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游仙圣者
游仙圣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223
  • 关注人气:1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2012-10-17 10:38:24)
标签:

骊山风景区

老君殿

老母殿

烽火台

石瓮谷

分类: 西安漫游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

 

骊山风景区(中)

 

老君殿遗址

    我们从晚照亭观景台继续登山向上,来到西绣岭第一峰,这里有老君殿遗址。老君殿又名朝元阁,是唐朝华清宫在骊山上的主要建筑。相传唐玄宗两次在此梦到太上老君降临阁内,因此称为“降圣阁”。太上老君姓李,与唐朝皇帝同姓,李唐王朝将太上老君奉为先祖,因此又称降圣阁为“朝元阁”。唐玄宗在此供奉太上老君,故名老君殿。据说昔时殿内所奉太上老君白玉雕像,造型细腻,刀法简练,神态逼真,栩栩如生,为唐代西域著名雕塑家元兄迦之作,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内。老君殿遗址已无历史建筑,只有两棵巨大的皂角树成为标志。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老君殿遗址文物保护碑,是1983年10月5日临潼县人民政府公布的。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朝元阁遗址碑。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朝元阁遗址上的两棵皂角树,相传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亲手所植。一雄一雌,枝桠相交,并排而立。雄的枝叶繁茂,雌的果实累累。两株树像两个相濡以沫的老人互相搀着、牵着,接受着四面八方的游人观瞻。树身及铁栅栏上挂满了人们许愿的红布条。虽说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结局凄惨,但他们亲手种植的皂角树却相依相偎、相牵相伴走过了上千年。“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中这句名诗一直被后人传颂。现在人们把这两棵树称为“连理树”,成为爱情的像征。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在朝元阁遗址东侧约100米的山坡平台上,有长生殿遗址碑。据资料介绍,
长生殿又叫集灵台,也是唐华清宫的主要建筑之一。本来是王宫、大臣们去朝元阁朝拜前斋戒和沐浴的地方,后来成为唐明皇与杨贵妃休闲避暑的宫殿。
 

老母殿 

    从老君殿遗址向西绣岭第二峰进发,就来到老母殿。这座道观是为了纪念历史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创始人女娲氏而修建的。相传女娲“抟黄土做人”,创造了人类,三皇五帝均为其子孙,她又在骊山炼石补天,劳苦而功高,后世人尊称她为“骊山老母”。她死后,人们将其葬于骊山之阳,又在骊山上修女娲祠纪念,后人逐渐称为老母殿。此殿坐北面南,建筑分前后两院,前院有山门、前殿及配房,后院主要有大殿及左右道舍等。每当农历六月十三日,四方信众携床单干粮,夜宿骊山,祭祀老母。这个风俗沿续至今,称为单子会,并逐渐成为一种附近居民、市民的欢乐节。庙会期间,寺前庙后,人头攒动,甚是热闹。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老母殿山门。上悬“老母宫”匾额。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进入山门,是三霄殿。殿内供奉着三霄娘娘,即云霄、碧霄、琼霄三位女仙,被道教尊为“福寿”、“财星”、“送子”三圣,是管理人间福、禄、寿三星福神,民间亦称为“增福延寿娘娘”、“财星娘娘”“送子娘娘”。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老母殿大殿。金黄色琉璃屋顶,红色柱门,十分壮观。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大殿供奉的骊山老母镀金神像。骊山老母即女娲娘娘,被道家尊称为“尊万灵至尊大道无极圣母”,故称骊山老母。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性神,是华夏民族的始祖神和创世神。骊山老母功德无量:她抟黄土创造人类;炼五彩石以补苍天;她置婚姻而繁衍人类;她传授首家经典《阴符经》主人类社会依照自然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变化之理,五行生克制化之机,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基本的道、法、术理;她制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宝”规范了人类道德。据文献记载:骊山是女娲炼石补天、抟黄土造人类之处,老母殿是女娲治处,如王母居瑶池,观音居南海。老母殿内,骊山老母高坐莲台之中,慈善温和,观之如生养之慈母,使人肃然起敬殿内还藏有唐代所立《骊山老母授经碑》一通,碑文记载了唐代学者杨筌在骊山脚下逢老母传授《阴符经》秘诀的经过。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骊山古观旧碑刻。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八戒龙麟显形树。在老母殿西侧有一棵皂角树,距今已有1000多年,树身
2米多高处有几处高低、大小、形状不同的疙瘩,形似猪八戒的脸形,故叫“八戒树”相传盛唐贞观年间,唐僧带领三个徒弟取经回来后,为了宣传佛教,云游各地。当他们来到东绣岭石瓮寺讲经时,八戒觉得寺内气温高,就溜出来乘凉游玩。来到老母殿时,忽然看见前面皂角树下有一位美貌如花的宫女正用杆子打皂角。好色的八戒立即迎上去,吓得宫女失声尖叫。这时,殿内的骊山老母见这般情景,愤怒不已,决定好好教训一下八戒,于是吹了一口仙气,八戒就被定在了树身上。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老母殿后院长廊景观,站在窗口处,可俯瞰临潼城区。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老母殿山门前的牌坊,名“万化之门”。从这里下一道长长的石台阶,可到新建的老君殿。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下山的石阶,牌坊正面匾额是“娲圣仙居”。

