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2018-12-07 19:15:32)
标签:

旅游

四川广元市

剑阁县

剑门关

三国胜迹

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10月31日早晨7时半钟,我们从广元南河汽车站乘公交车于9时许到达剑门关镇,在一家小食店吃过早餐后,便进入景区游览。据介绍,剑门关位于广元市剑阁县城南约15公里处,因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大、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云霄。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北伐中原,经剑门而六出祁山。他见此处壁高千仞,地势险要,故在此依崖垒石砌门,建关设尉,从此有了“剑门关”之称。以后,历代官府多次在剑门关关隘修建关楼,均毁于战火。明代又重新建造,清时几经修复,使关楼更加雄伟壮观,成为抵御外敌的雄关。在冷兵器时代的上百次战争中,从未被正面攻破。剑门关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关隘之一,享有“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蜀北屏障、两川咽喉”之称誉。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描述,更让剑门关名扬海内。可惜这样一座历时数百年的巍峨建筑却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现108国道)时被国民党政府炸毁。关口地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隘口比过去扩大了5倍左右,路基比古路降低了7米多。由于川陕路穿关而过,大大破坏了剑门关“天下雄关”的形象。1959年,当地在距古关楼约10米处,依石临溪,新建仿古凉亭一座,供游人休息。1992年,为了使天险剑门重现雄姿古貌,避开川陕公路108国道,在原关楼遗址的对面百余米的地方重建了一座仿古式关楼。2006年2月,这座关楼遭遇火灾烧毁,后经修复后重新对游客开放。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剑门关关楼再次严重受损,经鉴定已为危楼。2009年3月6日,全长1350米的剑门关隧道竣工通车,建在原关楼遗址上的108国道老路完成了历史使命。有关方面决定,在灾后重建中将关楼搬回原址,在1935年修建川陕公路时拆毁的原明代关楼遗址处恢复重剑门关关楼。重建工程由黑龙江省对口援建,设计以1935年以前的明代关楼为原本,依据“修旧如旧”的原则,全木结构,采用明代传统工艺施工。2010年4月29日,恢复重建的关楼隆重开关,再次对游人开放。新建的关楼高19.61米(含基座高24.1米)、宽18.3米、深17.7米,气势恢宏,再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壮丽场景。现剑门关风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在剑门关景区主要游览了姜维神像、第一关碑、金牛峡、金牛桥、守关桥、过关桥、立关桥、关楼、姜维墓、红军攻克剑门关遗址等景点。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剑门关景区入口牌坊。门额刻“剑阁”二字,两侧对联是“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为唐朝诗人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中的诗句。门额下有一段文字:“大小剑山奇峰如剑,北向壁立千仞,俨然城廓,豁然中断,天设险关,为金牛道要冲,出入蜀咽喉。诸葛亮相蜀,砌石立门于峭壁,凿孔架木而成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剑阁是故名焉。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姜维神像。蜀汉大将军姜维赤胆忠心,志继孔明,力复汉室。传说其死后,英魂返关,在隘口化作武士神像,护佑蜀汉故土。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第一关碑。此碑为雍正十二年(1734年),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毅亲王允礼奉诏护送六世达赖喇嘛还藏,并巡视沿途诸省驻防及绿营路过剑门时,被剑门关山的雄险深深折服,留下“第一关”墨宝。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金牛桥。传说战国中期,五丁开道迎金牛到此,其中有金牛趁夜色逃进了附近的峡谷,并一直藏于峡中给剑门百姓作伴送祥,人们就将峡谷称作金牛峡。剑门人为让金牛出入方便,便在此架木栈以通关外。后人为防洪水冲毁,便改成石桥,并命之金牛桥。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金牛桥侧面景观。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金牛峡谷中的溪流。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金牛峡栈道。现存金牛峡栈道1500余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汉代杂耍石刻图。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蜀汉北伐军行图石刻。从蜀汉建兴五年(227年)到景耀五年(262年),为巩固政权,兴复汉室,蜀汉丞相诸葛亮、大将军姜维先后16次北伐魏国。剑门关成为北伐大军的主要通道和粮草供给的重要基地。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守关桥。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姜维守关群雕。三国时期,蜀汉景耀六年(263年)九月,汉中失守,大将军姜维自沓中撤兵,与廖化、张冀、董厥退守剑门关,列营守险3个月,以3万之师拒魏将钟会13万大军,魏将邓艾偷渡阴平,后主刘禅投降,守关将士怒而拔刀劈石,姜维设计诈降钟会。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直方大”碑刻。语出《周易·坤卦·六二》爻辞,本状写大地山川平直、端方、正大的特征,在此盛赞剑门关山具有直方大的特性,又寓意为政应当具有大地一样平直、方正、辽阔的精神。此碑为民国时期四川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刘咸炘先生所书。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剑门关西侧壁立山崖。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过关桥。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过关桥侧面景观。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姜维泉。过关桥旁,有一潭泉水,传为姜维泉。剑门关十年九旱,传说姜维镇守剑门关饮水困难,亲自带领将士掘泉,石錾刚刚举起,突然闪出一道金光,山泉水涌出,无论多旱,从不枯竭,人们称其为姜维泉。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石胄”奇石。姜维泉附近的山崖上有一突出的奇石,似古代将士戴的头盔,故称“石胄”。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刘备过关雕像。刘备(161-223年),字玄德,三国蜀汉先主。建安十七年(211年)入蜀北上,途经剑门关赴紧邻的葭萌关(即昭化),建立攻取成都的大本营,后多次往返剑门关,取成都,谋中原,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剑门关东侧壁立山崖。