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泽镇位于苏州吴江,是我国重要的丝绸纺织品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历史上以“日出万绸、衣被天下”闻名于世,有“绸都”的美称。地处太湖流域,沃野平展、湖荡密布、气候温暖、雨量充分,宜稻麦、宜蚕桑,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都。古镇深弄长巷为数众多,有“七十二条半弄堂”之称。

弄堂更是小孩子们嬉戏玩耍,从事各种游戏活动的主要场所。“官兵捉强盗”,
弄堂四通八达,是个好地方。据说,当年有抗日分子转入小巷,日本人无可奈何。
大多数盛泽人就是穿梭在这些狭窄而悠长的弄堂里,也度过了他们漫长的人生,并且创造了形形色色风情独具的弄堂文化。
徜徉于这些弄堂之间,仿佛进入了诸葛亮的八阵图,犹如嬉戏在迷宫之中,奇妙无穷。在弄堂的狭窄处,阴暗幽深,仰头望着天,就好象是名胜“一线天”。

弄堂里横七竖八晾衣竹竿上的衣物;天井花盆里栽的小花小草青葱青蒜;屋顶上飘着灶间的油烟气在空气中串门;还有屋后水面浮着马甲袋和老菜叶;墙上随处粘贴着的广告。

以前夏季来临,弄堂是个天然的凉爽地,弄堂中便时时可见乘凉的人。傍晚,家中住房条件困难,通风设备较差的人家,早早地便将草席、长凳、躺椅、竹榻搬到自己所住的弄堂口,用凉水冲洗一阵,然后怡然自得地坐在那里乘起凉来。许多在弄堂里开小商店的,则将自己店门前的排门板卸下,搁上两条长凳,充当乘凉的用具。此时的弄堂内,成了一个热闹、嘈杂,充满各种人情世态的世界。以至于如今仍有老人喜欢坐在弄堂内,看看热闹.(左图里弄口老太坐着,一直目送笔者离开此弄堂)

旧时冬天来了,弄堂内没有阳光。傍晚,人们早早关上大门。深巷静悄悄,夜间的敲门声格外地响,张家少爷打麻将刚回来,李家小姐看戏回家又敲开了门,此起彼落。假如弄堂里响起了摩托,“***家电报”。次日,镇上人都会知道。比现代互联网速度还快。

适合捉迷藏的地方
深深的弄堂
沟壑般的弄底,有的是青石板架空铺的,路下是阴沟;有的是青砖实土拼的,长满青苔。青石铺的虽然有些隔心隔肺,脚步声走在上面,却是清脆响亮;砖土路则有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感觉,脚步声走在上面,却是闷在肚里。时间久了,不管是清脆响亮的还是闷在肚里的,路面都有损坏,裂纹补着水泥布丁,阴沟溢水,地面随处是垃圾。

现在,弄堂里住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四处都有出租屋广告。七十二家客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喋喋不休,开口就是普通话。在江南水乡深弄小巷里,不见了乡音。当地年轻人选择了新城新街新楼房,留下旧街旧巷旧房屋。老祖宗留下的不多遗迹,又该有谁来保护?
谢谢欣赏。
请观赏盛泽系列博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