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上湾村石桥

标签:
图片太湖流域古村落老街古桥 |
分类: 旅游休闲 |

苏州太湖东山镇后山偏西部,碧螺峰下有3个自然村:上湾、石桥、张巷里。距镇上约11公




村内浜场敬德里前涧上石桥,名震泽底定桥。始建于南宋绍定五年间(1228—1233),系里人朱安宗所建。桥取名大禹治理太湖水患“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之意,而村民多以“石桥”称之,村名亦得“石桥村”。桥为单孔石拱桥,上有简陋之桥亭。明成化丁巳(1485年),山水陡发,桥石坪砻俱被冲坏,安宗后裔朱济民发起重修,得村中百姓赞助,桥复旧观。至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该桥岁久垂圮,尤以桥堍坪磐损坏,雨后难行。里人皆有重铺之愿,便各自发动亲友捐钱捐物,即整修了桥身、坪磐,又铺了官路,南至方里,北到牌楼。遇人捐助银两名录勒石砌于桥亭墙壁,至今犹存。




根据《重铺坪磐官路记》碑文记载,石桥亦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南宋时当地已形成村落。附文:底定桥及义井坪磐,始於南宋绍定年间朱安宗所建,至成化乙巳许二百五十三年。山水陡发,桥石坪磐俱被冲坏,安宗后裔济民同各姓修筑立石,迄今乾隆丁末历二百八十五年,岁久就圯,雨后难行,里人皆欲重铺,故商之亲友并弟侄辈,捐钱若干,芳名列左。既铺坪磐,又铺官路,南至方里,北至牌楼,计用砖料之数另载於后,奈捐项无多,不能远铺,惟望同志者接铺是幸。





清道光五年(1825年),里人徐学巽、叶长福创办东、西山间义渡,设码头于石桥,渐成集市。街长50米,有店铺10余家,持续30余年。后因兵乱、义渡中止,店铺相继歇业。光绪二年(1876年)义渡恢复,市容渐复观。民国时期曾是石桥乡乡公所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义渡停办,镇又衰落。50年代,镇上建有震泽县渔民子弟小学和商业门市部。如今仍然有几家个体摊店。
目前古村内仍有明清民国建筑近10余处,文化积淀较丰厚。许多建筑已经成为危房,破旧不堪。







碧螺峰山涧水沿溪而下,流经石桥火腿潭。笔者未闻火腿味,只见人家门前石板桥,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石桥村里中区小菜场,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的一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建于1929年的小菜场占地面积约164平方米,目前尚存房屋2栋、门楼1座、小桥1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