 

新建的朝元阁

    从老母殿下山东侧就是1985年新建的朝元阁,即老君殿。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朝元阁大门。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太上老君殿,为双重八角攒尖顶结构。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走进八角殿,内塑太上老君铜铸法像一尊,神态栩栩如生,威严通灵。左手持三才如意,寓意只有天、地、人三才和谐,自然万物才能吉祥平安;右手伸阴阳二指,寓意只有阴阳平衡,万事万物才能和谐发展。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绕到老君殿后,见一水塘,名“上善湖”。名字来源于老子《道德经》中“上善若水”一语。

 

烽火台

    从上善湖沿着一道长约500米的石阶登上山顶,便到了烽火台。烽火台,是古代战时传递战报、调兵的设施。骊山烽火台是一座在原址上复原建成的碉堡式古建筑。相传西周末年,周幽王娶了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子名曰褒姒,可遗憾的是褒姒自进宫以来从未开口一笑,于是周幽王便采纳了奸臣虢石父的计谋,无故点燃狼烟,引得四方诸侯前来救驾,当众诸侯汗流夹背赶来时,见到的却是烽火台上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于是愤然离去。这时,褒姒看见众臣的狼狈样,果真扑哧一声笑了。为此周幽王大大奖励了虢石父。公元前771年,犬戎入侵西周。当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时,却无人来救,西周至此灭亡了,从而留下一个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烽火台正面景观。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烽火台侧面景观。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烽火台背面景观。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烽火台上了望骊山天文台。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烽火台上眺望骊山峰峦。

 

