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2018-08-18 15:04:46)
标签:

旅游

杭州西湖

柳浪闻莺

学士公园

南屏晚钟

分类: 国内旅游
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翠光亭和御码头。从钱王祠出来沿西湖南行进入柳浪闻莺公园,不远处便是翠光亭和御码头。自五代以后,历代帝王游览西湖,大多是从涌金门外埠头下湖。据记载,宋室南迁后,高宗、孝宗、理宗皇帝都是在涌金门外翠光亭登船游西湖。清康熙、乾隆皇帝的母后也曾在此登船游湖。2002年在柳浪闻莺公园重建御码头和翠光亭,为西湖南线增添了一处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翠光亭。现在的翠光亭,是依古书、古画的资料,如实复原当年御码头及亭子的模样。复原的翠光亭金碧辉煌,红色的亭柱,翠绿色的琉璃瓦顶,重檐方形建筑,十分气派地矗立在西湖游船码头上。亭柱上的楹联是:翠柳翻晴空莺穿树色千重翠,光风拂烟水棹举鳞波万点光。联头联尾嵌入翠光二字,堪称佳联。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御码头处的西湖风光。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芳华亭。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绿草如茵,风景如画。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丁鹤年墓亭。丁鹤年(1335-1424年),字永庚,号友鹤山人,回族,武昌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丁鹤年还通晓中医学和数学,对绘画、书法及古代诗论也颇有研究。他亦是孝子,以73岁高龄为母亲守灵17载。1424年,90岁的丁鹤年卒于杭州,葬阿老丁墓旁,称“丁氏垅”。其墓亭为明代重建石构亭式建筑,2005年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鱼水亭。为军民共建修的纪念亭。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翠悦江南”茶室。环境优美,茶厅古香。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闻莺馆茶楼。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远眺西湖中的小瀛洲岛风光。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远眺雷峰夕照景区风光。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肖公桥。肖公桥又名报恩桥,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为单孔石拱桥。桥拱成多边形,在江南现存石拱桥中这类孔桥并不多见。桥通长21米,宽4.5米,桥身有石刻题记。现肖公桥是从秋涛路搬迁而来的,采取原状修缮的手法恢复重建。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柳莺里”酒店,原柳莺宾馆。为江南园林式宾馆。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学士公园一角。学士公园东靠南山路,西临西湖,南与长桥公园相连,北靠柳浪闻莺公园。旧时有学士桥、学士港,相传宋有学士居住,故名。2002年南线整合时外迁少儿公园,改建为学士公园,形成草坡起伏、杉木片片、溪流清浅、环境幽静的公园。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碧梧小筑。学士公园内的民国历史保护建筑。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相约西子湖”石碑。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华君武半身雕像。华君武(1915-2010年)著名漫画家、美术活动家,1915年4月生于杭州,早年就读于杭州省立中学。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长桥和夕影亭。长桥,又名双投桥。史载,宋代钱湖门外,水口甚阔,有桥横截湖面,桥分三门,有亭临之,长亘里许,壮丽特甚,是为长桥。相传宋淳熙年间,钱塘王生名宣教者与陶女名师儿者,月夜双双投湖自尽,桥下遂开两朵玉芙蓉,故又名双投桥。斗转星移,水口渐渐淤塞,桥变短,遂成“长桥不长”的西湖三怪之一。2002年重建此桥,以合古意而助游兴。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长桥公园远眺雷峰塔。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长桥公园湖上风光。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长桥全景。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西湖南湾风光。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南屏晚钟”御碑亭。西湖十景之九的“南屏晚钟”即指南屏山净慈寺傍晚的钟声。南屏山在西湖南岸,主峰高百米,林木繁茂,石壁如屏,山北麓是净慈寺,傍晚寺中钟声清越悠扬。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康熙御笔“南屏晚钟”碑刻。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南屏晚钟景区仰望雷峰塔。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净慈寺山门。位于西湖南屏山慧日峰下,雷峰塔对面,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中国著名寺院。为954年五代吴越国钱弘俶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原名永明禅院。南宋时改称净慈寺,并建筑了五百罗汉堂。寺屡毁屡建。现在的山门、寺宇、钟楼、后殿、运木古井和济公殿,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建的。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山门前精工雕刻的一对石狮。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似恐龙化石的假山。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运木古井。传说杭州净慈寺被烧后,济公前往四川一家大乡绅募化建寺用的木头。乡绅就在山上砍伐了100棵大树送给济公,木头顺着长江水放到东海,再漂进钱塘江。在流到钱塘江的时候,遇到关卡拦住木筏要抽税,故意刁难济公。关卡说:“和尚,木头只会浮不能沉,你若有本事叫木头沉到水底去,我就不抽你的税!”济公施法术使木头入水后,让那关卡随着木头一并沉入水中。净慈寺的和尚到第三天等到济公回来,急问木头在哪,济公拉着老方丈跑到净慈寺醒心井旁,只见一根根木头从水井中冒出来。“醒心井”因为曾经运过木头,后来人们便叫它为“运木古井”。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济公殿。原名济祖殿,最初为纪念道济禅师而修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毁于大火,2015年,于原址重建,殿内供奉道济禅师座像。新建济公殿为单檐歇山顶式、传统木结构建筑,并巧妙运用民国时修济公殿遗留下来的十五根楹联石柱,重现昔日济公殿的辉煌圣迹。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从济公殿看运木古井。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殿内供奉的济公塑像。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大雄宝殿。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罗汉堂。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释加殿。初建年代不详,现为2008年重建。主殿为三重檐歇山顶仿古建筑,殿高29米,分地下、地上两层,是净慈寺中轴线上第四重殿。殿内主供释迦牟尼佛坐像,左右分别供奉波斯匿王伽蓝菩萨和须弥山四大天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南屏山眺雷峰塔。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净慈寺山门前的放生池。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浙江纪游之十六:漫步西湖东岸景区(下)
杭州南屏晚钟景区卫星图(经度:120.149064  纬度:30.2292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