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資治通鑑前紀卷05(二)

(2017-01-07 14:11:55)
标签:

資治通鑑

西周

分类: 通鑑相關

  穆王〔原下有外紀注文「元年庚辰」四字,今刪之。資治通鑑外紀卷三注作起庚辰,終甲戌,在位五十五年今本竹書紀年同。據庚嬴鼎裘衛簋虎簋蓋鮮簋,知穆王在位下限為三十四年。起以在位年推算為甲寅,終以周共王時期銅器五祀衛鼎十五年曹鼎等逆推,定為戊戌年,凡在位四十五年

 

元年(甲寅、紀元一五五一年)魯魏公七年、齊乙公九年、晉侯燮三十九年、楚年、宋公稽十九年、衛孝伯十六年、陳相公十九年、蔡伯荒五年、曹仲君二十五年、吳柯相十四年

 □昭宮〔此句原無,據今本竹書紀年補。〕冬,十月,築祇宮南鄭〔此句原無,據穆天子傳注引紀年補。〕

二年(乙卯、紀元一五五二年)魯魏公八年、齊乙公十年、晉侯燮四十年、楚年、宋公稽二十年、衛孝伯十七年、陳相公二十年、蔡伯荒六年、曹仲君二十六年、吳柯相十五年

 

三年(丙辰、紀元一五五三年)魯魏公九年、齊乙公十一年、晉侯燮四十一年、楚年、宋公稽二十一年、衛孝伯十八年、陳相公二十一年、蔡伯荒七年、曹仲君二十七年、吳柯相十六年

 □衛孝伯〔「衛孝伯薨」原作「卒」,今改之。〕嗣伯立。〔此段原附於周厲王之世,陳夢家 西周年代考西周諸侯世表,以衛孝伯之世對應周昭王之世,今以此為據,暫定衛孝伯元年在周昭王六年己亥,終周穆王三年丙辰,在位十八年。〕

四年(丁巳、紀元一五五四年)魯魏公十年、齊乙公十二年、晉侯燮四十二年、楚年、宋公稽二十二年、衛嗣伯元年、陳相公二十二年、蔡伯荒八年、曹仲君二十八年、吳柯相十七年

 

五年(戊午、紀元一五五五年)魯魏公十一年、齊乙公十三年、晉侯燮四十三年、楚年、宋公稽二十三年、衛嗣伯二年、陳相公二十三年、蔡伯荒九年、曹仲君二十九年、吳柯相十八年

 

六年(己未、紀元一五五六年)魯魏公十二年、齊乙公十四年、晉侯燮四十四年、楚年、宋公稽二十四年、衛嗣伯三年、陳相公二十四年、蔡伯荒十年、曹仲君三十年、吳柯相十九年

 □春,徐子來朝,錫命為伯。〔此段原無,據今本竹書紀年補。〕

 □晉侯燮〔「薨」原作「卒」,今改之。〕武侯 寧族立。〔此段原附於周厲王之世,任偉 西周封國考疑晉侯墓地AMS數據擬合晉侯燮之世在紀元一五二至一五九O之間,據所整理的西周年表,周康三王之世,今以此為據,暫定晉侯燮元年在周康王九年丙子,終周穆王六年己未,在位凡四十四年。〕考異曰:世本作「曼期」,譙周 古史考作「曼旗」,與史記 晉世家不同。

七年(庚申、紀元一五五七年)魯魏公十三年、齊乙公十五年、晉武侯元年、楚年、宋公稽二十五年、衛嗣伯四年、陳相公二十五年、蔡伯荒十一年、曹仲君三十一年、吳柯相二十年

 □吳子 柯相〔「吳子柯相薨」原作「卒」,今改之。〕彊鳩夷立。〔此段原附於資治通鑑外紀卷六周定王二十一年,據吳甄源 勾吳君主世表辨析 推算的君在位年附於此年。〕

八年(辛酉、紀元一五五八年)魯魏公十四年、齊乙公十六年、晉武侯二年、楚年、宋公稽二十六年、衛嗣伯五年、陳相公二十六年、蔡伯荒十二年、曹仲君三十二年、吳疆鳩夷元年

 □北唐來賓,獻一驪馬,是生騄耳。〔此段原無,據今本竹書紀年補。〕

九年(壬戌、紀元一五五九年)魯魏公十五年、齊乙公十七年、晉武侯三年、楚年、宋公稽二十七年、衛嗣伯六年、陳相公二十七年、蔡伯荒十三年、曹仲君三十三年、吳疆鳩夷二年

 □春宮〔此段原無,據今本竹書紀年補。〕

十年(癸亥、紀元一五六O年)魯魏公十六年、齊乙公十八年、晉武侯四年、楚十一年、宋公稽二十八年、衛嗣伯七年、陳相公二十八年、蔡伯荒十四年、曹仲君三十四年、吳疆鳩夷三年

 

十一年(甲子、紀元一五六一年)魯魏公十七年、齊乙公十九年、晉武侯五年、楚十二年、宋公稽二十九年、衛嗣伯八年、陳相公二十九年、蔡伯荒十五年、曹仲君三十五年、吳疆鳩夷四年