石瓮谷景区

     从烽火台原路沿石阶下山,经上善湖边向东行,到达一条峡谷地带,这便是石瓮谷景区。石瓮谷是骊山东、西绣岭之间一处秀丽幽深的峡谷,山势险峻,沟大谷深。古语云:绿阁在西,红楼在东。下有剑悬瀑布千尺,水声淙淙,击石飞溅,天长日久冲蚀所就,其形似瓮,故称石瓮谷。谷长深邃,上下曲折,幽谷奇景乃骊山奇险迷人之处。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石瓮谷上东绣岭风光,可望见石瓮亭、石瓮寺等建筑景观。石瓮寺是唐代名刹。相传唐代开元年间,因唐玄宗崇道,在骊山西绣岭建造了长生殿、朝元阁;杨贵妃信佛,亦在东绣岭修建了石瓮寺。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在石瓮谷悬崖上有洞名达摩洞。此洞深5米,高2米,宽3米。相传乃是印度佛教达摩的弟子镇山王在此凿洞苦修,人称达摩洞。据介绍,达摩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姓,传禅宗第二十八祖。南朝梁武帝时,航海到广州,后至建业(今南京),会梁武帝,面谈不契,一苇渡江,北上都城洛阳,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9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经骊山见此处山势峻峭、风光怡人,遂留住于此,修身养性,兴牧耕作,除暴安民,施药救命,民众敬仰,朝拜千年。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从达摩洞往下行不多远,就到了鹞子翻身”。据说,过去垂直的峭壁上只有两根铁链和一些落脚的石窝,游人至此,须面壁挽索,以脚尖探寻石窝,交替而上下,其中几步须如鹰鹞一般,左右翻转身体才可通过,故名年为了方便游人行走,景区对这险道进行了全面整修,形成今天的台阶式栈道。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鹞子翻身”险道旁就是鸡上架”。过去游人到此,手足并用,盘旋而上,如同鸡上架一般,故而得名。相传远古时代,骊山西绣岭东坡,有一只金光灿灿的大雄鸡,高冠健腿,火眼金睛,每当东方欲晓,便在骊山北麓跑上跑下,引吭高歌,声音宏亮,周围村庄的人们闻鸡起舞,按时下田,深耕细作,各忙其事,它不知活了多少年月,明末清初时被西土喇嘛盗走,至今下落不明,只留下一段山石嶙峋的“鸡上架”悬崖。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回望“鸡上架”和“鹞子翻身”栈道,可见原道路多么险要!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悬崖下方有一三角亭,名盛阳亭。盛阳者炎火也,古代人们以火与太阳同源;日者,火之精也,故名盛阳亭。此亭于2010年新建。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盛阳亭旁有一小庙,名火神庙。神,即“炎帝火德真君”,居太阳丹天之中,为光明幸福之神。火神庙者,国人信奉道教圣祖炎帝也。此庙新建于2010年,庙内供奉有火神像一尊。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火神庙东南不远处的山崖处,有一两层古式建筑,为举火楼,曾是周幽王“离宫”遗址、与褒姒避暑之处,也是周幽王发布军令,以举火为信号,命令烽火点燃的指挥台,故得名举火楼。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仰看石瓮亭。石瓮亭位于石瓮寺东绣岭一山峰之上,亭亭玉立,与周边青山相互辉映,形成秀丽的风光。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石瓮飞瀑。据介绍,水源来自自然山泉,从石瓮谷飞泻而下,历经千秋万代,将谷中岩石击成瓮状,因而得名。平时涓涓细流,雨季浪花飞溅。2010年骊山国家森林公园曾投入巨资,引后山冷水沟泉水流至石瓮谷上游,增高水位13米,以使石瓮瀑布飞流不断,四季壮观。但我们经此未看到这一瀑布景观。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石瓮谷中峭壁上刻写的苍劲有力的“骊山”大字。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舍身崖,是骊山石瓮谷中一座孤立的山峰,顶部为6平方米的平台,寸草不生。山峰四周峻峭,犹如刀削一般。游人到此,翘首而望,危崖欲倾。传说有一个叫春女的孝媳,公公、婆婆身染重疾,久治不愈,便登骊山拜求老君。在祈祷的过程中,孝媳许愿只要双亲病愈,愿舍自己性命报答神灵。果然,当返回家中,公公、婆婆都已康复。于是春女还愿来到骊山,毫不犹豫的从此处跳下深渊。公公、婆婆见天黑媳妇未归,就请人寻找,在悬崖下边找到了媳妇的尸体,用木匣往回抬,越抬越沉,抬到家门口,却看到春女容光焕发,端着热茶走来,吓得人们撂下匣子就跑。这时一位白发老翁来此言道:“这家有孝媳,精诚感天地,黄金赐千两,增寿七十七”,说罢拂尘一扬,木匣自开,金灿灿的黄金滚了出来。老道化作一缕青烟不见了。后人为了纪念春女的孝道,就将此处命名为“舍身崖”。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我们从石瓮谷沿栈道而下,来到遇仙桥。这是一座长5米,宽2.4米,高5米的单孔石拱桥。相传明朝一书生赴京赶考,行至此谷感其风景幽美,宿于石瓮寺观景,第二天在此桥上遇到了前往蓬莱的八仙,求得指教,金榜题名,封为翰林,桥由此而得名。据有关资料考证,遇仙桥为唐代所建,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然而坚固异常,站在桥上,仰望骊山,水幔悬挂,可观赏举火楼、鸡上架等景点。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过遇仙桥经此栈道到远处的棋亭,可至兵谏亭从昭阳门下山。因时间已晚,我们从右边的栈道经天门寺(二天门)直接下山。

 

西安漫游图像记(九)—骊山风景区(中)
    天门寺已出骊山景区,大门紧闭,未开放。据资料介绍,天门寺始建年代不详,《临潼县志》载,此庙在清光绪丙午年阐重过。

   至此,我们结束了一天的骊山漫游。但因时间关系和体力不支,未步行到三元洞、明圣宫、石瓮寺等景点游览。 
    (最近换了宽带网络,速度非常之慢,上传一张图片都十分困难,视频就根本无法上传。可见宽带网络很值得改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