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七)
绿影离堆乌尤寺
跨过濠上大桥,便到达乌尤寺景区。乌尤寺是乐山大佛景区的组成部分,乐山大佛景区的门票包含了麻浩崖墓和乌尤寺,但旅行社的导游一般很少带游客到这两个景点游览,使乌尤寺显得十分清幽宁静。我们是下午到乌尤寺游览的,其间看到的游人很少。
据资料介绍,乌尤寺所在的山峰名乌尤山,古代曾称乌牛山,因其山形远望有如乌牛横卧江心而得名。宋代黄庭坚改名乌尤山。乌尤山与凌云山原为一体,秦孝王时(公元前250年),蜀郡守李冰为避沫水(今大渡河)之害,开凿一条溢洪河道,以减水势,使过往行船安全。这条溢洪河道就是现在的麻浩河。这就使乌尤山成为四面环水的山岛,故称“离堆”。乌尤山山上植被茂密,古树参天、茂林修竹,远望宛如一堆碧玉,浮于江水之中,清代诗人张问陶曾有“绿影一堆漂不去”的赞誉。
乌尤寺在乌尤山上,原名正觉寺,创建于盛唐至德、乾元(742-755)年间,距今已有1200多年。唐大历年间,惠净和尚结茅山中,现山上留有纪念遗址。北宋时改名为乌尤寺,沿用至今。寺中现有天王殿、弥勒殿、大雄殿、如来殿、罗汉堂等殿宇。寺庙依山势建筑,布局巧妙,结构严整,掩映在万绿丛中,更显得庄严雄伟。

“入般若门”即是乌尤寺景区的入口。
上山途中见一六角亭,名“化城”。此亭有些来历,据遍能法师《凌云乌尤史略》记载,1920年,乌尤寺山门初建,一日入夜,众僧闻山门外吼叫连连,全寺震动,及到开门,外面月光如缕,却又不见半分动静,如是者连续数夜。当时的寺主是遍能法师的师父传度和尚,他于是发心在寺门正对处建一座弥陀殿,掘地基时,忽见一穴双棺,不知是何年代的髑髅,俱已朽败。和尚慈悲,将所掘髑髅尽数迁葬于后山化城亭后,并撰铭刻石以记之,其铭曰:“一千年前髑髅君,自山门移封于此。灵山法食,亘古相招,惟尔有情,依然同穴,魂兮识否?”自此以后,寺门不复有怪异之声也。

化城亭壁上铬刻为著名书法家赵熙书写。两边有幅楹联,系现代著名画家黄宾虹撰写。上联是:“一径登山参六祖”;下联是:“万花散室梦诸天”。

沿此山道石阶,约半小时即可到乌尤寺。

乌尤寺天王殿门。

天王殿内供奉有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塑像。

穿过天殿是弥陀宝殿,崖壁上有“无量寿佛”四个石刻大字。

天王殿侧临崖边有一座古亭,名“青衣亭”。

沿着这条山崖边的通道,过前面的“孤峰卓立”门楼,便进到乌尤寺主殿建筑。

乌尤寺第一重主殿是弥勒殿,上悬“正觉禅林”匾额,这是乌尤寺最早的寺名。

弥勒殿左侧建筑。

弥勒殿内供奉有弥勒佛像和四大菩萨。

弥勒殿后是大雄殿,

大雄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文殊和普贤三尊佛像,每尊高达4米,系香樟木精雕而成,全身贴金,衣纹潇洒自如,神态慈祥肃穆,具有唐代塑像风格。

大雄宝殿后为如来殿,为清末同治年间重修,双层结构,上层为藏经楼。殿正中供五尊如来像,代表着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又称五方五佛。

五观堂,为僧众餐厅。

方丈室。

弥勒殿前广场右侧是罗汉堂入口。
罗汉堂。内塑有五百罗汉像,有意思的是数罗汉:即在罗汉堂里任何方向(不分前、后、左、右)自然地从五百罗汉中任选一尊为起点开始数,依次数到你自身年龄(虚岁)的那一号罗汉为止,据说你数到的罗汉来历和神态与你当年的运程相关。当然这只是游戏而已,不能当真。



殿内五百尊罗汉,一尊一貌,喜怒哀乐,溢于其表,各有神韵。
罗汉堂正中塑有四面观音像,金光闪烁。

传神的济公塑像。传说罗汉堂建成时,正为罗汉们排定座次那天,济公忙着出去替老百姓做好事去了,忙了一整天,很晚才跑回罗汉堂报到,但位子已经被别的罗汉坐完了。济公不在乎,没有就算了,过道上还宽敞呢,以后济公就在过道上安身了。

从罗汉堂出来沿临江山崖石阶前行,有一亭名“旷怡亭”,该亭原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取“旷览江山胜迹,怡悦心志”之意。站亭上,能将嘉州山水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尔雅台系汉代文学家犍为郡郭舍人在乌尤山注释《尔雅》的遗址。

尔雅台正中壁上,嵌有赵熙考证郭舍人在此注释《尔雅》撰写的碑文。

尚石阶而上是听涛轩。尔雅台原是三层,整体相联,曲折有趣。解放后培修,拆去了第二层,后改顶层名为听涛轩。

听涛轩内悬挂有郭沫若大哥郭开文在乌尤寺尔雅台题写的《江行望乌尤绝句》木刻横匾:“墨鱼吹浪一江浮,尔雅台荒古木烁。碧水丹山留不得,风帆回首别乌尤。”

由听涛轩沿台阶上行,可至山顶的梅园。

梅园中临崖边有一八角亭,名“景云亭”。
埋葬历代高僧的塔林。

乌尤寺的开山祖师是唐代僧人惠净,禅师在此结茅而居,诵持《华严经》,潜心修行而在此创建道场。亭壁上刻着“唐惠净上人结茅处”八字。楹联为遍能法师撰写:“竹杖绳床开胜境,莲花贝叶悟禅机。”

在乌尤山上建有乌尤殿。

殿内供奉一尊“乌尤力士”神像。“乌尤”为梵语音译,汉译为“面然”,是密宗瑜珈部主尊之一。殿内造像是唐代铸造的青铜像,高约2米,造型古朴,眼深鼻高,具有印度造像风格。是乌尤寺现存最早的菩萨造像,乌尤寺的寺名即由此像而来。


乌尤山上眺望岷江风光。
乌尤寺景观视频

乌尤山卫星图(经度:103.76952 纬度:29.54013)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