 □王命卿士祭公 謀父〔此段原無,據今本竹書紀年補。〕

十二年(乙丑、紀元一五六二年)魯魏公十八年、齊乙公二十年、晉武侯六年、楚十三年、宋公稽三十年、衛嗣伯九年、陳相公三十年、蔡伯荒十六年、曹仲君三十六年、吳疆鳩夷五年

 □王將征犬戎祭公 謀父諫曰:「先王非務武也,勤恤民隱,而除其害。自大畢伯士之終,犬戎氏以其職來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無乃廢先王之訓,而王幾頓乎?」王不聽,冬,十月,〔「冬十月」三字原無,據今本竹書紀年補。〕遂征之,獲其五王四白鹿四白狼,王遂遷戎于太原。自是荒服者不至。〔此段原在「徐子作亂」段之後,據今本竹書紀年繫於周穆王十二年。〕

十三年(丙寅、紀元一五六三年)魯魏公十九年、齊乙公二十一年、晉武侯七年、楚十四年、宋公稽三十一年、衛嗣伯十年、陳相公三十一年、蔡伯荒十七年、曹仲君三十七年、吳疆鳩夷六年

 □春,祭公率師從王西征,次於陽紆河宗柏夭先白囗,王使祭父受之。〔此段原無,據今本竹書紀年補。〕

 □秋,七月,西戎來賓。〔此段原無,據今本竹書紀年補。〕

 □徐戎〔此段原無,據今本竹書紀年補。〕

十四年(丁卯、紀元一五六四年)魯魏公二十年、齊乙公二十二年、晉武侯八年、楚十五年、宋公稽三十二年、衛嗣伯十一年、陳相公三十二年、蔡伯荒十八年、曹仲君三十八年、吳疆鳩夷七年

 □徐夷作亂,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上。王畏其方熾,〔「王」上原有「穆」字,今刪之。〕乃分東方諸侯,命徐子主之。徐子姓,處潢池東,地方五百里,行仁義。通溝之間,欲舟行上國,得朱弓朱矢以為天瑞,自號偃王〔原下有外紀注文「尸子曰:徐偃王有筋而無骨」十一字,今刪之。〕陸地而朝者三十六國。

  昔蜚廉惡來弟曰季勝,生孟增,幸於成王,是為宅皋狼。生衡父衡父造父,以善御習馬幸於王,〔「王」上原有「穆」字,今刪之。〕得驥之乘匹,桃林溫驪、驊騄耳之駟。王使造父御,西巡狩,樂而忘歸。聞徐子僭號,王日馳千里馬,〔「王」上原有「穆」字,今刪之。〕長驅歸,以救亂。使造父,令伐

  王孫厲楚子曰:「徐君好行仁義,君若不伐,必事。」楚子曰:「若信有道,不可伐也。」對曰:「大之伐小,強之伐弱,猶石之投卵,虎之啗豚也,惡有其理?」楚子舉兵伐徐子愛民無權,不忍鬪,故敗。乃北走彭城東山下,百姓隨之者以萬數,因名其山為徐山徐子將死,曰:「吾賴於文德,而不明武備,故至於此。」考異曰:劉向云:「王孫厲楚文王徐偃王殘之。」范曄云:「穆王楚文王徐偃王。」按穆王西周之王,楚文王乃在東周莊王八年即位,相去僅三百年,蓋由劉向誤云楚文王從而記之,故差謬耳。〉〔以上原為資治通鑑外紀卷三注文,今改為考異之文。〕王乃以趙城造父〔「王」上原有「穆」字,今刪之。〕其族由此為趙氏

 □夏,四月,王畋於軍丘。五月,作范宮。秋,八月,王射鹿於林中。〔此段原無,據今本竹書紀年穆天子傳補。〕

 □九月,人侵。王使孟悆討戎。〔此段原無,據今本竹書紀年穆天子傳補。〕

 □冬,蒐于萍澤。作虎牢〔此段原無,據今本竹書紀年穆天子傳補。〕

十五年(戊辰、紀元一五六五年)魯魏公二十一年、齊乙公二十三年、晉武侯九年、楚十六年、宋公稽三十三年、衛嗣伯十二年、陳相公三十三年、蔡伯荒十九年、曹仲君三十九年、吳疆鳩夷八年

 □留昆氏來賓。〔此段原無,據今本竹書紀年穆天子傳補。〕

 □冬,王幸安邑,觀鹽澤〔此段原無,據今本竹書紀年穆天子傳補。〕

 □王寵盛姬,為之築重壁之臺盛姬盛伯子也。〔此段原無紀年,繫於前文「徐子作亂」段之前,據今本竹書紀年繫於周穆王十五年。〕

十六年(己巳、紀元一五六六年)魯魏公二十二年、齊乙公二十四年、晉武侯十年、楚十七年、宋公稽三十四年、衛嗣伯十三年、陳相公三十四年、蔡伯荒二十年、曹仲君四十年、吳疆鳩夷九年

