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你有一面“忠实的镜子”吗?
(2018-07-20 14:55:01)
标签:
转载 |
分类: 心理咨询 |
“镜子”与偶像不同。偶像是崇拜者,可以高于现实,是理想与追求的目标;“镜子”是现实的反馈,是高大与矮小、善与恶、美与丑的真实写照。偶像来自于精心选择,是近于完美的化身;“镜子”出于自觉自愿,是甘愿献身、公正无私的象征,是真、善、美的使者,更是假、丑、恶的天敌。
一个孩子的“忠实的镜子”,多半来自他的亲人、师长、或者忠诚的朋友。人生难得一面“忠实的镜子”,这面“镜子”最理想的人选,就是他的父亲。如山般的父爱,就应该无私地体现在“忠实的镜子”里面,不求回报、不去讨好对方,如实地反映他的长处和短处,指正奋斗方向,甚至不怕惹恼对方。
作为父亲,傅雷就是儿子傅聪一面“忠实的镜子”。在一封信里,傅雷坦诚地说:“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让你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有了父亲做这面镜子,傅聪时时可以看到自己的尊容,不自大,不气馁,改正过失,奋勇前行。
这样的父亲还有钱基博,他对于自己的儿女钱钟书、钱钟韩、钱钟纬、钱钟英的才能和品性,了如指掌,不断以“忠实的镜子”的身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在清华读书时,钱钟书已经获得了“民国第一才子”的尊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如何以德来驾驭自己的才能,是个值得重视的大问题。无德的人,才能越大,危害社会愈烈,是必须加以防范的。
父亲对钱钟书的发展仍旧放心不下,常常写信加以告诫。在1931年10月31日的信中,父亲说:“子弟中,自以汝与钟韩为秀出,然钟韩厚重少文,而为深沉之思,独汝才辩纵横,神采飞扬,而沉潜远不如。勿以才华超绝时贤为喜,而以学养不及古圣贤为愧。”“纬、英两儿中资,不能为大善,亦无力为大恶,独汝才辩可喜;然才辩而或恶化,则尤可危!……汝头角渐露,故不得不为汝谆谆言之!”
正是在父亲的一再教导下,钱钟书才成长为对人民有用的人,其父也因此受到称道。
有良知、有责任心的老师,也能成为学生们的忠实的镜子。台湾美学家蒋勋,在给朋友代课时,就做过这样的镜子。他让学生们自己画自己的像,画出后再做两分钟的自我介绍。蒋勋说:“我只是希望他们可以在镜子里看看自己。课后,好多同学告诉我,这是他第一次透过镜子好好看自己……当我在课堂上,请学生做这个作业的时候,几乎有一半的学生最后都哭了。我才发现他们内在有一个多么寂寞的自己,是他们不敢面对的。原本限定的两分钟自我介绍,最后我们都停不下来”(转引自2010年7月2日的《作家文摘》)。
蒋勋还分析了1998年发生的林口弑亲案:一个19岁的青年,与伙伴联手杀死了自己正在熟睡的双亲。母亲被惊醒后向他们求饶,他的同伙都不忍下手了,他还是动手把母亲杀害了。蒋勋说:“我想,他从来没有在镜子里面对自己吧!他自己的美或丑、他自己的残酷或温柔,他都不了解。所以当他作出这样的事时,可以无动于衷。”(同上)
当今的世界,存在着许多不忠实;避讳批评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不忠实。这种不忠实给孩子造成的虚幻,会遗害终生,使他看不清自己的真面目,跌了跟头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如果父母和老师不肯负起“忠实镜子”的责任,那么在社会上就很难再找到“忠实的镜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