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罗布人村寨
9月17日早晨,成都金色晚霞旅行团在库尔勒住地草原羊抓饭餐馆吃过早餐,行车约85公里,于上午10时来到罗布人村寨游览。罗布人村寨位于新疆尉犁县城西南35公里处,村寨方圆72公里,有20余户人家。据介绍,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和蒙古族等其他游牧民族一样,逐水草而居。有所不同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不是以游牧为生,而是以捕鱼和狩猎为生。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千百年来他们与世隔绝,如今,沙漠中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最后的罗布人”。他们在沙漠中的海子边打鱼狩猎,保持着原始的风俗习惯,其生活充满了神秘色彩。过去真正的罗布人村寨生活景象是看不到的,原来这里的人家都被迁移走了,为了旅游的需要,经专家设计集中复原了罗布人的原始村落。现罗布人村寨已打造成4A级旅游景区,此处有千姿百态的原始胡杨林、水流平缓的塔里木河、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还可领略罗布人的民族风情。
我们首先从罗布人村寨游客服务中心乘区间车穿过大片的原始胡杨林,行车10余公里后来到阿不旦广场。在此可步行游览复原的罗布人村落、塔里木河沿岸风光。还可在广场换乘观光车游览神女湖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罗布人村寨游客中心。
罗布人村寨区间车入口。
区间车前往罗布人村寨途中原始胡杨林景观。
阿不旦广场入口。“阿不旦”意为罗布人定居的好地方。千百年来,罗布人生存在塔里木河流域,依水而居,泛舟捕鱼,以胡杨、沙漠为伴,过着与世隔绝、原始而古老的生活。
阿不旦广场。到神女湖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此换乘观光车。
广场周边景观。
前往神女湖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观光车道。
沙漠风光。
沙雕。
观光车中途车站。
神女湖。在罗布人村寨中,一直流传着一则关于“神女”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伙土匪闯进了罗布人村寨,抢劫了一百个姑娘。姑娘们不愿受土匪凌辱,就集体跳进了被称为海子的湖里。从此之后,每当丽日当空,云蒸霞蔚之时,人们便能在水中看到姑娘们的身影。后来,这片海子被人们称为“神女湖”。
神女湖畔的栈道。
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里木河湿地风光。
塔里木河风光。塔里木河全长2137公里,由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等汇合而成,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
横跨塔里木河的索桥。
索桥一端的敞亭。
长寿之门。以罗布老人为设计原型,用长短不一的木棍搭成,是罗布人村寨的一处标志性建筑。本来,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大门,但因为沾濡了罗布老人的精气神,这里便成了人们心目中的“长寿门”。
复原的罗布人村寨房屋。
罗布人长寿柱帽。罗布人帽子上窄下宽,帽檐展开可抵烈日,帽檐放下可御严寒,用草药浸泡,还可按摩穴位。因其多种用途及独特的功效,被人们称之为“长寿帽'。据说,罗布人年寿最长的一位老人活了132岁,在他死后,当地人为纪念他而建立了长寿柱帽。人们围绕长筹柱帽转圈,以求平安、幸福、长寿。
罗布人居住的房屋原型。
罗布人演艺厅。由红毯、木基、草席等共同搭建的舞台,是景区内表演节目的地方。每逢节庆,热情好客的罗布人都会为大家送上特色民俗表演。如“抓饭舞”,“狮子舞”、“罗布民歌”、“罗布人捕鱼表演”等等。
罗布人婚房。是罗布人迎娶新娘的地方。早期罗布人房舍一般用芦苇、怪柳和胡杨木搭成,价廉又随意、粗糙又不规则,尤其婚房没有太多的讲究,却有一个特别的婚俗,那就是每一对成婚的新人都要乘船渡过塔里木河,然后在罗布麻花房中度过初夜。
罗布人家。该院落有十几户罗布人家,清一色的草木房舍,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古井、棚圈、草垛等,弥散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院落中心是罗布人的舞台点燃篝火的灶炕,院落一旁有两个“后门”,分“男门”和“女门”,是通向“权利”、“神祇”和“圣洁”的唯一关隘。
罗布人村寨中的红柳。为喜光树种,不耐遮荫,耐高温和严寒,耐干又耐水湿,抗风又耐碱土,喜生于河流冲积平原、潮湿盐碱地和沙荒地。
罗布人村寨中的汉代烽燧。又称烽火台,是中国古代的战略性建筑,一般建在险要处和交通要道上。该烽燧是汉代边塞军事防御设施,是西长城的一部分,用于加强西部地区的防御,促进与欧亚各国的政治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西域第一大烤坑。其高4.5米,直径9米,状如砖窑。2013年4月29日,“新疆首届罗布人烧烤节”在此举行,大烤坑中放入了116只羊一次性烤制完成。全羊色彩金黄,品质上乘,获得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称号。
新疆尉犁县罗布人村寨景区卫星图(经度:86.109680
纬度:41.05272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