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塘桥是木里村内东边的古石桥,桥栏有损,水泥代替石料,在桥栏水泥板上,另有桥名“名与桥”。
这里桥边原有座小庙,相当热闹,故此桥名“庙桥”。旧时太湖闹土匪,老百姓求佛保平安。过去也有敢与土匪抗争的。1936年初秋,木林廊有村民发现东太湖水面上停泊着5艘大木船,半扯着乌篷帆,离村约有里把路,看去像是太湖里的强盗船。村民们听说后,估摸船上的匪徒天黑后会上岸来打家劫舍。大家商量后,一面向驻于下塘寂照庵的横泾水上公安队报讯,一面决定主动出击,摇船下太湖去围住强盗船,打它个措手不及。木林廊木船全部出动,约有200只左右,船上的警察做好了射击准备。结果,村民们缴获匪徒1条大船,击毙1人,击伤2人。从此,太湖强盗再也不敢临近木林廊。
木里河多桥多,过去没有桥的河道就需要摆渡。抗日战争时期,木林廊村民徐才生,摇船经过木里桥附近的河面上,被河边日本兵喊住。有一个日本兵要用船摆渡过河去吴江方向。徐才生知道坐在船上的日本兵不熟悉地理位置,将船直往开阔地方驶去。太湖茫茫一片白水,四野无人。徐才生抓住撑篷的铁头丫篙,挥篙朝日本兵后背戳去,只听“轰通”一声响,日本兵已经跌倒水里了。徐才生眼快手快,又挥篙将他戳到水底里,好一阵看不见水底冒出气泡了,才松了一口气。他又将死尸拖上船,把它丢到老远的草荡里。
1988年,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对东太湖沿岸考古调查时,在木里徐巷村边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北距尧峰山3千米,东离太湖岸线约800米,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现场调查征集、采集到的文化遗物有通体精磨的穿孔石斧、长条形单刃、小石锛、夹砂红陶残鼎、牛鼻形器耳、黑衣陶高颈壶(盘)、竹节形豆把、夹砂陶宽扁凹弧形鼎足,其侧有凹槽的扁三角形鼎足及许多印纹陶片。据器物形态、质地、纹饰综合分析,此遗址具有崧泽中晚期、良渚、西周至春秋3个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

苏州湾,位于苏州吴中与吴江区之间的太湖水面。苏州计划把苏州湾吴江太湖岸线打造成“东太湖百里风光带”,成为面向长三角、乃至全国全世界的高端休闲度假目的地。而苏州湾西岸木里,一个毗邻太湖的原味小渔村,留住乡愁!还能坚持多久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