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越滇川神秘区

(2012-11-30 10:00:07)
标签:

图片

高原旅游

交通闭塞

奴隶制

旅游

分类: 旅游休闲

穿越滇川神秘区
     穿越滇川神秘的山区。远山压顶的浓雾越来越低,披着传统斗篷“察尔瓦”的彝人越来越多,他们蹲在地上围着火盆安静等待。两辆随后而至的公安警车开始播放宣传录音,干部的彝语宣讲通过车载喇叭冲破了静寂......
    时至今日,路过车站码头,仍然能够听到喇叭里的法制宣传。


穿越滇川神秘区
     游泸沽湖,穿越滇川边境。如今只要坐长途汽车,最多也就是颠得疲惫不堪。然而以前进入此地,有生命危险! 要冒风险的。四川、云南省交界处的大小凉山彝族地区,包括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宁蒗彝族自治县一带, 历史上实行的以奴隶主占有土地和奴隶的社会制度。彝族奴隶制的存在,在史籍中早有记载。根据汉文文献记载,东汉时期彝语支各族先民昆明人已发展到家长奴隶制阶段。彝文文献记载,凉山彝族的主要支系古侯、曲涳在唐代由云南迁入凉山时,带着奴隶而行;到达凉山后,诸部之间曾发生掠夺奴隶和财产的战争。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凉山彝族奴隶制还较完整地保存着。


穿越滇川神秘区
     山间小道通往模模糊糊的大山里。

    上世纪以前,这片山区除了主要交通沿线比较通畅外,其他道路的交通都不畅,外人无法进入。彝族的聚居区就在通道的旁边,而且相距很近,彝族奴隶主时常阻道。这就是解放前所谓的“夷务问题”。另外,彝族的腹心地区汉人进不去,地方政府甚至中央政府的军队、官吏都进不去。因此外国人取了一个名字叫“独立倮倮”。“倮倮”是解放前对彝族人的称呼。所谓“独立”,并不是说独立于中国之外,而是指这个地方中央政府的势力和地方政府的势力都达不到。所以,进入“倮倮”势力范围无需护照。只要胆量! 

穿越滇川神秘区

穿越滇川神秘区
     顺便说说,现在进入泸沽湖风景区,只要付100元门票钱,就给你一本旅游护照,当然不是“独立倮倮”的“独立”护照,也是本假护照这里是女儿国的国土。有人戏称是“女人的天下!”为了照顾异性们的面子,后面加了句是“男人的天堂”,因为据说那里的女人都能干,男人就享受啦。凉山彝族自称诺苏,人口近200万。民间普遍传说,凉山彝族的直系祖先,为距今两千多年前的古侯、曲涅两个彝族先民的父系部落,居住在兹兹普吾地方(今云南省昭通一带)。而据史诗《勒俄》记载,彝族先民也经历了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母系社会,《石尔俄特找父亲》在凉山是妇孺皆知的传说。在彝族谱牒中也有代代相传的母女连名谱系,而后才出现了父子连名;以传承至今的凉山彝族谱牒来看,最长的家谱有300多代,一般则在70代以上。彝族先民从云南迁徙进入凉山,距今至少两千年左右。


穿越滇川神秘区
      泸沽湖风景如画,去过的客人大多都说很美。但是以前过去的路上是要抢人的,姑娘们是绝对不敢去的。解放初,有工作组进入山区,奴隶主看上俩女同志,“出50银元买下了。”但是,时代也能够改变历史的。又过了十多年,城市里的知青上山下乡,有男生返城时却明媒正娶带回了奴隶主的女儿。


穿越滇川神秘区
     解放前说的“夷人滋事”,就是指奴隶主抢夺掳掠行人的钱财甚至人的身体,把人也作为财物来抢。从明代到清代的几百年间“夷人滋事”是经常的,不仅是汉人,周围的其他民族如苗人、傈僳人、藏人都深受其害。正是因为这个问题,凉山从明代开始就很有名,朝廷对此都谈虎色变。明清朝代都采取围堵的办法,在驿道的沿线设立了营、汛、塘、堡这些机构,加以防止。在明代和清初叶都起过作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急剧变化,封建王朝内忧外患,军队抽去对付外敌,内部人民起义不断,也要弹压。再加上驻军本身的腐朽,拿军队的枪弹去换彝人的鸦片,助长了彝族奴隶制的发展。到了清朝末期咸丰以后,这个地方简直不可收拾。


