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游成都图像记(三十九)
望江楼公园(下)
读竹苑赏竹
竹与“梅、兰、菊”并列称为四君子,与“松、梅”同为岁寒三友。竹有坚韧、贞节、虚心、傲霜的美德。沉浸在望江楼公园读竹苑内,观赏一株株品种,了解竹的知识,体会竹的文化,能得到心灵的洗礼。

读竹苑位于望江楼公园文物保护区西北面,这里荟萃了世界各地的品种竹150余种,是了解竹的知识的好地方。

竹林深处点缀的山石,显得清幽而野趣。

绿竹森森,遮荫蔽日。

篁竹万杆,苍翠欲滴。

观音竹。在公园大门两侧种植了不少观音竹。据资料介绍,观音竹是我国刚竹属的一个竹种,在广东和广西一带多见。竿细长,高4-7米,小枝常弯成弓状,叶片线型。观音竹名称的来源于民间传说,说的是古代有一年的夏天,孽龙肆虐,兴风作浪,洪水猛涨,淹没了农田和村舍,民众盼望着上天来保佑。观世音菩萨得知情况,她架云而来,先从天上放下一口大钟,把孽龙扣在钟里,打入深潭,让它永世不得作乱,接着又抛下一枝竹子,用竹枝扫去洪水,以后竹枝入土生根,慢慢长成竹林。竹林保持水土,保护堤岸,调节气候,使百姓免受水的危害。为了铭记观世音菩萨的恩典,人们就把这种竹子称为观音竹。


人面竹。因人面竹难以繁殖,在读竹苑内只有10多株。此种竹状如人面和龟甲,因此称为人面竹或龟甲竹,是一种稀少珍奇的竹种,极为罕见,为竹中珍品。它杆直立,粗大,表面灰绿,节粗或稍膨大,从基部开始,下部竹竿的节间歪斜,节纹交错,斜面突出,交互连接成不规则相连的龟甲状,愈基部的节愈明显;竹杆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凹凸有致,坚硬粗糙。与其他灵秀、俊逸的竹相比,少了份柔弱飘逸,多了些刚强与坚毅。

佛肚竹。在读竹苑附近只发现一盆盆栽的佛肚竹。佛肚竹又叫罗汉竹,其植株较矮,竹竿幼苗为绿色,老竹呈橙黄色。佛肚竹与一般竹子的不同之处,是竹结较细,节间短而膨大,好似弥勒佛之肚,又好似叠起的罗汉,故此得名。它与人面竹(龟甲竹)的区别在于人面竹的节线是斜着相交的,佛肚竹的节线是平行不相交的。这种竹也很少见,很有观常价值。

巨竹。这种竹十分粗大高直,在读竹苑中栽种较多,繁植力强。据资料介绍,竿高达25米,粗达18厘米,叶片大型,主要产于越南和云南。

龙丹竹。读竹苑内栽种了大片龙丹竹,浓荫蔽日,在烈日下十分凉爽。龙丹竹高约15米、粗径约10厘米,幼竿被白粉。据说是1964年在邛崃山区发现的新品种而引进望江楼公园栽种的。

高大挺拔的龙丹竹。

大绿竹。这是1960年从广州引进的大绿竹,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在公园内长势茂盛。大绿竹竿直立,翠绿色,节处略隆起,均长有芽枝,竹材坚硬。据说竹笋很嫩,做出的菜味很美。

青麻撑竹。读竹苑内有数丛青麻撑竹,它竹竿上数条浅黄色的纵向纹十分清晰、醒目,很具观赏性。据说这种品种是青皮竹、麻竹和撑竿竹的杂交种。1998年从广州引进栽种的。

黄杆京竹。在读竹苑内看着一丛丛杆黄叶绿的黄杆京竹,十分引人喜爱。黄杆京竹为散生状,竿高3-5米,径1-2厘米,竹杆和枝条全部为硫黄色,是园林绿化的优质竹苗,成片栽种,甚是美观。

绵竹。这是1958年从四川绵竹县引进的品种,应是望江楼公园内建国后最早栽种的。这种竹在新竹竿时敷有显著白粉,叶片较长大,竹质韧性强,是竹编的上等材料。

方竹。在读竹苑内只看到几株不大的,竹竿有明显的四棱,呈四方形。这种竹也很少见。如能成片栽种,很有观赏价值。据资料介绍,方竹为禾本科竹植物,竿直立,高3-8米,竹杆呈青绿色,小型竹杆成圆型,成材时竹杆成四方形,竹节头带有小刺枝,整株绿色婆娑成塔形。方竹叶绿而繁茂,其杆可制作手杖,笋味鲜美。