 □霍侯 薨。〔此段原無,據今本竹書紀年補。〕

十七年(庚午、紀元一五六七年)魯魏公二十三年、齊乙公二十五年、晉武侯十一年、楚十八年、宋公稽三十五年、衛嗣伯十四年、陳相公三十五年、蔡伯荒二十一年、曹仲君四十一年、吳疆鳩夷十年

 □王西征崑崙丘,見西王母。其年來見,賓於昭宮〔此段原無,據穆天子傳注引紀年補。〕

 □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積羽千里。西征還履天下,億有九萬里。〔此段原無,據後漢書 西羌傳今本竹書紀年補。〕

十八年(辛未、紀元一五六八年)魯魏公二十四年、齊乙公二十六年、晉武侯十二年、楚十九年、宋公稽三十六年、衛嗣伯十五年、陳相公三十六年、蔡伯荒二十二年、曹仲君四十二年、吳疆鳩夷十一年

 □春,正月,王居祇宮,諸侯來朝。〔此段原無,據今本竹書紀年補。〕

十九年(壬申、紀元一五六九年)魯魏公二十五年、齊乙公二十七年、晉武侯十三年、楚二十年、宋公稽三十七年、衛嗣伯十六年、陳相公三十七年、蔡伯荒二十三年、曹仲君四十三年、吳疆鳩夷十二年

 

二十年(癸酉、紀元一五七O年)魯魏公二十六年、齊乙公二十八年、晉武侯十四年、楚二十一年、宋公稽三十八年、衛嗣伯十七年、陳相公三十八年、蔡伯荒二十四年、曹仲君四十四年、吳疆鳩夷十三年

 

二十一年(甲戌、紀元一五七一年)魯魏公二十七年、齊乙公二十九年、晉武侯十五年、楚二十二年、宋公稽三十九年、衛嗣伯十八年、陳相公三十九年、蔡伯荒二十五年、曹仲君四十五年、吳疆鳩夷十四年

 □祭文公薨。〔此段原無,據今本竹書紀年補。〕

二十二年(乙亥、紀元一五七二年)魯魏公二十八年、齊乙公三十年、晉武侯十六年、楚二十三年、宋公稽四十年、衛嗣伯十九年、陳相公四十年、蔡伯荒二十六年、曹仲君四十六年、吳疆鳩夷十五年

 

二十三年(丙子、紀元一五七三年)魯魏公二十九年、齊乙公三十一年、晉武侯十七年、楚二十四年、宋公稽四十一年、衛嗣伯二十年、陳相公四十一年、蔡伯荒二十七年、曹仲君四十七年、吳疆鳩夷十六年

 

二十四年(丁丑、紀元一五七四年)魯魏公三十年、齊乙公三十二年、晉武侯十八年、楚二十五年、宋公稽四十二年、衛嗣伯二十一年、陳相公四十二年、蔡伯荒二十八年、曹仲君四十八年、吳疆鳩夷十七年

 □王命左史戎夫,曰:「今夕朕寤,遂事驚予,乃取遂事之要戒,俾戎夫主之,朔望以聞。」〔此段原無,據逸周書 史記今本竹書紀年補。〕

二十五年(戊寅、紀元一五七五年)魯魏公三十一年、齊乙公三十三年、晉武侯十九年、楚二十六年、宋公稽四十三年、衛嗣伯二十二年、陳相公四十三年、蔡伯荒二十九年、曹仲君四十九年、吳疆鳩夷十八年

 

二十六年(己卯、紀元一五七六年)魯魏公三十二年、齊乙公三十四年、晉武侯二十年、楚二十七年、宋公稽四十四年、衛嗣伯二十三年、陳相公四十四年、蔡伯荒三十年、曹仲君五十年、吳疆鳩夷十九年

 □宋公 〔「宋公稽薨」原作「卒」,今改之。〕丁公 立。〔此段原附於周厲王之世,陳夢家 西周年代考西周諸侯世表,以宋公稽之世對應周昭王之世,今以此為據,暫定宋公稽元年在周昭王三年丙申,終周穆王二十六年己卯,在位四十四年。〕

二十七年(庚辰、紀元一五七七年)魯魏公三十三年、齊乙公三十五年、晉武侯二十一年、楚二十八年、宋丁公元年、衛嗣伯二十四年、陳相公四十五年、蔡伯荒三十一年、曹仲君五十一年、吳疆鳩夷二十年

 

二十八年(辛巳、紀元一五七八年)魯魏公三十四年、齊乙公三十六年、晉武侯二十二年、楚二十九年、宋丁公二年、衛嗣伯二十五年、陳相公四十六年、蔡伯荒三十二年、曹仲君五十二年、吳疆鳩夷二十一年

 

二十九年(壬午、紀元一五七九年)魯魏公三十五年、齊乙公三十七年、晉武侯二十三年、楚三十年、宋丁公三年、衛嗣伯二十六年、陳相公四十七年、蔡伯荒三十三年、曹仲君五十三年、吳疆鳩夷二十二年

 □陳相公〔「陳相公薨」原作「卒」,今改之。〕申公孝公 立。〔此段原附於周厲王之世,陳夢家 西周年代考西周諸侯世表,以陳相公之世對應周昭二王之世,今以此為據,暫定陳相公元年在周昭王三年丙申,終周穆王二十九年壬午,在位四十七年。〕

