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犹存的西来古镇
乘着航旅巴士的直达旅行车,我们又来到西来古镇游览。西来古镇位于成都蒲江县境内,距成都城区80余公里,为成都历史文化古镇、十大魅力城镇。据资料介绍,西来古镇历史悠久,建场镇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北朝西魏恭帝二年(555年)设县,县名以临溪河命名“临溪县”,现在古镇侧还保存有临溪废县县城遗址。临溪设县后,经历了西魏、北周、隋、唐、前蜀、后唐、后蜀、北宋9个朝代,历时517年。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临溪县降为临溪镇,划给临邛县管辖。明洪武六年(1373年)重新设置蒲江县,又将临溪镇划归蒲江县管辖。“西来”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从高处俯看,镇上的老街道形成一个“西”字。二是传说康熙元年(1662年),临溪河爆发百年不遇的洪水,将上游张魁场关帝庙内供奉的木刻关帝神像冲到了临溪场西林寺的产田里,西林寺的住持静慈和尚捐出庙产,在关帝神像搁浅处新修了关帝庙。一般的庙门都为南北向,唯有这座关帝庙门却向西开,有不忘关帝从西而来的意思。康熙三十四年(1696年),蒲江县县令李绅文到临溪场巡视,借用历史传说和“佛法西来”的典故,改临溪场为西来场。故当地有“先有关帝庙,后有西来场”的说法。
走进西来古镇老街,这里有保存近百年的明清建筑,簸箕街、龙眼街、文风街、禹王街、龙王庙巷纵横交错,古色古香。特别是老街中心广场上矗立的文风塔,成为古镇的标志性建筑。文风塔,又名“惜字宫”,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是古人焚烧字纸的火炉,它展现了我国崇文敬字的文化传统。该塔为楼阁式砖塔,高13.6米,塔基为六棱状,塔身分为三段,每一层都飞檐翘角,壁上刻有“三英战吕布”等精美浮雕。广场上还有重建的古戏台,古朴典雅,古风犹存。下到临溪河畔,只见河水从拦水坝上潺潺流下,激起雪白的浪花。10多棵古榕树枝繁叶茂,有根据形状和传说取名为“夫妻树”“母子树”“英雄树”“菩提树”等名的。来安廊桥横跨临溪上,雄伟壮观。桥旁的观景楼高耸矗立,与来安廊桥和临溪河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画。走过廊桥,我们又来到成都战役纪念馆。因维修施工未开放,我们只进行了外观。这里的烈士陵园中长眠着蒲江战斗中牺牲的110位解放军战士。
簸箕街。
龙眼街。
文风塔。1982年10月,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戏台。
临溪石拱桥。
临溪河上的拦水坝。
古榕树。
英雄树。
麻柳树花。
母子树。
夫妻树。
菩提树。相传北宋末,战祸年连,一位老僧在此树下普济众生,西来得以安宁祥和,后老僧坐化树下,此树便称“菩提树”。
来安廊桥。始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1944年毁于洪水,2010年重建此桥。桥总长80.6米,横跨临溪河水之上,连接过往,来去安康。
来安廊桥。
美丽的临溪河。
观光塔。
成都战役纪念园。整个园区建于2008年,由纪念馆、烈士陵园、大型浮雕和纪念碑四个部分组成,生动形象、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再现了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征战西南、决战西川、解放成都的战斗历程。纪念馆内陈列了大量的战役史料、图片以及收集的实物。
成都战役浮雕墙全景。上面是成都战役烈士陵园。
成都战役浮雕墙局部。
成都战役烈士陵园。
成都西来古镇卫星图(经度:30.302282
纬度:103.50933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