卜留克”的味道

(2019-05-23 09:50:27)

       “卜留克 ”也称布留克,据说是俄罗斯语的音译,意为美味佳肴。1956年从前苏联赤塔州引入根河,学名芜菁甘蓝。丰产于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林间空地。在我的印象里,“卜留克”是我们大兴安岭的特产之一,是我们乃至整个东北地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佐料。在我的整个童年时光以及少年时代,它是我们每餐都必不可少的美食。及至参加工作,成家之后,它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有滋有味”的生活调剂品。
       从我记事的那天起,“卜留克”三个字就根深蒂固的植入了我脑海。你看,夏季,那大片大片灰蓝绿色交叠生长的硕大的卜留克叶子在原野上连成茂密的“海”,在阳光下闪耀着幽幽的光泽。风过处,用“波”起“云”涌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那露出地面的一截截块茎像极了刚露头的圆萝卜,但远没萝卜皮的细腻,与萝卜的颜色也不大一样,呈淡绿色。待秋收的时候,埋在土中的那一部分卜留克终于纷纷亮相,淡白色的半截身子暴露在秋光里,圆墩墩的,肥硕可人。虽说卜留克看上去没有大圆萝卜的水灵,身上也比萝卜多了两道裂沟,但它受欢迎的程度绝不逊色于萝卜。尤其它去了皮后,金灿灿的肉身,别提多引人注目了。每当那金灿灿的肉身被浸染了盐的风骨,傲娇地化作缕缕的金丝后,出现在餐桌上,在一滴香油的陪伴下,瞬间轰炸你的视觉和味蕾时,长驱直入肺腑的千般滋味,何止是一个“美”字能道尽的!清、脆、爽、嫩、鲜、香……个中滋味,只能身受,却无法言传。
       小时候,卜留克咸菜那可是我们山区一年四季常驻餐桌的“不老菜”,享受的几乎是“贵宾”的礼遇。(没腌制的卜留克却可怜得很,通常和麦头子、草籽掺和在一起都喂了猪,怪不得那个时候的猪肉那么香。)我家那时的早餐桌上大多是馒头、包子,粥,煮鸡蛋,外加一小碟生拌卜留克丝咸菜,一小碟韭菜花酱。父亲在桌上时,我和妹妹是故作矜持的那两个,那“一小碟”卜留克咸菜只是象征性的摆设。我和妹妹总是故意磨磨蹭蹭到最后,一旦父亲下桌,我和妹妹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然后以“风卷残云”的速度,将那一小碟“卜留克丝”消灭光。母亲总是在笑话我们是馋猫的同时,疼爱地提醒我们:“小心齁着!”父亲为此曾对母亲说:“卜留克满地都是,除了腌菜,就是喂猪,还能做什么?就让孩子们敞开肚皮吃么!”母亲笑着解释:“咸菜么,就是个下饭的就头,吃多了,会齁着的。”
       十三岁的时候,我在离家二十里地的一所中学上初中,平时住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在我的记忆里,卜留克咸菜伴我度过了三年的初中时光。学校的大锅饭并不好吃,没有多少油水,母亲用肉丁炒的卜留克咸菜和炒面(也就是现在的油茶面)就成了我的最爱。那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的饭量见长,每周从家里带来的一大瓷缸子卜留克熟咸菜、一小布袋炒面和十个咸鸡蛋不等到周末就变得光光。当然,这几样东西有时我并不能独享。一个宿舍里住着,大家有了好东西,都是拿出来共享的。因为母亲炒的卜留克丝好吃,所以,同寝的室友会经常和我讨要。当时虽然有点舍不得,但是每当大家夸母亲做的卜留克好吃,我就会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骄傲感。后来,母亲知道我的同学都喜欢吃我们家的卜留克。母亲就增加了给我带的分量,每周给我带两大罐头瓶肉炒卜留克丝,这样我就不再担心吃不到周末了。直到我进城上高中,因为离家太远,也因为城里学校的伙食比较好,母亲才没有再像以前一样,给我捎肉炒卜留克丝。但每次开学临走时,我还是会让母亲给我装上两罐,只为了在漫长的学期里,想家时拿出来解解馋。卜留克会让我想起家的味道,母亲的味道。当然,学校的食堂里,也有卜留克丝腌菜,有生拌的,也有炒熟的,还有卜留克豆腐汤,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
       参加工作,成家后,我沿袭了母亲的习惯,早餐,卜留克丝必不可少。除了儿时的生拌卜留克丝,猪肉炒卜留克丝,我还演绎出了多种花样:卜留克丝和胡萝卜丝一起炒饭;卜留克丝、黄瓜丝、香菜、尖椒丝卷干豆腐;卜留克丝炖豆腐;卜留克丝炒西芹;卜留克丝炒牛肉丝;卜留克、肉馅水饺……卜留克早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道风景,没有了卜留克的日子,如同少了阳光,如同菜里忘了放盐。
       虽然现在人民生活富裕了,但是许多人和我一样,并没有因为时代的进步,而忘却了卜留克。卜留克也因为
它自身特殊的营养成分逐渐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卜留克不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和胡萝卜素,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以及钙、磷、铁,既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能降低血压、健胃消食,治疗胃痉挛、胃溃疡、痢疾、肠炎等病。 此外,卜留克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现在,它已经不单单是一种调味品,更是现代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现在,南方,北方,卜留克均有种植,只是因为当地人的习惯,对它的称呼不同而已。不过,我还是喜欢我们大兴安岭原始生态下生产的卜留克。因为这片土地上的卜留克不仅口感好,味道更醇正。它的味道,常常让我想起家的味道,母亲的味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五月的情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