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已过,就是立夏。姑苏习俗要吃盐鸭蛋。旧时,鸭蛋买卖的集散地,在石路西北隅,有座桥就称鸭蛋桥。现在石路步行街上的鸭蛋桥,在以前属于广济路路面的,起初叫万源桥。真正的阿黛桥,离步行街北50米左右。桥面为花岗石板,石栏杆(后改为铁栏杆)。东西跨向的鸭蛋桥,东堍是饭店弄,西堍是鸭蛋桥浜。桥长4米,桥宽1.8米。此桥东堍路基几经填高,与所接壤的饭店弄路面齐平,没有坡度,只有西面有斜坡。人称“只有上桥无下桥的鸭蛋桥”。
阊门外鸭蛋桥,其名很俗,一些苏州的骚人墨客,喜欢写作“阿黛桥”。另有一说,相传海瑞在苏州任职时,曾在吴淞江治水。当时,负责开挖河道的管事叫朱效儒,为保住自己的田地,擅自改动河道走向,挖去名叫朱宏根的土地。朱宏根一气之下,投河自尽。其女儿阿黛,误把怨气结在海瑞身上。她用牛耳尖刀,在山塘街行刺海瑞被捉。举刀自刎,自裁未成。海瑞了解详情后,将朱效儒发配云南充军,收阿黛为义女。苏州百姓深感海瑞贤明,便将阊门外新建的一座小桥定名为“海公桥”。海瑞得知后,谦恭地亲自改为“阿黛桥”,用以表彰义女阿黛的孝烈。可见,拆迁征地违法乱纪,是要发配充军的。
河道深处可见“王宅廊桥”
苏州鸭蛋桥,过去也是热闹处。站在鸭蛋桥上朝北望去,鸭蛋桥浜北通东西向的上塘河。离上塘河不到30米处,曾有座跨河廊桥。桥一般是公共场所,这座廊桥是民居。石路改造之前,一直为王家居住。廊桥完全是木建筑,只有廊顶铺黑瓦,与其连接的平房保持相同风格,面河两侧上半部分开启窗户,东南角有门,石板台阶步下,可以坐船外出。王家长子与笔者是同窗(顺贺班主任夏老师九十大寿),读书时常坐在廊桥上,打开窗户,边做作业边看河景。可惜,跨河廊桥已无,只留下照片记忆。为防年久遗忘
,特名此桥为“王宅廊桥”。
王宅廊桥,位于苏州鸭蛋桥浜跨河而建。河道深处可见普安桥桥洞。
廊桥北面就是普安桥,普安桥又称小东溪桥,位于阊门外上塘街,跨鸭蛋桥浜。桥上人来人往,还有一座关帝庙建在桥上。庙始建于清同治五年。普安桥是市级文保单位,建于明弘治十四年,重修于清嘉庆十九年,桥跨南北向的鸭蛋桥浜。桥拱净跨4.5米,高3.6米。其最大特色是桥洞由南、北两组拱券并列组合,成隧洞状。桥面中部宽达20多米,并于北侧上部建南向关帝庙一座。桥南10米处原有戏台一座,与庙门相对。桥畔为白虎关,苏州有六门 三关之说。三关是浒墅关,原名青龙关,本有鼓楼,在浒关镇上;铁铃关,在枫桥堍,与寒山寺相近,有一座望敌楼;白虎关,和青龙关遥遥相对,在上塘街普安桥堍。为姑苏城外景观。如今庙尚存,戏台和关已陆续废毁。当地有民谣“庙蹲桥,桥载庙,庙门对河道”.关帝庙建在桥上是不多见的。 普安桥的桥体构成独特。如今成为苏州众多小桥中绝无仅有的。
普安桥南
普安桥北可见桥拱

博友网师提供的78年普安桥照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