三十年(癸未、紀元一五八O年)魯魏公三十六年、齊乙公三十八年、晉武侯二十四年、楚三十一年、宋丁公四年、衛嗣伯二十七年、陳孝公元年、蔡伯荒三十四年、曹仲君五十四年、吳疆鳩夷二十三年

 

三十一年(甲申、紀元一五八一年)魯魏公三十七年、齊乙公三十九年、晉武侯二十五年、楚三十二年、宋丁公五年、衛嗣伯二十八年、陳孝公二年、蔡伯荒三十五年、曹仲君五十五年、吳疆鳩夷二十四年

 □衛嗣伯〔「衛嗣伯薨」原作「卒」,今改之。〕疌伯立。〔此段原附於周厲王之世,陳夢家 西周年代考西周諸侯世表,以衛嗣伯之世對應周穆王之世,今以此為據,暫定衛嗣伯元年在周穆王四年丁巳,終三十一年甲申,在位二十八年。〕

三十二年(乙酉、紀元一五八二年)魯魏公三十八年、齊乙公四十年、晉武侯二十六年、楚三十三年、宋丁公六年、衛疌伯元年、陳孝公三年、蔡伯荒三十六年、曹仲君五十六年、吳疆鳩夷二十五年

 □蔡伯〔「蔡伯荒薨」原作「卒」,今改之。〕宮侯立。〔此段原附於周厲王之世,陳夢家 西周年代考西周諸侯世表,以蔡伯之世對應周昭二王之世,今以此為據,暫定蔡伯元年在周昭王十七年庚戌,終周穆王三十二年乙酉,在位三十六年。〕

三十三年(丙戌、紀元一五八三年)魯魏公三十九年、齊乙公四十一年、晉武侯二十七年、楚三十四年、宋丁公七年、衛疌伯二年、陳孝公四年、蔡宮侯元年、曹仲君五十七年、吳疆鳩夷二十六年

 

三十四年(丁亥、紀元一五八四年)魯魏公四十年、齊乙公四十二年、晉武侯二十八年、楚三十五年、宋丁公八年、衛疌伯三年、陳孝公五年、蔡宮侯二年、曹仲君五十八年、吳疆鳩夷二十七年

 □夏,五月,戊午,王在豐京,禘于昭王〔此段原無,據鮮簋補。〕

三十五年(戊子、紀元一五八五年)魯魏公四十一年、齊乙公四十三年、晉武侯二十九年、楚三十六年、宋丁公九年、衛疌伯四年、陳孝公六年、蔡宮侯三年、曹仲君五十九年、吳疆鳩夷二十八年

 □人入毛伯 率師敗人于〔此段原無,據今本竹書紀年補。〕

三十六年(己丑、紀元一五八六年)魯魏公四十二年、齊乙公四十四年、晉武侯三十年、楚三十七年、宋丁公十年、衛疌伯五年、陳孝公七年、蔡宮侯四年、曹仲君六十年、吳疆鳩夷二十九年

 □齊乙公〔「齊乙公薨」原作「卒」,今改之。〕癸公 慈母立。〔此段原附於周厲王之世,陳夢家 西周年代考西周諸侯世表,以齊乙公之世對應周昭王之世,今以此為據,暫定齊丁公元年在周昭王十三年丙午,終周穆王三十六年己丑,在位四十四年。〕考異曰:世本作「庮公」,譙周 古史考「祭公」,與史記 齊世家不同。〉

三十七年(庚寅、紀元一五八七年)魯魏公四十三年、齊癸公元年、晉武侯三十一年、楚三十八年、宋丁公十一年、衛疌伯六年、陳孝公八年、蔡宮侯五年、曹仲君六十一年、吳疆鳩夷三十年

 □〔「伐紆」二字原無,據昭明文選 恨賦注引紀年補。朱右曾云:「『紆』當作『紓』,形近而訛,『紓』、『舒』通用。」〕起六師至于九江,伐〔原下有外紀注文「汲冢紀年曰:三十七年」九字,今「三十七年」四字改為正文,其餘刪之。此段原在「甫刑」段之後,據資治通鑑外紀卷三注文引紀年繫於周穆王三十七年。〕

三十八年辛卯、紀元一五八八年)魯魏公四十四年、齊癸公二年、晉武侯三十二年、楚三十九年、宋丁公十二年、衛疌伯七年、陳孝公九年、蔡宮侯六年、曹仲君六十二年、吳疆鳩夷三十一年

 

三十九年(壬辰、紀元一五八九年)魯魏公四十五年、齊癸公三年、晉武侯三十三年、楚四十年、宋丁公十三年、衛疌伯八年、陳孝公十年、蔡宮侯七年、曹仲君六十三年、吳疆鳩夷三十二年

 □諸侯於塗山〔「王」字原無,今補之。此段原無紀年,據今本竹書紀年附於周穆王三十九年。〕

 □吳子 彊鳩夷〔「吳子彊鳩夷薨」原作「卒」,今改之。〕餘橋疑吾立。〔此段原附於資治通鑑外紀卷六周定王二十一年,據吳甄源 勾吳君主世表辨析 推算的君在位年附於此年。〕