穿越滇川神秘区
     由于汉人一进去就出不来,所以关于凉山彝族奴隶制一直没有很详细的记载。最早对奴隶制感兴趣的是外国人,派了一些探险家进去探险,其中有的是学者,有的是军官,主要是法国人和英国人。探险也是一种研究。1890年法国奥尔良亲王率领一帮人深入大凉山腹地探险。宣统时英国有一个叫巴尔克的胆子大,带了一两个人进入到了凉山的核心地带牛牛坝,进去以后被彝人杀死了,牵动了外交,这是清末有名的“巴尔克事件”。清朝政府派四川总督派兵两路围剿牛牛坝。进去以后彝族就退到深山里找不到,清军也就出来了,说是打赢了。这一事件导致在1910年在大凉山腹心区建立昭觉县。“昭觉”就是昭之觉醒的意思。昭觉县建立以后不久就发生了辛亥革命,县府又撤出来了,在里面只有一年的时间,修了一圈城墙,一个县衙门,还撰修了一部县志,但整个大山里的情况依然故我。

 穿越滇川神秘区

穿越滇川神秘区
      当时有些学者是冒着生命危险进去的。当时要花钱请保头,这笔钱保头得一部分,另一部分用来买通当地的彝族头人。这些学者们进去调查以后回来都写了书、报告和文章。通过这些学者的调查,凉山的情况逐渐为人所知。这些调查的结果说明凉山的社会制度确实同外地不一样,是一种很特殊的制度,是奴隶制度。

穿越滇川神秘区

穿越滇川神秘区
      现在坐满游人的汽车进去,很难想象过去的历史。穿越时空,就当作故事听听而已。有小报登载的轶事,很能说明其当时社会制度的特殊。抗战时期陈纳德的十四航空队飞越驼峰,有几架飞机在凉山失事,美国飞行员跳伞后被当地彝民抓住了。中国人也好,美国人也好,从天上掉下来的也好,从地上来的也好,都是送给奴隶主的钱财。彝族头人认为是天公送下来的娃子,第一件事就是把飞行员的鞋脱了,强迫他做苦工。由于是盟军的飞行员,国民政府就通过地方军阀来寻找。先打听飞行员在哪个家支手里,然后拿银子去赎,谈价钱,赎一般的人如果是5坨银子,赎美国飞行员就给10坨银子,因为这是天上掉下来的,比较珍贵。


穿越滇川神秘区
     奴隶制的束缚下,大小凉山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长期停滞不前,基本上没有形成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大分工。农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畜牧和渔猎均附属于农业,手工业也未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锄、镰、铧口等铁制农具主要从汉族地区输入,数量不足,质量低劣。手工业之间没有明显的分工,而以铁、木工居多。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为擀毡和编织披衫──“擦尔瓦”(瓦拉),一般在农闲季节进行。凉山彝族内部长期保留着“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形式,没有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商人,也没有本民族的固定市场,而以和汉族交换占主要地位。20世纪初,凉山的商品交换出现过畸形现象。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鸦片烟也输入彝族地区。大小军阀为了牟取暴利,强迫彝民种植罂粟,并以枪枝换取,致使鸦片在凉山泛滥。在边缘区形成了以鸦片作交易的临时市场,同时出现了几处贩卖奴隶的集散地。凉山奴隶制生产关系长期阻碍着彝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穿越滇川神秘区
    1950年代以前,这里由于交通闭塞,刀耕火种。曾大量进行鸦片种植。而八十年代末,由于区位特点和普遍贫困,凉山又开始成为金三角、金新月毒品经云南贩运至四川的重要通道。奴隶制、买卖人口、烟毒、艾滋病。网上有将此地区称为“小金三角”。 

穿越滇川神秘区
   

穿越滇川神秘区

     穿越滇川坐客运班车,透过汽车玻璃窗拍摄图片,质量较差。然而,笔者旅游喜欢坐车观光。旅游过程中90%在旅途,10%在景点。所谓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实在浪费了90%的路途风景。一路风景一路故事。一边观光摄影,一边穿越时空。  

   旅途观光风景也美,沿途拍摄的图片,以后继续发文。敬请关注!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

    谢谢欣赏!

    穿越滇川神秘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