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一梦”乃唐代苏州人沈即济所著的《枕中记》。疑似苏州最早的小说家!沈既济(约750--800)字不详,苏州吴人。唐代小说家,史学家。

开成七年。有卢生于邯郸逆旅,遇道者吕翁,生言下甚自叹困穷,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当令子荣显适意!”时主人方蒸黍,生俛首就之,梦入枕中,遂至其家,数月,娶清河崔氏女为妻,女容甚丽,生资愈厚,生大悦!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岂
其梦耶?”翁笑曰:“人生之适,亦如是耳!”生抚然良久,稽首拜谢而去。经此黄粱一梦,卢生大澈大悟。
这正是:睡到二三更时凡功名皆成幻境 ,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为古人。
今日再听在下说一桩故事。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耳而听;不要听者,各随尊便。

话说苏州城之古,尚是春秋时物。姑苏城外上塘街,东起阊门吊桥,西至枫桥镇十里长街。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八年,中原被金兵占据,南宋在临安(杭州)广招人才。书生鲁生,从山东上京城临安赶考。路途姑苏阊门外上津桥时,据说此桥音“上京”,赶考吉祥! 特意在桥上多走几遍。

然而,鲁生还是落榜。从临安返回姑苏上津桥时,心有惭愧,听说落榜者该走下津桥,于是沿上塘街往西而去。两旁店铺,商号林立,居货山积,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饭店酒楼,鳞次栉比。鲁生此时肚饥,步入酒馆,竟然大醉!

此时日落薄暮,出酒馆走来,一桥大书“闻德桥”。姑苏桥多有典故渊源,传说神话,轶闻韵事。阊门外繁华上塘街,一路朝西有虹桥、普安桥、闻德桥,桥名优雅别致。闻德桥又称文德桥。夫子庙前秦淮河上也有座文(闻)德桥,具有六朝烟水气息,故游人每云:“魂断文德桥”。落榜书生鲁生醉意糊涂,自言自语:“吾也魂断文德桥”?酒后体热面红,解带脱衣,骑桥栏而坐,见桥边一小家微露灯光。近视,则自大门至于内室,门户尽启,不见一人。异之,摇摇晃晃,经堂入室,有一女子坐床上,华容盛佳,姣丽无双。女子邀与并坐,且曰:“夜行良苦,此间衾枕见成,何不少憩?”为鲁生代脱外衣,搭施架上。鲁生将就枕,忽有执灯而至者,女子惊起避之,其人即巡夜更夫也。见鲁生痴坐桥栏,问坐此何事。鲁生曰:“君坏我好事不小。”更夫笑曰:“此桥上有何好事?”鲁生始悟身坐闻德桥栏,衣服即在身旁,向之所见,一时消灭,知为遇鬼。再摸身内盘缠,竟然被小贼盗去,踉跄奔常熟而去!
这正是: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

宋代,常熟属两浙路平江府。鲁生旅途经常熟县城,身无分文。继续过长江北去,将更加艰难。实在走不动,就住在一座破庙。终是读书人家,任你十分落泊,还存三分骨气,不肯随叫街丐户一流,奴言婢膝,没廉没耻。讨得来便吃,讨不来忍饿,有一顿没一顿。过了几时,渐渐面黄肌瘦,全无昔日丰神,夜夜好做乱梦。幸好,破庙附近就是衙后街。县衙后门厨房,常倒掉些冷饭剩菜。这正是:日间街坊乞食,夜间古庙栖身。

一日黄昏,鲁生捡了包鸭血糯米剩饭,足够食个大饱。刚要离开,县衙后门又扔出个花瓶。鲁生上前一看,花瓶口缺了一块,是个破花瓶。转身走出十余步,回头再望,又是个无缺的落地大花瓶。返身回过去仔细一看,还是花瓶口缺了一块。原来稍离远时,视线被完好的瓶口档住,花瓶缺口竟然看不见。再说花瓶的其它功能都在,扔了可惜。鲁生左思右想后,顺便就将破花瓶带回破庙。
破花瓶安置在古庙角落,鲁生随便插了把扫帚:呵,扫帚果然遮住花瓶破口。若是扫帚换成鲜花……鲁生边想边食冷饭:这半人多高的花瓶,怎么也能换回几十文钱。县衙后门厨房,正煮晚饭,菜肴的香味飘来,鲁生胃口大开。还剩一半的冷饭,原准备留明天充饥。想着花瓶可能换来银钱,鲁生也就继续大口吃来。那常熟鸭血糯,色泽殷红,粒质透明,血糯八宝饭入口黏而不糊,食之甜而不腻。瞬间功夫,剩饭食完。天色暗下,鲁生躺于柴草上,食个大饱,周身舒服。月光从庙洞射入,花瓶格外醒目。鲁生忽然想,夜间若让小贼偷了,岂不是白忙。起身找地方藏,没有可藏之处。算了,索性抱着花瓶睡觉。

