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中的黑水城遗址
9月20日8时20分许,成都金色晚霞旅行团从额济纳旗达来库布镇行车约25公里,来到荒漠中的黑水城遗址游览。据介绍,黑水城(蒙古语称哈日浩特),又称黑城,因黑水河流经此地而得名。黑水城始建于西夏时期,当时这里曾经有相当大的水域,古居延海就有726平方公里,黑水城处在三面临水的绿洲之中,成为西夏在西部地区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和边防要塞,当时西夏王朝在此设置“黑水镇燕军司”,军司相当于现在的军区。1226年2月,元朝军队与西夏王朝军队在黑水城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血战,如今城外还可见满地碎骨半埋黄沙之中,黑水城被元军攻占,归属大蒙古国。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扩建此城,并设“亦集乃路总管府”(黑水西夏语称亦集乃),是元代河西走廊通往岭北行省的驿站要道。现存城墙为元代扩筑而成,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434米,南北宽384米,周围约1600米,城墙最高达10米,总面积18.05万平方米,东西两面开设城门,并加筑有瓮城。城墙西北角上保存有高约13米的覆钵式塔5座,城内的官署、府第、仓敖、佛寺、民居和街道遗迹仍依稀可辨。城外西南角有伊斯兰教拱北一座。城分为东西两部分,西城为军政官署和寺庙宗教活动场所;东城则为吏民和军队居住区及仓库等。城东西各有一座城门,门宽4.5米,建有瓮城。城墙高11米,墙四角加厚,成圆锥形,顶部外侧有女墙一道。城中有一条大道贯穿东西。城东南有一座方形堡子,堡垒东有一座高土台,台东又建有两排房屋,外有围墙。城外是居民的宅院。北元时期,黑水城被明朝军队攻占,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以后逐渐废弃。随着居延海等水域面积的缩小,沙漠包围了这座古城,逐渐成为荒漠死城。晚清末年,俄国、英国、日本等国文物贩子曾在这里的遗址里盗窃不计其数的文献、文物资料。虽历经700多年沧桑,黑水城遗址的城墙仍屹立在沙漠中,不失当年的高大宏伟。它是“古丝绸之路”以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遗址,这里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西夏时期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彩绘双头佛和元代纸币等举世无双。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在景区售票处停车,购票后乘观光车行驶约15公里到达黑水城遗址,尔后沿遗址内的木栈道游览,只见一片残垣断壁和荒漠凄凉的景象,令人不寒而栗。
黑城遗址入口大门。
“黑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
通往黑水城遗址的砖铺人行道。
远望黑水城城墙西北角上的覆钵式喇嘛塔,是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这是黑水城遗址上保存最为壮观的建筑。
人行道两侧的沙漠景象。
西城门外望喇嘛塔。
城外西南角所见伊斯兰教拱北一座,即伊斯兰教先贤陵墓建筑。
拱北近景。
黑水城西城门入口。
西城门瓮城。
高大的瓮城城墙,为夯土建筑。
流沙已淹没到城墙上方。
西城门内侧。
西城门里面的游览参观人行木栈道,旦有人走出栈道,就会有语音广播制止。栈道左侧是“在城站遗址”,是元大都至岭北行省专用于军情要务的驿站——纳岭道,有8个驿站亦集乃路辖境。此为其中驿站之一的“在城站遗址”。右侧是总管府前街,从城西门起经总管府门前至西夏黑水城城垣,宽10—18米,两侧多为府第或官署。
黑水城西城遗址景象,为军政官署和寺庙宗教活动场所。
总管府遗址。即元朝亦集乃路总管府,大院南北长69.1米,南墙正中开门,有上房10间,前院东西两侧为厢房,占地面积3445平方米。总管府东侧即是正街,西起总管府东墙外向东至东城垣墙根,宽5—7米,长300米。正街东端与东街相邻的大街两侧,多商业店铺和手工业作坊等建筑。
中心高台佛寺遗址。中心高台为西夏黑水城西城垣,佛寺建于该城垣之上,充分反映当时对佛教的崇拜。
西夏佛塔。黑水城西南城垣处,共发现三座西夏佛塔及遗址。此塔为黑水城内保存下来唯一一座西夏佛塔。
站在遗址内远望西北角上的覆钵式喇嘛塔。塔右侧有一墙洞,据说明军攻至黑水城后,守将为袭击明军或撤退,凿开此可出骑兵的通道。塔下方还有一口藏宝井,传说明军围城,元守城黑将军将财宝及妻子儿女埋入此深井中,率军出城作战,兵败身亡。后寻宝者多次挖掘,始终未见珍宝。
总管府后街。东自西夏黑水城西城墙中心高台外侧起,经总管府后墙北侧,向西延伸,宽约7米,两侧多为普通民居。
架阁库。总管府文书档案库房,位于上房东侧,独立间,北西两面为双层夹墙,地面有木板,曾出土烧残成卷文书和纸灰。
近观覆钵式喇嘛塔。
城上佛塔。元代中期建于城垣之上的藏传佛塔,共有5座,最高一座13米,布局精妙,高低错落,造型优雅,与周边大漠景观相互映照,独具风韵,是黑水城的标志。
与北墙同高的流沙。据说如果不进行人工清理,几年就会被沙漠淹没。
几乎被流沙覆盖的北城墙。
从东城区域眺望城上佛塔。
佛寺遗址。此佛寺为黑城多座寺庙中的一座中型佛寺。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五间,殿内曾绘有大量壁画。
东城区域景象,地面上有古代遗留下的瓦砾、石质文物。
广积仓遗址。位于黑水城东城,是元代亦集乃路官仓,担负收储税粮和发放粮食等实物形式的公职人员俸禄、军队给养、官府用度等功能。
大黑堂遗址。大黑为藏传佛教的护法金刚。在此庙清理出宝幡一件,墨书“谨发诚心于大黑殿内悬挂宝幡一首保护男长安灾除降福”。
东街。从东城门向西至中心高台佛寺遗址,宽6米,长240米。沿街两侧多为饭馆、酒店、杂货铺、客栈等,与南面的正街,构成城市的中心商业区。
黑水城遗址卫星图(经度:101.146359
纬度:41.76633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