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东横山吴文化

(2014-07-26 07:54:29)
标签:

图片

古代交通

古城

山脉

历史

分类: 旅游休闲
江东横山吴文化
    江东横山地处苏皖交界,分属安徽当涂及江苏溧水、江宁三县区。横山因四望皆横而得名,又称衡山、藩篱、吴山等。有关泰伯奔吴的落脚地,史学界流行多种说法。其中之一,就是春秋吴国的发祥地在江东横山


江东横山吴文化
    当涂古名丹阳,一条发脉于横山姑溪河,其名称是由姑孰溪演变而来。当涂县城又叫姑孰城姑孰之名也与吴王有关。据史书《世本·居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吴孰哉居藩离,孰姑徙句吴。”吴国创始人之一的仲雍字“孰哉”,其十九世孙吴王寿梦的字就叫“孰姑”。在当涂,有“姑孰”之名源自“孰姑”的说法,而姑孰与后来作为吴都的姑苏读音基本相同。


江东横山吴文化
    又据《吴越春秋》记载,泰伯死后梅里平墟唐人陆广徽《吴地记》又注:梅里又名番丽,今横山 横山脚下今日仍有梅村、梅姓。好像与今苏南地名相同?



江东横山吴文化

     丹阳城的得名源于横山脚下古泽——丹阳湖。《太平府志》载:丹阳湖徽、池、宁国、广德诸溪所汇也······百川汇通为三湖:一石臼、二固城、三丹阳,而丹阳最大,盖总名也

江东横山吴文化

    丹阳湖战略地位特殊。丹阳湖湖口介于天门山与采石矶之间,扼三江之襟要、控江淮之腹心《太平府志》。这里地处吴楚交界,上接荆蜀,下通苏浙;上连洞庭、鄱阳,下经胥溪运河(中江)达太湖、钱塘。


江东横山吴文化
     丹阳湖历经沧桑。从先秦时为薮泽,到两汉时中江淤塞才逐渐定型,春秋一片汪洋,冬春显露滩涂。三国时开始筑圩,唐宋时尤盛。明代刘伯温筑东坝后,丹阳湖水东流阻断,为大面积连圩、围垦更是提供了便利。沿湖滩地由零星围垦发展为连片圩区。固城、石臼两湖阻隔百里,丹阳子湖更是日渐萎缩。到解放初期,丹阳湖子湖仅有面积184平方公里。上世纪60年代,又开始围垦,此后的丹阳子湖不复存在。然而,丹阳湖古老而丰厚的历史文化,却永远值得人们去细细回味……


江东横山吴文化
    古代丹阳湖与长江通连,长江在此分两支入海:一支由丹阳湖北部牛渚、经瓜洲、到吴淞入海,另一支由丹阳湖中江、经胥溪河、到太湖入海。横山支脉从多个方向伸向湖心。山水之间,这里留下了包括吴越文明在内的诸多古老文化,更是留下了吴国发祥地的深深印记。


江东横山吴文化
    当涂县丹阳镇至今仍能找到古丹阳城依山傍水、四水环绕的长方(尖)形古城架构。空中俯视谷歌网地理图形,仍见丹阳镇北平南尖、后有台地(梅村)的地望水系。貌似1954在江苏丹徒县吴王余昧墓附近出土的《宜侯夨簋·铭文》中的吴国前期活动的地望图形。


江东横山吴文化
                  叶家桥横跨丹阳河,连接薛津、新市。


江东横山吴文化
    江东横山、丹阳湖地区历史文明久远。横山脚下以“湖熟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以前古文化遗址随处可见,有的已追溯到六、七千年以前。横山脚下、丹阳湖周边还有上百处被称作“王陵墓”、“墟坟堆”(传闻七十二处)、“船墩”的土墩台地。


江东横山吴文化
    横山是扼守金陵的咽喉要道,至今山中还能找到青阶岘这样通达南京的重要关隘遗址(三华里左右,留有车轮印痕的石板路)。


江东横山吴文化

江东横山吴文化
    当涂横山共有36峰,最高峰海拔459米,周围35座山峰拱立。千百年来,因山色风光秀美、地理位置特殊、历史遗迹众多而被仙家选为修炼之所,兵家列为战略要地,文人吟作世外桃源


江东横山吴文化
    横山脚下丹阳镇北10华里左右有个村落叫梅村,丹阳梅村与今日无锡梅村完全同名。江东横山周边沿袭下来的许多地名与苏南地区地名一致,且横山地区的地名往往更具有原始性。有研究者认为,古老吴国是由横山(丹阳湖地区),经宁镇、无锡、常熟迁往苏州(太湖地区)的。寿梦迁都东部太湖流域,还带去了丹阳湖地区等一些原有地名。


江东横山吴文化
    唐代大诗人李白,多次游历当涂,也曾长住横山、放歌丹阳湖,晚年定居当涂。在横山、丹阳湖一带留下了不少诗篇。其中在横山石门仙人洞,写下了《下途归石门旧居》:吴山高,越水清······”等诗句。


江东横山吴文化
    采石风景区,由采石矶片区、濮塘片区、青山片区、横山片区组成,是一处以诗仙李白为灵魂,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底蕴,以“翠螺浮大江”的山岳型自然景观为特色,以文化欣赏、自然观光和休闲为主要功能的综合型风景区。

江东横山吴文化

江东横山吴文化
    采石(牛渚)横江渡,是古代著名长江渡口。为泰伯南奔渡江提供了可能(后来伍子胥、项羽等从苏州出发,都在此附近过江)。

江东横山吴文化

江东横山吴文化
    当涂素有吴头楚尾之称。吴国灭亡后,故里人将城子山下的田圩取名“黄土圩”,以怀念黄河流域的先人故土;将城子山附近的一座土墩取名“吴小山”,以留念吴国;将发源于横山经当涂流入长江的河流取名姑孰溪,以示纪念太伯、仲雍等先祖。当涂境内不仅有楚山,还有黄池、黄土圩、城子圩、城子山、荆山、吴小山、后城、朱方渡等一批古老而又与古吴国有联系的地名。当涂处在官话和吴语的交会点上。境西北沿江一带是江淮官话,其余地区是吴语宣州话。由西北往东南,吴语特征越来越显著。

                               谢谢欣赏!


                                            江东横山吴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