穷困潦倒的鲁生,难得食饱肚子,抱着花瓶,想明日如何将花瓶换银。有了文银,可以买香喷喷的炊饼,热腾腾的馒头,还有那黏黏糯糯的鸭血糯糕团,满意而睡。庙内鲁生似梦如醉之间,则听得外面人语马嘶。俩当差的喊道:“找到了!花瓶在此!”鲁生一惊,声辩道:“是捡来的!没有偷!”俩当差上前,一人一把抓住不放。
且说常熟县衙七品芝麻官,家有一女。生得甚是标致,脸衬桃花,比桃花不红不白;眉分柳叶,如柳叶犹细犹弯。自小聪明,从来机巧,善描龙刺凤,能剪雪裁云。心中只是好些风月,没寻得中意郎。父母议亲,东也不成,西也不就。常感伤春自恨芳年不偶,郁郁不乐。垂帘不卷,羞杀紫燕双飞;高阁慵凭,厌听黄莺并语。这正是:未知此女几时得偶素愿?

说来也奇,女儿梦见家中一对花瓶,一只花瓶是自身,另一只竟然是郎君。说与母听,妇人又告之夫君。全家人深信不疑。女儿心生一计,说将郎君花瓶敲坏,扔到县衙外,看谁捡去。黄昏时分,当差来报。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县太爷夫妇得知,拾破烂的是个穷书生,上京城赶考,穷困潦倒落难此地。赶紧去问女儿。此女虽居深闺,县衙后楼正对衙后街,鲁生捡冷饭剩菜时,早已从窗缝中望见。假意羞涩,夫妇俩见女儿一团美意,心领神会。立即命当差去庙请人。这正是:春花秋月足风流,不分红颜易白头。
这里庙外,又来两匹快马,飞身滚下,跪在鲁生面前:“给贵人请安!县衙大人有请。”鲁生感觉莫名其妙,不知所以。紧接着,庙外又一匹快马,是个县衙文书,生怕鲁生给吓了。这么长,那么短,一番解释。然后耳语:“县太爷要面子,认你为同乡。”又大声道:“给相公请安!县衙大人有请。”鲁生这才有点明白,自己做相公了,还是县太爷同乡人。糊里糊涂让人扶上轿子,一路往县衙而去。
那边县衙早已看见,县太爷故意叫道:“不是鲁大官人家鲁公子么?为何如此模样?”鲁生两泪交流,叉手告道:“小侄衣衫不齐,不敢为礼了。家父亡故,已留小侄一人。承大人垂问。”县太爷道:“世故无常,人皆有之。当年两家攀亲,今日就成婚吧。”鲁生便下跪道:“若得大人收留,便是重生父母。” 这正是: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
当差伺候洗浴更衣,一套绸绢衣服与鲁生穿了,浑身新衣、新帽、新鞋、新袜,妆扮得一发标致。县太爷也替女儿备办些衣饰之类。吉日已到,大设喜筵。顷刻之间:幕天席地,灯烛荧煌。筵排异皿奇杯,席展金毗王学。珠吞壮成异果,玉盘簇就珍羞。珊瑚筵上,青衣美丽捧霞饬;硫刀杯中,粉面丫鬟斟玉液。吉时已到,步入洞房。鲁生似梦如醉,迷迷糊糊,睁眼一看:小姐生得新月笼眉,春桃拂脸。意态幽花殊丽,肌肤嫩玉生光。说不尽万种妖烧,画不出千般艳冶。何须楚峡云飞过,便是蓬莱殿里人!这正是: 春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
今生今世,搂抱着腰如细柳的佳人,鲁生顿时心升爱意,稍使劲儿,只听耳边声响,哇!小姐柳腰给搂断啦……大吃一惊!
睁眼一看!原来又在做梦。
天已大亮,常熟衙后街县衙厨房里,飘来一阵鸭血糯米饭的香味,饭都还没做熟。鲁生再仔细一看,原来昨夜抱着睡觉的花瓶,已经被自己搂碎了……啊呀!那可是香喷喷的炊饼,热腾腾的馒头呀,还有那黏黏糯糯的鸭血糯糕团!
这正是: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要读古人书,须先学做梦。
资料:【黄粱一梦】唐代苏州人沈即济所著的《枕中记》 【闻德桥】清代俞樾《右台仙馆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