紫竹。在读竹苑内有一片紫竹,竿高4-8米,径1-2厘米,幼竿呈绿色,老竿为紫黑色。据说是2005年从四川巴中引进的,竹材较坚韧,是制作手杖、乐器、工艺品很好的材料。

粉单竹。苑内有一片粉单竹,远远望去像挺立的白杨树。粉单竹竿上有厚厚的白粉,节间较长。据说是1961年从广州引进的,是华南特产。它韧性好,是湖南、广东、广西的蔑用竹种,也是造纸的好原料。

笔竹。在苑内看到几株笔竹,竿细长,节间笔直。据资料介绍,笔竹竿直立,高约4米,径约1厘米,节间长13-15厘米,圆筒形,是做毛笔的重要材料。

高节竹。在苑内栽种较多,这种竹最大的特点是节高高隆起,显得很苍劲,很入画。杆高7-11米,径达8厘米,新杆深绿色,无白粉。杆不易劈蔑,多作柄竹,是高产优良笋用竹种。2004年从陕西周至引进。

小靳竹。这种竹最大的特征是节枝上长着硬刺,竿基节内生有绒毛,生长簇密,是作防护绿篱的带刺植物。据说产于广东、海南地区,1960年从广东番禺引进。

黄槽竹。这种竹看起来很刚劲,竿高达9米,径2-3厘米,有的竿基成“之”字形曲折状;竿绿色,分枝处节间沟槽为黄色。据资料介绍,主要产于北京和浙江,1988年从南京引进。

大明竹。这种竹叶很有观赏价值,叶细长似柳叶,原产地在日本,望江楼公园1961年从广州引进,现已成片生长。

菲白竹。是一种低矮竹类,像吊兰的叶片。在望江楼公园类成片栽种,是地面绿化的很好植物。叶片狭长呈披针形,绿色底上有黄白色纵条纹。

黄条金刚竹。是一种灌木状竹类,叶片较大,有黄色条纹。据说原产日本,1996年从南京林业大学引进,已成片栽种。

箬叶竹。为灌木状竹类,竿直立,叶大型。据说竿可作毛笔杆和竹筷,叶能制斗笠和包粽子。1962年从四川南川引进,已成片栽种。

翠竹。一种小灌木状竹类,杆型特小,高20-40厘米,径0.1-0.2厘米;叶片披针形,排列成紧密的两排,翠绿美观,是地面绿化很好的观赏植物。

铺地竹。据资料介绍,这种竹原产于日本,是地被竹种,杆高30-50厘米,径2-3毫米,叶片细长绿色;耐修剪,抗旱,病虫害极少,可用于地表绿化。
读竹苑内还有很多品种竹,有些牌子与竹子对不上号,难以区分是那一种竹。有时间还可以慢慢观赏。
园林开放区景观
望江楼公园园林开放区,可免费从西大门和南大门进入。园区内建有薛涛广场、薛涛亭等景观。栽种有大片竹林,绿竹成荫。在锦江边有生态河堤,具有原始风味。湖泊小溪内,可以划船游弋。还有餐厅、茶馆、棋牌等设施,是游人休闲娱乐的地方。

薛涛亭

《薛涛亭记》石碑

薛涛广场,是举办各种活动的场所。


这是成都明代皇城前的一对石狮,现存放在望江楼公园内。上面一只在园林开放区内,下面一只在文物保护区内。这应是成都明代重要的历史文物,它见证了成都几百年的历史沧桑,放在这里热晒雨淋,不知是怎么回事?


这是生态河堤上的一对石牛,也是明代的重要文物。下面一块石碑上记述了它的故事。

石碑的大字是一首成都相传的民谣:“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个成都府。”小字记载说:“这首民谣传说,明末张献忠撤出成都时,曾在九眼桥下游江心中埋藏了上千驮金银,留下石牛石鼓为记。该石牛是一九九七年底修此段生态河堤时挖掘而出,其史料价值待考。”石鼓还未发现,张献忠埋藏金银也无踪影。

生态河堤河岸景观

竹林精舍餐厅

小石桥

个苑茶馆

湖中游弋

望江楼公园西门

望江楼公园南门
成都望江楼公园读竹苑和园林开放区景观视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