四十年(癸巳、紀元一五九O年)魯魏公四十六年、齊癸公四年、晉武侯三十四年、楚四十一年、宋丁公十四年、衛疌伯九年、陳孝公十一年、蔡宮侯八年、曹仲君六十四年、吳餘橋疑吾元年

 

四十一年(甲午、紀元一五九一年)魯魏公四十七年、齊癸公五年、晉武侯三十五年、楚四十二年、宋丁公十五年、衛疌伯十年、陳孝公十二年、蔡宮侯九年、曹仲君六十五年、吳餘橋疑吾二年

 □王享國百年,耄荒。諸侯有不睦者,甫侯言於王,修刑辟,命曰甫刑

 □楚子薨,子熊勝〔此段原作「熊勝」,今改之。熊勝漢書古今人表作「熊盤」,清華簡 楚居作「熊樊」,整理者云:「漢書 古今人表』,樊與皆唇音元部字。楚世家熊勝』,疑是般』字訛誤。」此段原附於周夷王之世,陳夢家 西周年代考西周諸侯世表,以楚熊之世對應周穆王之世,今以此為據,暫定楚熊元年在周昭王二十年癸丑,終周穆王四十一年甲午,在位四十二年。〕

四十二年(乙未、紀元一五九二年)魯魏公四十八年、齊癸公六年、晉武侯三十六年、楚熊勝元年、宋丁公十六年、衛疌伯十一年、陳孝公十三年、蔡宮侯十年、曹仲君六十六年、吳餘橋疑吾三年

 □春,二月,大風、地震。〔此段原無,據今本竹書紀年補。今本竹書紀年原繫於周穆王五十二年,今減其十年,附於四十二年。〕

四十三年(丙申、紀元一五九三年)魯魏公四十九年、齊癸公七年、晉武侯三十七年、楚熊勝二年、宋丁公十七年、衛疌伯十二年、陳孝公十四年、蔡宮侯十一年、曹仲君六十七年、吳餘橋疑吾四年

 □晉武侯〔「晉侯燮薨」原作「卒」,今改之。〕成侯 服人立。自徙都曲沃〔此段原附於周厲王之世,任偉 西周封國考疑晉侯墓地AMS數據擬合晉武侯之世在紀元一五八至一六六O之間,據所整理的西周年表,五王之世,今以此為據,暫定晉武侯元年在周穆王七年庚申,終四十三年丙申,在位凡三十七年。〕

 □曹仲君〔「曹仲君薨」原作「卒」,今改之。〕宮伯 立。〔此段原附於周厲王之世,陳夢家 西周年代考西周諸侯世表,以曹仲君之世對應周昭二王之世,今以此為據,暫定曹仲君元年在周康王二十三年庚寅,終周穆王四十三年丙申,在位六十七年。〕

四十四年(丁酉、紀元一五九四年)魯魏公五十年、齊癸公八年、晉成侯元年、楚熊勝三年、宋丁公十八年、衛疌伯十三年、陳孝公十五年、蔡宮侯十二年、曹宮伯元年、吳餘橋疑吾五年

 □〔「魏公」原作「微公」,據史記 魯世家改。「薨」原作「五十年卒」,今改之。原下有外紀注文「懿王二年」四字,今刪之。〕厲公 立。〔此段原附於周懿王之世,據史記 魯世家所載君在位年數逆推,附於周穆王四十四年。〕

十五年(戊戌、紀元一五九五年)魯厲公元年、齊癸公九年、晉成侯二年、楚熊勝四年、宋丁公十九年、衛疌伯十四年、陳孝公十六年、蔡宮侯十三年、曹宮伯二年、吳餘橋疑吾六年

 □王崩,〔原下有外紀注文「在位五十五年」六字,今「十五年」三字改為正文,其餘刪之。〕共王 繄扈立。考異曰:世表世本漢書 人表作「伊扈」,本紀作「繄」,古通也。〉

 

  共王〔原下有外紀注文「元年乙亥」四字,今刪之。資治通鑑外紀卷三注作起乙亥,終甲申,在位十年,引皇甫謐曰在位二十五年。今本竹書紀年作在位十二年。夏商周代工程作在位二十三年,元己亥,終辛酉。傳世青銅器中可確定為周共王時期銅器有五祀衛鼎十五年曹鼎十六年士山盤,其中後兩者記載「唯十又五年五月既生霸壬午。龔王周新宮」、「十又六年九月既生霸甲申」,據文推算,唯癸丑年寅正五月初四日合於「既生霸」,此年為周共王十五年無誤;甲寅年寅正九月十四日合於「既生霸」,此年為周共王十六年無誤。據此元當己亥年,終取周懿王元年壬戌「天在旦于」之說,定為辛酉年,凡在位二十三年

 

元年(己亥、紀元一五九六年)魯厲公二年、齊癸公十年、晉成侯三年、楚熊勝五年、宋丁公二十年、衛疌伯十五年、陳孝公十七年、蔡宮侯十四年、曹宮伯三年、吳餘橋疑吾七年

 

