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盛泽镇有先蚕祠,供奉嫘祖,作为祭祀蚕丝行业祖师的公祠。苏州去盛泽,一个多小时就到。

先蚕祠的建筑是古典庙堂式的,据说是清道光年间盛泽丝业商人公建的,距今已经有170余年历史。正面门楼飞檐斗拱,气势轩昂,旁边是八字形清水砖壁,正门两侧上方分别书有"织云"和"绣锦"的匾额。

正殿供奉了轩辕、神农和嫘祖三座塑像,其中那位远古女子嫘祖据说是黄帝的妻子,也是我国丝绸行业的祖师婆婆。殿上挂着诸如"先蚕遗泽"、"衣被苍生"之类与养蚕和缫丝有关的匾额。

养蚕之前或养蚕期间,乡民都会到祠里去拜一拜。现在正殿参拜的人已经不多,倒是在正殿西南一个有山石曲桥的小花园,有走三圈讨吉利发财的说法,很多来的人都会饶有兴味地走上三圈。照片为小花园里的财神殿。
丝绸博物馆
碑廊。廊下是群众观赏戏曲的长櫈椅子。
在先蚕祠的正门和正殿之间有个古戏台。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是先蚕祠最热闹的时候,每逢小满都要唱三天戏,邀请的都是江南名班名伶登台,剧目也都是丝业公所头面人物点定,上演的都是祥瑞戏,讨个吉利。这一天,对于吴江盛泽地区的百姓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个节气。因为这里悠久的蚕桑文化,将这一天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小满,是蚕结茧的时日,据传也是蚕花娘娘嫘祖的生日。小满这天,盛泽坊间会举办隆重的庆典,小满戏也应运而生。
中午11时许,已经有群众在等候看戏。
盛泽镇丝业公所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兴建先蚕祠,为该所办事处所,占地4千余平方米,其规模及气势为江浙各地之最,也是江南目前仅存的蚕神祠庙,已于1995年4月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调音师在准备。据方志记载,小满当日各地蚕神祠庙皆演小满戏,但仅一日。盛泽镇则因经济实力雄厚,人口众多而连演三天,按惯例第一天为昆剧,第二(正日)、第三天为京剧,皆延请名班名角登台,戏目由丝业公所点定,皆是祥瑞之戏。“戏汛”(演戏期间),江浙交界百里范围近悦远来,盛况空前,民国年间沈云所作《盛湖竹枝词》谓:“先蚕庙里剧登场,男释耕耘女罢桑。只为今朝逢小满,万人空巷斗新妆。”
演员在化妆。小满是主要的农业节气之一,是时蚕已结茧,小麦、油菜等早春作物俱已黄熟,丰收在望,农民“上忙”之后可借机歇息一番,乃是我国农耕蚕桑文化的特色。再说蚕茧收成到手,新丝开缫,上市在即,丝市即将转旺。“所谓小满戏,并不是一个剧种,而是一种民俗。”小满这天,新丝即将上市,丝行转旺在即。因此,各地蚕神祠纷纷开锣演戏,蚕农、丝商借此热闹一番,演唱各种戏曲,以庆神诞,预祝丰收。这个习俗至今已流传了数百年,成为盛泽地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2007年,小满戏被列入吴江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日,盛泽镇戏曲协会的十余名票友来到供奉嫘祖的先蚕祠,与往年一样,开始为当地居民献唱小满戏。演出将一直持续到5月28日。笔者去时正巧最后一天。在先蚕祠门口,张贴出了小满戏的演出安排。5月28日前,这里每天都有演出,演出内容包括锡剧、越剧、沪剧等。先蚕祠这几天热闹非凡,每天会吸引百余名戏曲爱好者来到现场。演员们婉转的歌喉、动听的旋律,让台下观众陶醉其中。其间,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古代,太湖流域为我国主要蚕丝产区。明清以来,江浙两省崛起诸多丝绸工商市镇,民间崇拜蚕神等丝绸行业习俗十分盛行。各蚕丝产区市镇如江苏的盛泽、震泽,浙江的王江泾、濮院、王店、新塍等皆建有先蚕祠或蚕皇殿之类的蚕神祠庙,供奉蚕神以祈丰收。相传农历小满节为蚕神生日,各地蚕神祠庙皆开锣演戏,以庆神诞,此俗已流传数百年。
谢谢欣赏!
请观赏盛泽系列博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