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立关桥。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立关桥上远眺剑门关楼。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孔明立关雕像。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率军北伐曹魏,在剑门关楼处垒石为关,驻尉守险,从此剑门设关成为历代军事要塞。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剑门关楼近景。上悬“天下雄关”匾额,拱门上有“剑阁”碑刻。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关楼前的卫士雕像。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关楼侧面景观。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关楼北面中间楹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关楼北面两侧楹联:“江山如画万古天府第一关,风月无边北望秦川八百里。”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关楼上远眺南面景观。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关楼北面东侧悬崖峭壁。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关楼上远眺北面城廓式的景观。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关楼北面下方景观。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关楼下方的门洞。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北面金牛道上仰望剑门关关楼。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剑门关”立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北面观景台远眺关楼景观。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雷鸣桥。剑门关山高谷深,每逢山洪奔泻,水声如雷,蔚为壮观,这座横跨金牛峡上的铁索桥故名雷鸣桥。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仙云客栈。唐明皇李隆基在过剑门关所作的《幸蜀西至剑门》诗中云:“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仙云客栈由此得名。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剑门关下高大的黄连木。为落叶乔木,高达20余米,树冠开阔,叶繁茂而秀丽。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古炮台。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姜维点将台。三国蜀汉景耀六年(263年),姜维镇守剑门关,3万大军驻扎在关口、营盘嘴、小剑山等广大地带。姜维在剑门关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此为纪念姜维守关兴建的点将台。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姜维骑马雕塑。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平襄侯祠。祭祀姜维的祠庙。剑门关平襄侯祠自古有之,曾名伯约庙、姜公祠,现祠复建于2009年,包括姜维殿、孔明授书殿和姜维墓。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归附蜀汉”雕塑。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兵祁山,适逢天水太守马遵率姜维等下巡属县,闻蜀军到来,马遵“疑维等皆有异心”,于是连夜逃到上邽据城自保。姜维追至,闭城不纳,只好返回冀县,冀县也不让进。姜维等人于是投奔了诸葛亮,诸葛亮征召他做仓曹掾,加官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表奏固关”雕塑。景耀六年(263年),姜维上表后主刘禅:“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冀、廖化诣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从而加固了剑门关之防守。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诈降钟会”群雕。景耀六年(263年),后主刘禅派使臣命令姜维等将领向魏将钟会投降。姜维领兵放下武器,解除甲胄,走到钟会在涪县的军营里投降。蜀国将士都大为愤怒,拔出大刀猛砍石头发泄怨气。姜维其实是诈降钟会,以图兴复汉室。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完节尽忠”雕塑。钟会带着姜维等人到了成都,在姜维的策反下,叛魏自称益州牧。钟会想授予姜维兵将5万人,让他充任先锋北上。魏国将士愤怒,杀了钟会和姜维,姜维的妻子儿女同时遇害。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匡扶汉室而不遗余力,死而后已。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授略堂。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堂内塑有“孔明授书”群雕。建兴十二年( 234年)八月,诸葛亮病困五丈原,对姜维说:“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吾通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切切轻忽。”又说:“吾有连弩之法……皆画图本,汝可依法造用。”姜维哭拜而受,立志继承诸葛亮遗志。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姜维墓墓道。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姜维墓。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墓碑上书:“汉大将军平襄侯姜维之墓”。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飞蛾槭树。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黄连木。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1935年4月2日,红四方面军经过激战一举攻克剑门关,打通了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的通道。2009年12月22日,落成了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纪念馆和将帅雕塑。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和副总指挥王树声塑像。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纪念馆内景。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剑门关景区示意图。

广元纪游之二:三国胜迹剑门雄关
广元剑门关景区卫星图(经度:105.564260  纬度:32.21558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