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乌镇大桥朝南不远,就见私人老宅广告。
张同仁宅木刻花窗

南栅张同仁宅砖雕门楼、描金木门
南大街朱家老宅,同样参观收费一元
老街的居民基本为当地人,大多保留着原始的生活方式。精致古老的门楣雕梁,落满尘埃的瓦当门槛,颠簸残缺的石板小路,古朴破旧。
南栅双洞三爿天
乌镇是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镇中间的市河,大名为“车溪”,史书上有“裂车溪”为东西,东为青镇,西为乌镇的说法。
乌镇南栅浮澜桥,由明宣德间壶敏(字中行,号浮澜先生)所建,桥跨浮澜桥港,桥长27.4米,宽3.3米,净跨11.3米,南北走向,单孔石桥。正德十三年(1518)重建,改名福昌桥,现桥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修。
东侧桥联:“练水西来,烟色霏微开爽气;绣溪东去,日华荡漾涌晴澜。”
西侧桥联:“地接青龙,云集成万家井邑;波迎白马,星驰来百业舟航。”
桥两边各雕刻有六只精美的石狮子,总计十二只,可惜桥南堍有三只毁于抗战中。 浮澜桥的西面,就是嵇家汇。1939冬,国军六十二师,自南栅茶亭庙进入,乘着暮色掩护,士兵依据浮澜桥作为掩体,向河对面嵇家汇的日军射击,日军情急之下小钢炮还击,战斗结束后,浮澜桥上血迹斑斑,三只小石狮子已被日军小钢炮击毁。
镇南有“金牛”、“白马”两条河,穿镇而过。
福昌桥北老街,当地的老住户把自家屋子改造成店面,卖当地特产和手工制品。

乌镇南栅福昌桥南老街,俗称桥外头,民国以来,"为乡民市易之区。"丝庄等均设于此。街两边的房子,焦黄的排门,确有市梢头的感觉。但自晚清同光以来,这里却是木业、竹行业的繁盛之地。
南栅南大街末梢,已经与乡村接壤。
据民国时卢学博编修的《乌青镇志》记载,当时尚存有八坊八街六十八巷的规模。南栅有浮澜桥南浮澜桥弄、旷代清才汤国梨故居宋堡弄等。
"乌镇供销社竹木门市部"字样,这是上世纪的遗物。老街两侧是一些原始的房子,传统的商铺,被历史尘封在南栅老街上。旧时的情景可以想象,每日天亮,市河东边奇长无比的街面上,南栅附近村庄里的老农,手挽着提篮,或肩挑竹篰,去街上喝早茶,顺便买卖蔬菜及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老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据说在太平军和清军的交战中,乌镇的西栅、北栅受灾严重,到处断垣残壁。南栅损失较小,且是青镇中市繁华闹市的南延,是江南水乡典型的老街。目前尚未开发,原生态古色古香,让人们看到了昔日的时光。前往南栅的游客中,有喜欢原生态寻古觅幽的、有穷游免费景点的、还有被黑导游车夫拉骗过来的。如果你是最后一类,那么就请慎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