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图索骥——寻找唐寅的足迹(苏州博物馆活动预告)
时间:2015年1月24日(周六)9:00
地点:苏州博物馆、太湖黄茅渚、唐寅园等
本次活动沿着唐寅(唐伯虎)笔下的图画踪迹,实地考察苏州的名胜佳景。根据《黄茅小景图》所绘景致,现实走访太湖黄茅渚、唐寅园等景点,寻找现实对应与其相近的景色。
太湖石壁石滩,无锡有鼋头渚,苏州有黃茅渚。苏州光福西蹟山的西侧就是黃茅渚,著名景点“黄石牌”开阔上千米,一面是以黄石为主的峭壁,一面是一望无际的浩瀚太湖。
在黄石牌的石缝中涌出一股清泉,名叫“夹石泉”,夹石泉南面有“白鱼泉”。民国老人李根源曾揽胜黄石牌,并在黄石牌上留下了题刻。


摄影技术发明之前,人类以画记录图片:中国明代墨迹,苏州光福西蹟山北麓,有石梗斗入太湖百余丈,形如旧式熨斗柄。

太湖风吹浪打西蹟山,黄茅渚貌似波痕地质景观,发育于数亿年前石英砂岩层面之上,是在浅水高流速条件下的产物,即在河滩环境下形成的。有待专家论证。

|

烟波浩淼的太湖,作为地质构造运动长期演化的产物,一直是地学界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沿湖一带山水萦绕,旖旎迷人,众多地质遗迹构筑了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基本景致,是极为理想的地学旅游基地。

历来文人题刻
民国年间,李根源曾揽胜黄茅石壁,在峭壁上留下了“西碛”题刻。黄茅石壁还有一处无题款的刻字“黄茅石壁”,疑似唐寅所题。
|
据《吴县志》记载,饮誉吴中的“熨斗柄”在西蹟山北麓,因有石梗斗入太湖百余丈,形如旧式熨斗柄而得名。浩瀚的太湖边是以黄石为主的悬崖峭壁,怪石巉岩,形成“黄茅石壁”,民间称之为“黄石牌”。
“熨斗柄”奇观,在上世纪中被炸毁,建造了这条农用路。笔者与几位苏州老者,徒步在这条“造价昂贵”的土路上,去寻找遗迹......
人们沿湖活动,人为农耕倾倒湖岸,千米黄石牌被截为多段,美景已毁大半。
坐在有亿万年高寿的太湖石滩上,有何感想!
湖边野生植物,空气相当清新。
前人系的红带子,给后来者指路。
清泉“夹石泉”仍在流淌!南面的“白鱼泉”已被造路淹埋。
此块新土有填湖造地之嫌。黃茅渚向来交通偏僻,抗日时期鬼子也不敢涉足。解放后打通垭口,y450公路自香雪海到窑上村仍然是条断头路,至今没通公交;往南太湖一号桥方向,只有山路,少有行人。目前沿岸正在扩建环岛公路......是祸是福?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人类活动是否会将残留的太湖石壁石滩破坏?地质地貌自然景观无法人工复原!
如今只能欣赏明代唐伯虎的《黄茅小景图》。此畫長22.1釐米,寬66.8釐米。署款“吳趨唐寅作”字樣,現藏上海博物館。畫中黃茅渚頭奇異的熨斗柄,突兀而出,石壁屹然聳立,枯木縱橫,藤蘿糾結。灣中細草茸茸,帆影翩翩,水鳥掠飛,漁磯旁泊小舟,磯頭有高士臨湖趺坐。山石皴法以焦墨作鐵絲皴或亂柴皴,再以淡墨渲染,皴法稠密,石質堅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