二年(庚子、紀元一五九七年)魯厲公三年、齊癸公十一年、晉成侯四年、楚熊勝六年、宋丁公二十一年、衛疌伯十六年、陳孝公十八年、蔡宮侯十五年、曹宮伯四年、吳餘橋疑吾八年

 

三年(辛丑、紀元一五九八年)魯厲公四年、齊癸公十二年、晉成侯五年、楚熊勝七年、宋丁公二十二年、衛疌伯十七年、陳孝公十九年、蔡宮侯十六年、曹宮伯五年、吳餘橋疑吾九年

 □遊於上,〔「王」字原無,今補之。〕密康公從,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於王。夫女三為粲,美之物也。眾以美物歸汝,而何德以堪之?小醜備物,終必亡。」康公不獻。〔此段原無紀年,據今本竹書紀年附於周共王四年的前一年。〕

〔「四年」原作「一年」,據今本竹書紀年改。〕(壬寅、紀元一五九九年)魯厲公五年、齊癸公十三年、晉成侯六年、楚熊勝八年、宋丁公二十三年、衛疌伯十八年、陳孝公二十年、蔡宮侯十七年、曹宮伯六年、吳餘橋疑吾十年

 □王滅

 □宋丁公〔「宋丁公薨」原作「卒」,今改之。〕湣公 立。〔此段原附於周厲王之世,陳夢家 西周年代考西周諸侯世表,以宋丁公之世對應周穆王之世,今以此為據,暫定宋丁公元年在周穆王二十七年庚辰,終周共王四年壬寅,在位二十三年。〕考異曰:史記 世表云「丁公弟」,誤矣。漢書 人表作「共公子」,乃「丁公子」之訛。〉

五年(癸卯、紀元一六OO年)魯厲公六年、齊癸公十四年、晉成侯七年、楚熊勝九年、宋湣公元年、衛疌伯十九年、陳孝公二十一年、蔡宮侯十八年、曹宮伯七年、吳餘橋疑吾十一年

 

六年(甲辰、紀元一六O一年)魯厲公七年、齊癸公十五年、晉成侯八年、楚熊勝十年、宋湣公二年、衛疌伯二十年、陳孝公二十二年、蔡宮侯十九年、曹宮伯八年、吳餘橋疑吾十二年

 

七年(乙巳、紀元一六O二年)魯厲公八年、齊癸公十六年、晉成侯九年、楚熊勝十一年、宋湣公三年、衛疌伯二十一年、陳孝公二十三年、蔡宮侯二十年、曹宮伯九年、吳餘橋疑吾十三年

 

八年(丙午、紀元一六O三年)魯厲公九年、齊癸公十七年、晉成侯十年、楚熊勝十二年、宋湣公四年、衛疌伯二十二年、陳孝公二十四年、蔡宮侯二十一年、曹宮伯十年、吳餘橋疑吾十四年

 

九年(丁未、紀元一六O四年)魯厲公十年、齊癸公十八年、晉成侯十一年、楚熊勝十三年、宋湣公五年、衛疌伯二十三年、陳孝公二十五年、蔡宮侯二十二年、曹宮伯十一年、吳餘橋疑吾十五年

 □春,正月,丁亥,正使內史良錫毛伯命。〔此段原無,據今本竹書紀年補。〕

十年(戊申、紀元一六O五年)魯厲公十一年、齊癸公十九年、晉成侯十二年、楚熊勝十四年、宋湣公六年、衛疌伯二十四年、陳孝公二十六年、蔡宮侯二十三年、曹宮伯十二年、吳餘橋疑吾十六年

 □楚子熊勝,無子,以弟為後。此段原作「熊勝以弟熊楊為後」,今改之。「熊煬」原作「熊楊」,據史記 三代世表漢書 古今人表改。下同。清華簡 楚居作「熊賜」。此段原附於周夷王之世,陳夢家 西周年代考西周諸侯世表,以楚熊勝之世對應周共王之世,今以此為據,暫定楚熊勝元年在周穆王四十二年乙未,終周共王十年戊申,在位十四年。〕

十一年(己酉、紀元一六O六年)魯厲公十二年、齊癸公二十年、晉成侯十三年、楚熊煬元年、宋湣公七年、衛疌伯二十五年、陳孝公二十七年、蔡宮侯二十四年、曹宮伯十三年、吳餘橋疑吾十七年

 

十二年(庚戌、紀元一六O七年)魯厲公十三年、齊癸公二十一年、晉成侯十四年、楚熊煬二年、宋湣公八年、衛疌伯二十六年、陳孝公二十八年、蔡宮侯二十五年、曹宮伯十四年、吳餘橋疑吾十八年

 

十三年(辛亥、紀元一六O八年)魯厲公十四年、齊癸公二十二年、晉成侯十五年、楚熊煬三年、宋湣公九年、衛疌伯二十七年、陳孝公二十九年、蔡宮侯二十六年、曹宮伯十五年、吳餘橋疑吾十九年

 

