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城新说】神京屏翰——宣化镇朔楼

(2013-10-24 14:53:11)
标签:

宣化

文化

http://s7/mw690/002YZ8rHty6DFOKKZ3ob6&690

    镇朔楼俗称鼓楼,建于明朝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是一座两层通高16.7米、高8米的墩台之上的重檐九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此楼居清远楼与拱极楼之中。镇朔楼雄伟壮观,古朴庄重,具有我国明代建筑艺术风格。

  楼上有漏刻、鼓角、钟鼓之设,有报时之用。钟表问世之前,我国曾采用日晷或漏刻报时。此楼室内有漏刻,室外东墙下有一面直径有1.5米的大鼓,俗称鼓楼,正是因鼓而来。

  镇朔楼南北檐下各悬有一块巨型牌匾,南曰“镇朔”,北曰“丽谯”。时至清高宗乾隆六年,镇朔楼已经历时300个春秋,日久年深,风风雨雨,有坍塌的危险。当时,宣化府知府王者辅、邑宰张公格发起集资修楼之举。聚集官民,用了9个月的时间,耗费白银3090两,将楼修复。这时楼南檐下匾额题词改为“镇朔楼”,北面匾额改为“筹边览胜”。1957年因“镇朔”二字有镇压北方少数民族之嫌,有碍民族政策的贯彻,将有“镇朔楼”三字的牌匾拆下,现有其存照可以佐证。1987年,得以复制,重新悬挂楼上。

  现存的“神京屏翰”巨幅匾额是清高宗皇帝的御笔,直隶总督那苏图刊悬于上。清圣祖、高宗二帝是两位有才华、有谋略的皇帝。在他们统治时期,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称之为康乾盛世。清高宗在乾隆十年九月巡行口外木兰,自多伦诺尔回銮驻宣府南门外演武厅,检阅驻宣府清兵,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御笔亲书“神京屏翰”四个大字。宣府被称为京都的屏障,可见其地位的重要了。

  鼓楼之上有碑文四块。其一刻有明正统十一年嘉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察御史罗亨信撰写的《宣府新城之记》。其二刻有乾隆六年湖北江夏举人拣选知县胡作舟撰写的《重修镇朔楼记》。其三刻有清乾隆二十二年太子太保、总督直隶都察院右都御使桐城方观承撰写的《宜郡修城碑记》。其四刻有清同治四年翰林院编修礼科给事中李培佑撰写的《重修郡城镇朔楼碑记》。此四块碑文对于研究宣化历史沿革亦颇有参考价值。

  宣化历经沧桑,时至日本和国民党统治时期,镇朔楼惨遭破坏。日本人用它做了消防队队部,国民党军队把它当作防御工事。1956年,镇朔楼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1996年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家口新闻网 刘仲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