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2013-05-16 11:29:32)
标签:

乐山大佛景区

凌云山道

龙湫虎穴

兜率宫

载酒亭

分类: 四川旅游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最近,我们游览了乐山大佛这一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虽然是故乡的景区,但几十年来到此游览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每次也是走马观花式的看看。现在有时间了,就边走边摄,并细细了解每个景点的介绍,真是受益非浅。我们是从乐山大佛北门开始游览的,经临江凌云山道前行,依次游览了龙湫虎穴、载酒亭、凌云禅院、灵宝塔、沫若堂、东坡楼、梅园、海师洞、弥勒大佛、九曲栈道、秦时离堆、渔村、东汉崖墓、乌尤寺、罗汉堂、汉时尔雅台等著名景点。

 

沿江凌云山道景观

    进入仿汉代石窟的北门,通往乐山大佛有两条游山山道,右边一条是沿江边山崖上开出的山道直至凌云禅院山门,长约480米,共计台阶333级。据说“333”象征弥勒在兜率宫内讲经说法333天。沿途听不少导游又把“333”调侃为寓意民间“升、升、升”或“连升三级"之意,给游人增加乐趣。另一条在左侧,可直到灵宝塔。我们是从右边行进的,看到沿途崖壁上保存有不少风化的石刻佛龛和历代名士的墨迹刻字。透过山崖上的树林缝隙,可远眺岷江与大渡河两江汇合处的乐山城区。途中游览了龙湫虎穴、载酒亭等景点。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乐山大佛景区北门。为仿汉代石窟式建筑,1996年新建,依山旁水,茂林浓荫,与丹崖翠壁融为一体,显得古朴典雅。上方有郭沫若书写的“乐山大佛”四字,字体磅礴,遒劲有力。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门内设有大佛景区导游服务中心。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沿山道而上,首先印入眼帘的是苏东坡书写的“佛”字石刻。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石壁上的佛像石刻。因年代久远和红砂石雕刻,风化十分严重。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观音洞石窟。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观音洞石窟中的观世音菩萨。因距离太近分上下段拍摄。这是一尊保存较好的石刻像,据说这尊观音非正规佛家单腿盘坐形像,在佛教塑像中仅见此一尊。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穿过这个拱洞,便到达龙湫景点。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拱洞上方篆刻有“龙湫”二字。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龙湫景观组图。龙湫是积山泉滴水而修筑的池子。取唐朝诗人岑参《登嘉州凌云寺作》诗中“片雨当龙湫”句之义。清代嘉定知府史致康草书“龙”字镌刻于崖壁,字体硕大,一笔而成,俗称一笔龙。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龙湫右上方有“虎穴”景观。今人在洞口塑有一只下山白虎石雕。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洞口上方崖壁上镌刻有“虎穴”二字。与“龙湫”同取义于岑参同一诗句“夙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据记载,自唐代以来,“龙湫虎穴”就成为凌云山上的胜景。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苏东坡载酒时游处”八字石刻。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仰苏”二字石刻。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阿弥陀佛”四字石刻。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放生池”三字石刻。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佛”字石刻。这个“佛”字是清光绪年间宜宾人赵增泽所书,具有苏体风格。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耳声目色”四字石刻。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奇绝天下”四字石刻。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仰止”二字石刻。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回烟轮月”四字石刻。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凌云”二字石刻。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兜率宫。兜率是梵语音译,意为“知足”、“喜足”。佛教称弥勒的住所在兜率宫。据《佛祖历代通载》:五代时有一僧人到此,体形肥胖,常挂一口袋行乞。他出语无常,预示凶吉。坐化时念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后人以为他是弥勒转世,在明代造像于此,俗称“大肚罗汉”。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仰望载酒亭。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屹立于江边悬崖之上的载酒亭。据资料介绍,载酒亭始建于公元16世纪。取意于苏东坡《送张嘉州》诗句:“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原亭早圮,后经修复。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载酒亭”及楹联为乐山国画大师、嘉州画派著名人士李琼久以画入字书写。楹联为苏东坡诗句:“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西南佳丽”四字石刻。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集凤峰”三字石刻。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雨花台”三字石刻。雨花台一名,始见于明代陈起龙撰写的《重修凌云寺记》,现台已不存,仅见崖上刻有“雨花台”三字。雨花者,盖取自佛经上称释迦牟尼说法时出现“天雨宝花纷飞”之象。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落霞晚翠”四字石刻。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凌云直上”四字石刻。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凌云寺”三字石刻。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福寿”二字石刻。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透过山道江边的树丛,可眺望岷江与大渡河两江汇合处的乐山城区风光。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薄雾中的乐山城区,给人有海市蜃楼之感。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从北门通往凌云寺的山道到此结束,进入前面的山门,就到达乐山大佛和凌云禅院门前。

乐山大佛景区行摄记(一)     山门上悬挂郭沫若书写的“乐山大佛”匾额。下面有一副楹联:“大江东去,佛法西来”,巧妙嵌入“大佛”二字。

 

 

凌云山道景观视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