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磨刀石之山

标签:
图片环太湖旅游支硎山中峰寺旅游 |
分类: 旅游休闲 |
姑苏最大的磨刀石在哪里?苏州西部青葱的山峦中,有一道龙脊似的山峰,它不高不陡不奇不险,却雄壮而平实,逶迤而苍翠。这道花岗岩体山脉起自于中生代强烈的燕山运动,名支硎山,亦名“楞伽山”,亦名“临硎”。《 辞海 》解释“ 硎 ”就是“磨刀石”,可见,这里就是姑苏最大的磨刀石山!山上有“中峰、南峰、北峰”,皆有天然平广的石头,《 吴郡志 》说这石头:“盘薄平广,泉流其上,清澈可爱。”支硎山许多史籍上,都提到了“中峰”、“南峰”、“北峰”,其实它们就是山的支陇,一座山上不同的峰而已。这里说“中峰、南峰、北峰”,是相对而言,其实它们都属于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吴中佛教胜地的“支硎山”。

支硎(音 xing,苏州话音同英),为吴中佛教名山,起自东晋开山祖师支遁,迄今1500多年。古有梁武帝报恩寺,又称报恩山。今山上有中峰寺,山下有观音寺,亦称观音山,山中有放鹤亭、白马涧,皆遁遗迹也。
支硎山旧时最著名的寺院有四座:“ 中峰寺 ”、“ 南峰寺 ”、“ 北峰寺 ”、“ 观音寺 ”。除外,还有各色小庵,“吾兴庵”,旧名“善英庵”,在支硎山下,有钟楼;“ 法音庵 ”,又名“何亭”,在支硎山东南,曾是殿屋幽邃,为山中胜境;来鹤庵,在支硎山东;寒山禅院,在支硎山西,明高士赵宧光葬父于此,便结庐住下,釜石疏泉,穷极幽邃,他去世后,便改为禅院,也称“报恩寺”;化城庵,在支硎山西,原是赵宧光隐居处,寺内石壁峭立,水溅石上,日夜不绝声,于是被称为“千尺雪”;又有空空庵,也是赵宧光的隐居处,等等,可见,当年支硎山山上山下,几乎是一峰数寺,古刹众列,十分的壮观。
支硎山原是个松林茂密、景象幽邃的地方。支硎山以黑松著称,民国潘贞邦《 吴门逸乘 》卷三载:“支硎山古松三十六章,晋支遁手植。枝干槎枒,一一入画。明万历甲辰,土人伐以充赋。高士赵凡夫为诉于榷关使者,乃禁伐。赵偿其直,获存十八株。”
支硎山既是吴中名山,从东晋起,就有好几代大德高僧入主住持,由此,名贤士子、骚人墨客往来十分频繁,于是支硎山留下了大量丰富的各类石刻。除了碑塔匾额的石刻,在支硎山的山体上,分布着许多摩崖石刻,如中峰寺北侧山体上,一块直径5米左右的巨石上,有李根源 的“ 南来堂 ”;中峰寺后山上,拨开荆棘,镌刻在山体上的,有 吴荫培 的“苍公遗址”、李根源的诗作等等。沧海桑田,无数的建筑湮灭了,但石刻却依然在风雨的剥蚀中顽强地透露着历代高僧名士的气息。
支硎山为苏州城西郊第一屏障,山脚下黄色建筑即观音寺。站在山头骋目一望,左边是何山,右面是狮子山。笔者的家就在何山东枫桥,直线距离4.2公里。10公里处就是姑苏古城,依然没有现代高层建筑,保持古色古香的韵味;但是城外原来的山色空蒙,田野里水气氤氲,已成过去的风景。如今活脱脱一幅城中山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