十四年(壬子、紀元一六O九年)魯厲公十五年、齊癸公二十三年、晉成侯十六年、楚熊煬四年、宋湣公十年、衛疌伯二十八年、陳孝公三十年、蔡宮侯二十七年、曹宮伯十六年、吳餘橋疑吾二十年

 

十五年(癸丑、紀元一六一O年)魯厲公十六年、齊癸公二十四年、晉成侯十七年、楚熊煬五年、宋湣公十一年、衛疌伯二十九年、陳孝公三十一年、蔡宮侯二十八年、曹宮伯十七年、吳餘橋疑吾二十一年

 □衛疌伯〔「衛疌伯薨」原作「卒」,今改之。〕靖伯立。〔此段原附於周厲王之世,陳夢家 西周年代考西周諸侯世表,以衛疌伯之世對應周共王之世,今以此為據,暫定衛疌伯元年在周穆王三十二年乙酉,終周共王十五年癸丑,在位二十九年。〕

十六年(甲寅、紀元一六一一年)魯厲公十七年、齊癸公二十五年、晉成侯十八年、楚熊煬六年、宋湣公十二年、衛靖伯元年、陳孝公三十二年、蔡宮侯二十九年、曹宮伯十八年、吳餘橋疑吾二十二年

 

十七年(乙卯、紀元一六一二年)魯厲公十八年、齊癸公二十六年、晉成侯十九年、楚熊煬七年、宋湣公十三年、衛靖伯二年、陳孝公三十三年、蔡宮侯三十年、曹宮伯十九年、吳餘橋疑吾二十三年

 

十八年(丙辰、紀元一六一三年)魯厲公十九年、齊癸公二十七年、晉成侯二十年、楚熊煬八年、宋湣公十四年、衛靖伯三年、陳孝公三十四年、蔡宮侯三十一年、曹宮伯二十年、吳餘橋疑吾二十四年

 □陳孝公〔「陳孝公薨」原作「卒」,今改之。〕慎公 圉戎立。〔此段原附於周厲王之世,陳夢家 西周年代考西周諸侯世表,以陳孝公之世對應周共三王之世,今以此為據,暫定陳孝公元年在周穆王三十年癸未,終周共王十八年丙辰,在位三十四年。〕

十九年(丁巳、紀元一六一四年)魯厲公二十年、齊癸公二十八年、晉成侯二十一年、楚熊煬九年、宋湣公十五年、衛靖伯四年、陳慎公元年、蔡宮侯三十二年、曹宮伯二十一年、吳餘橋疑吾二十五年

 

二十年(戊午、紀元一六一五年)魯厲公二十一年、齊癸公二十九年、晉成侯二十二年、楚熊煬十年、宋湣公十六年、衛靖伯五年、陳慎公二年、蔡宮侯三十三年、曹宮伯二十二年、吳餘橋疑吾二十六年

 

二十一年(己未、紀元一六一六年)魯厲公二十二年、齊癸公三十年、晉成侯二十三年、楚熊煬十一年、宋湣公十七年、衛靖伯六年、陳慎公三年、蔡宮侯三十四年、曹宮伯二十三年、吳餘橋疑吾二十七年

 □晉成侯〔「晉成侯薨」原作「卒」,今改之。〕厲侯 立。〔此段原附於周厲王之世,任偉 西周封國考疑晉侯墓地AMS數據擬合晉成侯之世在紀元一六OO至一六六O之間,據所整理的西周年表,周共四王之世,今以此為據,暫定晉成侯元年在周穆王四十四年丁酉,終周共王二十一年己未,在位凡二十三年。〕

二十二年(庚申、紀元一六一七年)魯厲公二十三年、齊癸公三十一年、晉厲侯元年、楚熊煬十二年、宋湣公十八年、衛靖伯七年、陳慎公四年、蔡宮侯三十五年、曹宮伯二十四年、吳餘橋疑吾二十八年

 □齊癸公〔「齊癸公薨」原作「卒」,今改之。〕哀公 不辰立。荒淫怠慢,好田獵,政衰,變風始作。〔此段原附於周厲王之世,陳夢家 西周年代考西周諸侯世表,以齊癸公之世對應周穆二王之世,今以此為據,暫定齊癸公元年在周穆王三十七年庚寅,終周共王二十二年庚申,在位三十一年。〕

二十三年(辛酉、紀元一六一八年)魯厲公二十四年、齊哀公元年、晉厲侯二年、楚熊煬十三年、宋湣公十九年、衛靖伯八年、陳慎公五年、蔡宮侯三十六年、曹宮伯二十五年、吳餘橋疑吾二十九年

 □王能庇之闕,崩,謚曰〔原下有外紀注文「在位十年。皇甫謐曰:在位二十五年,年八十四」十八字,今刪之。按穆王崩時年約六七十餘,若共王卒時「年八十四」,則得穆王幼時得子,年歲可疑,或為「年六十四」之訛。〕懿王 立。〔「堅」原作「」,據史記 三代世表漢書 古今人表世本改。〕

 

  懿王〔原下有外紀注文「元年乙酉」四字,今刪之。資治通鑑外紀卷三注作起乙酉,終己酉,在位二十五年,引皇甫謐曰在位二十年。今本竹書紀年作在位二十五年。夏商周代工程紀年懿王元年,天再旦于」之文,推算周懿王元年為壬戌,今從之,終以共伯和六王在位年數逆推定為辛未,在位十年。〕

