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隘铁门关
9月28日,金色晚霞旅行团从轮台前往鄯善,行车180余公里于12时半许到达铁门关景区,游览了约40分钟。午餐在库尔勒川风酒楼就餐,下午继续行车490余公里,于晚10时半许到达鄯善县城,住宿怡和阳光酒店并晚餐。据介绍,铁门关是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位于库尔勒市北郊8公里的库鲁克塔格山谷中,曾是贯穿南北疆交通的天险关隘、古丝绸之路中道咽喉。晋代曾在这里设关,因其险固,故称“铁门关”。铁门关至汉代以来就享誉华夏,《晋书》中称为铁门,《水经注》中记录为铁谷,元代以后,称哈尔哈阿满沟,意思是山形如屏障的山嘴子,后来被略称为哈满沟。张骞出使西域、班超平定西域、玄奘西天取经、大唐诗人岑参西行等历代名人都在此留下足迹,众多的文人墨客途经铁门关时也留下了独具文采的雄奇诗篇。邻近的公主岭上,有一座公主坟,传颂着“塔依尔和卓赫拉的爱情”故事:传说古焉耆国王的公主卓赫拉和牧羊人塔依尔相爱,阴险毒辣的丞相卡热汗唆使国王抓了塔依尔,并欲将他处死。卓赫拉得知后设法救出了心上人,丞相发现后立即派人追赶。这对情人夜奔出关时,不幸连人带马坠入了孔雀河深涧。后人为缅怀这对为爱情和自由而死的恋人,在铁门关孔雀河对面的山岭上建了塔依尔与卓赫拉的“麻扎”,即“公主坟”,山岭也被称为公主岭。源于博斯腾的孔雀河,就穿越铁门关,流经库尔勒绿洲中央,并注入罗布泊。
铁门关景区大门。
景区大门内侧。
将军楼。东汉时期,班超领军途经铁门关,曾经在关前的孔雀河畔饮马。班超降服了争霸西域的匈奴势力,稳定了东汉王朝的西北边疆,建立了不朽的丰功伟。后人为纪念班超大将军,在铁门关前修建了楼宇以示缅怀。当时的将军楼是镇守铁门关的将军议事和临时居住的场所。现将军楼系1994年在昔日将军楼遗址上复建的一座二层仿古建筑,登临其上,可俯瞰孔雀河的深涧,遥望铁门关巍峨关楼的雄姿。
铁门关碑林。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途经铁门关,无不被铁门关一带雄奇秀丽的景致深深吸引,大发感概,挥笔题诗,为后人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如著名的唐朝边塞诗人岑参途经铁门关,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题铁门关楼》,乾隆皇帝为纪念土尔扈特部东归,亲自撰写了《土尔扈特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民国时期,驻守铁门关的将领在铁门关前石壁上镌刻“襟山带河”作为镇守关隘的纪念。如今这些摩崖石刻与碑文共同组成了铁门关景区的碑林,是铁门关积淀的一笔极为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
“凿空”二字石刻。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张骞通西域,“于是西北国始通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凿空即指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西域通道。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岑参《铁门关西楼》诗石刻:“铁关天西崖(涯),极目少行客。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铁(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
岑参《银山碛西馆》诗石刻:“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襟山带河”石刻。
“铁门关”三字石刻。
张骞塑像。
班超塑像。
玄奘塑像。
岑参塑像。
铁门关关楼。上悬“丝路雄关”匾额。铁门关号称“西域第一雄关”,是古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关隘之一,扼守天山南关交通之咽。据历史记载,在晋代,这里就曾经设关戍守,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故称“铁门关”。1989年,在原铁门关遗址上重建了一座仿古建筑风格的铁门关关楼,雕梁画栋,巍然屹立。
铁门关关楼侧的陡峭的石山。
铁门关屯兵洞。
从铁门关前流过的孔雀河。孔雀河亦称饮马河,传说东汉班超曾饮马于此,故称。孔雀河是罕见无支流水系,起源于博斯腾湖,穿铁门关峡流经库尔勒市和尉犁县,最后注入罗布泊,全长785公里。
孔雀河畔茂密的植被景观。
远望公主岭风光。
新疆库尔勒铁门关景区卫星图(经度:纬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