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江四泽之秋泽

(2015-09-30 07:06:36)
标签:

图片

江南水乡

古村镇

古桥

古寺

分类: 旅游休闲
吴江四泽之秋泽
吴江四泽之秋泽    苏州吴江北麻漾周边有许多古村落,如漾北之秋泽、漾东之南塘港、漾南之龙泉嘴、漾西之双杨等。过去这些古村落兼具集市功能,老街上古桥畔有茶肆酒坊烟纸杂货等店铺,至今古村落、古街、古桥犹存。吴江有四泽,盛泽、震泽、秋泽与蠡泽,秋泽地理位置最荒僻,古时属十九都,今为梅堰管辖。四周水网发达,旧时村里小航船,收取蚕户生产的土丝和丝经,或机户织造的绸匹运往震泽、盛泽交售。下午返航,捎回货款,还带回农户托买的日用百货、油盐酱醋、咸鱼咸肉等生活用品。村民赶集也顺便搭坐航船。


吴江四泽之秋泽
    上世纪逐渐开辟公路,近些年又通了公交。然而,现在每天仅仅七班车,出行还是不太方便。外来人很少进入,游客更是稀少。


吴江四泽之秋泽

吴江四泽之秋泽
    据明崇祯《吴江县志》载∶“秋泽村,又名秋溪,《西村日记》云∶王莽始建国二年(10)会稽太守(治所今绍兴)秋君避居于此,故名。前后有湖,居民耕织兼渔,有席草、柑桔之利。”民国18年(1929),秋泽村乃秋泽乡驻地。

吴江四泽之秋泽
    旧时过往船只途经秋泽,停泊靠岸的是东西老街。秋泽村位于梅堰镇西南,距镇4.5公里,远离集市。过往船只途经秋泽停歇休憩,茶馆饭店等应运而生,商贾云集,商贸一度繁荣。梅堰镇志记载,秋泽“40年代有茶馆店13家,50年代有小饭馆、理发、小百货、烟杂南货商店10余家。”

吴江四泽之秋泽
                  不复存在的,还有徐应勤的浮玉轩宅、王叔承的耕读别墅两座名宅。

吴江四泽之秋泽

吴江四泽之秋泽

吴江四泽之秋泽

吴江四泽之秋泽    宝龙桥西200米,市河流入北麻漾。北麻漾周边村落耕读兼顾,旧时村落兴办私垫。清顾樵诗云:“一片芦光秋水外,草堂红叶读书声。”秋泽之文风尤盛,前辈文武人才辈出。据明代《吴江县志》等载∶徐应勤于宋绍定年间中武进士,其子徐仁荣授翰林院编修。秋泽徐氏另两支徐真、徐琛、徐章祖孙三人皆出仕,还有徐衍及徐玉等。徐衍,洪武年间中以人材授工部主事,著《仲易诗钞》;徐真、高天章、吴有涯,皆明朝举人。秋泽西之梅唐徐元灏为清康熙进士。

吴江四泽之秋泽
    秋泽历来香火旺盛。普向教寺:在秋泽村,宋绍兴(11311162)年间僧敬道开山建。此寺到清朝即废。草庵:在秋泽村东,又名疏溪草堂。清顺治(16441661)年间僧剩庵建。释道宗、徐崧有以此庵为题材的诗作留下。民初渐废。三元道院: 在秋泽村,明洪武二十年(1387)里绅徐衍舍宅建。早废。

吴江四泽之秋泽
吴江四泽之秋泽
    东岳庙建造于宋朝,距今千年。2006重新修建,改名秋泽寺远近闻名,香火旺盛,大年三十和每月的初一、十五,朝拜的人络绎不绝,香客云集,香烟缭绕。

吴江四泽之秋泽

吴江四泽之秋泽

吴江四泽之秋泽

吴江四泽之秋泽


吴江四泽之秋泽

    王叔承(1537—1601) 明诗人。初名光允,字叔承,晚更名灵岳,字子幻,自号昆仑承山人,吴江人。喜游学,纵游齐、鲁、燕、赵,又入闽赴楚。在邺下,郑若庸荐之赵康王。王叔承游学成才。游览大好河山,品尝美味佳肴,结交良师益友,记录风土人情,撰书立说。著作有《吴越游集》、《后吴越编》等。


吴江四泽之秋泽

吴江四泽之秋泽

吴江四泽之秋泽

吴江四泽之秋泽

                      《苏州府志》注∶清风桥、明月桥均在秋泽村东北。早废。

吴江四泽之秋泽

                                   浮玉轩记

                                   元·声九泉注∶浮玉轩,在秋泽村,为宋代徐应勤宅。)

    《周官》∶扬州,“其浸五湖”,今太湖是也。议者谓上禀咸池五车之气,故一水五名;道家以为仙家浮玉之北堂。其言虽不经,然名山大川能出云雨以泽生民者,必有神灵司之。自古有天下者莫不尊祀,考《诗》《书》可见已。今夫具区之泽,澶漫数万顷,襟带三州,为众水所都。鼋鼍蛟龙之所窟宅,秔稌货财之所生殖,与夫凫雁鱼鳖蒲荷菰苇菱芡之饶,其美利在人,盖不可胜计。自吴东南数郡之水皆其支流别派,脉络联贯,衍迤旁薄,然后朝宗于海,盖天下之极观也。包山之幽,林屋洞在焉;松江之墟,甘泉祠在焉。其为列仙之馆,岂虚语哉!若鸱夷子皮固尝用人之国,功大名遂而能脱屣天刑,扁舟不返,意其精爽,宁与草木同腐。烟波超忽,风帆雨櫂,尚想往来于其间。

    则浮玉之堂庸非斯人之徒之所托乎?然环湖而居者相属也,无不乐其清晖胜赏而未暇悉其原故,浮玉之名,未白于世。湖之北涯徐生升居之,始轩东荣为宾至之所,问名于余,余因字曰浮玉。升乃请文为记。夫具区之大,固未易论试。即今轩而言之,东则江湖之交,万景所会,而垂虹跨其上,人烟虚落,高下隐见;北则崇山横陈,倒影在下,空明荡摩,滉漾天碧,其将也如此。而曰浮玉,玉非浮者也,直假物以喻焉耳。当沤波不惊,万顷一色如登昆仑之墟,悬黎夜光,符彩溢目。或风起水涌,涛声澎湃,又如张乐洞庭之野,五音并作,宫商相应,此非浮玉则何以名之哉!升颇好事乐善,每宾朋来集,开户而望,则问之所陈者,举无遁形,酒酣啸歌,恍疑鸱夷。天随辈聚精会神,相与酬酢,于俎豆之间,不但挹袂浮丘拍肩洪厓而已。或谓浮玉绝景也,非一轩足以表之者,昔贺知章归会稽,诏赐鉴湖剡川一曲,其风物亦美矣,然领其胜者亦曰山阴一茅宇耳。古今人虽悬绝不同,其山水之娱、游过之趣,一也。登是轩也,岂无有概于斯乎?故为记之以与来者共焉。                                                 

吴江四泽之秋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