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赏析
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是我国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三位画家,他们的绘画艺术各有其特点。
张大千所作以泼墨泼彩呈现出苍浑渊穆的面目,
用抽象表现主义开拓了中国画的新领
域。
山水、人物、花鸟、鞍马无所不精,工意兼具,且于历
代宫廷画、文人画、民间画以及西洋画皆有汲取,取精用宏。徐悲鸿擅长人物、动物、花卉等,主张学习素描,讲究造
型之严谨、
结构之精确、
整体感之强烈,
并认为应吸收西画优秀技法,
丰富中国绘画的创作。所画人物、动物,笔墨放纵,形神兼备,往往还寓以热爱祖国、嫉恶如仇的情感。齐白石精写意花鸟,尤工水墨虾、蟹、鱼、蛙,从徐渭、
八大山人、吴昌硕等人笔墨中汲取技法,又长期观察自然景动物,所作着墨不多,概括生动,色墨彩相融,质朴天真,活泼多趣。山水构图奇肆,治印古朴,蔚然成家
自古以来,长江就是令绘画家们激动不已的题材,张大千多年旅居海外,愈到晚年,思乡愈切。祖国的山山水水因此经常在他的画中出现,他就通过自己的画“卧游”祖国山河,聊解乡愁。《长江万里图》就是产生于这样的心情下。长江是亚洲的第一大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张大千是四川人,在他的这幅长卷中,他以四川省为起笔,开卷是都江堰的铁索桥,接着,长江奔流而下,越三峡,过江陵,纳百川,最后投入大海的怀抱。此长卷近二十米,画面布局宏大,气脉流贯,繁复变化却又浑然天成,显示了画家深厚的功力,也表现了画家气吞山河的胸怀与气度。在技法上,这是—幅泼墨泼彩画、他既采用了传统山水画的破墨、积墨、泼墨等技法,义融汇了西方绘画的泼彩法,形成了“泼写兼施、色墨交融”的风格,这也正是张大千晚年的主要画风,具有强烈的个性,豪迈奔放、雄浑苍茫,展卷之下,万流奔腾,千岩耸峙,其壮丽令人叹为观止。
《八骏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在绘画技法上,是极为成功的中西结合的产物,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的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添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了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为不可多得的珍品。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八骏图》上,八匹英姿勃勃的骏马飞奔向前,姿态各异,匹匹高大雄健、精神焕发。其中的一匹最具特色,它后腿蹬地,前蹄腾空而起,鬓毛迎风飘动,昂首扬尾,自由奔放。奔腾的骏马显示的是气度,释放的是力量,超越的是灵魂。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幅重要作品。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用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没有青蛙就没有蝌蚪,换句话说,有蝌蚪必定有青蛙。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还在大声鸣叫。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中国绘画主张通过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欣赏艺术作品都离不开鉴赏者的生活经验,人们依据作品所寄托的意象,也就是画面的形象,唤起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从中就会感受到一种艺术美,将画面还原成生活现实。通过学习中国美术鉴赏课,我懂得看画一般是看画面
的整体气势,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
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
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
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
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