 

元年(壬戌、紀元一六一九年)魯厲公二十五年、齊哀公二年、晉厲侯三年、楚熊煬十四年、宋湣公二十年、衛靖伯九年、陳慎公六年、蔡宮侯三十七年、曹宮伯二十六年、吳餘橋疑吾三十年

 □王室遂衰,詩人作〔原下有外紀注文「鄭玄曰:懿王烹齊哀公,今齊風有刺哀公詩」十七字,今刪之。〕

 □天再旦于〔此段原無,據太平御覽卷二引汲冢紀年書補。〕考異曰:汲塚紀年書曰:「懿王元年,天再旦于。」按此事不見於先秦古書,僅見於塚古書。今推之,唯共和元年前六十年,即壬戌年丑正四月丁巳朔有日食,中可見。則此年當即懿王元年。

二年(癸亥、紀元一六二O年)魯厲公二十六年、齊哀公三年、晉厲侯四年、楚熊煬十五年、宋湣公二十一年、衛靖伯十年、陳慎公七年、蔡宮侯三十八年、曹宮伯二十七年、吳餘橋疑吾三十一年

 

三年(甲子、紀元一六二一年)魯厲公二十七年、齊哀公四年、晉厲侯五年、楚熊煬十六年、宋湣公二十二年、衛靖伯十一年、陳慎公八年、蔡宮侯三十九年、曹宮伯二十八年、吳餘橋疑吾三十二年

 

四年(乙丑、紀元一六二二年)魯厲公二十八年、齊哀公五年、晉厲侯六年、楚熊煬十七年、宋湣公二十三年、衛靖伯十二年、陳慎公九年、蔡宮侯四十年、曹宮伯二十九年、吳餘橋疑吾三十三年

 □蔡宮侯〔「蔡宮侯薨」原作「卒」,今改之。〕厲侯立。〔此段原附於周厲王之世,陳夢家 西周年代考西周諸侯世表,以蔡宮侯之世對應周共二王之世,今以此為據,暫定蔡宮侯元年在周穆王三十二年丙戌,終周懿王四年乙丑,在位四十年。〕

五年(丙寅、紀元一六二三年)魯厲公二十九年、齊哀公六年、晉厲侯七年、楚熊煬十八年、宋湣公二十四年、衛靖伯十三年、陳慎公十年、蔡厲侯元年、曹宮伯三十年、吳餘橋疑吾三十四年

 □王居犬丘〔「王」下原有「嘗」字,今刪之。原下有外紀注文「皇甫謐曰:犬丘與鎬相近,有離宮,懿王暫居,非徙都也」二十一字,今刪之。〕

 □宋湣公〔「宋湣公薨」原作「卒」,今改之。〕煬公 立。〔此段原附於周厲王之世,陳夢家 西周年代考西周諸侯世表,以宋湣公之世對應周共王之世,今以此為據,暫定宋湣公元年在周共王五年癸卯,終周懿王五年丙寅,在位二十四年。〕

六年(丁卯、紀元一六二四年)魯厲公三十年、齊哀公七年、晉厲侯八年、楚熊煬十九年、宋煬公元年、衛靖伯十四年、陳慎公十一年、蔡厲侯二年、曹宮伯三十一年、吳餘橋疑吾三十五年

 

七年(戊辰、紀元一六二五年)魯厲公三十一年、齊哀公八年、晉厲侯九年、楚熊煬二十年、宋煬公二年、衛靖伯十五年、陳慎公十二年、蔡厲侯三年、曹宮伯三十二年、吳餘橋疑吾三十六年

 □西戎人侵〔此段原無,據今本竹書紀年補。〕

 □虢德公率師北伐犬戎,敗逋。德公文王虢叔之後,西虢也。虢叔之後曰郭叔,曰成公,曰宮公、曰幽公,曰德公 〔此段原無,據今本竹書紀年梁寧森 虢國研究補。〕

八年(己巳、紀元一六二六年)魯厲公三十二年、齊哀公九年、晉厲侯十年、楚熊煬二十一年、宋煬公三年、衛靖伯十六年、陳慎公十三年、蔡厲侯四年、曹宮伯三十三年、吳餘橋疑吾三十七年

 

九年(庚午、紀元一六二七年)魯厲公三十三年、齊哀公十年、晉厲侯十一年、楚熊煬二十二年、宋煬公四年、衛靖伯十七年、陳慎公十四年、蔡厲侯五年、曹宮伯三十四年、吳餘橋疑吾三十八年

 

十年(辛未、紀元一六二八年)魯厲公三十四年、齊哀公十一年、晉厲侯十二年、楚熊煬二十三年、宋煬公五年、衛靖伯十八年、陳慎公十五年、蔡厲侯六年、曹宮伯三十五年、吳餘橋疑吾三十九年

 □王崩,〔原下有外紀注文「在位二十五年。皇甫謐曰:在位二十五年,年五十」十九字,今刪之。〕共王孝王 辟方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