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游仙圣者
游仙圣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223
  • 关注人气:1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代胜迹—合江亭

(2012-07-12 16:25:08)
标签:

成都市

合江亭

锦江

唐代胜迹

合江亭卫星图

唐代胜迹——合江亭

 

    今成都府河、南河,从城北、城南穿城而过,在安顺桥与九眼桥之间交汇向东流去。两河汇流处,矗立着一座美丽的彩亭,它就是唐代著名胜迹——合江亭。

    据史籍记载,合江亭是唐代西川节度使韦皋在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始建的,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就是这个韦皋,还在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完成了海通禅师未完成的乐山大佛的建造,使它成为今天世界闻名的古迹。合江亭在韦皋的主持下建成后,又于亭旁增建了多处楼阁台榭,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和竹子,扩展成为当时成都的一大园林,号称“合江园”,使其成为游览胜地。晚唐高骈筑罗城,郫江断流,张仪楼、散花楼等失去昔日风光。但改道后的郫江仍在合江亭下与流江汇合,二江拱亭,风景如故。宋代成都商业发达,远航客货船,泊于亭下,于是合江亭成为万里桥东又一饯别之地。

    对合江亭的宏伟规模,唐朝时就有记载。据明代《蜀中广记》引唐史籍称合江亭为:“一都之奇胜也。是亭鸿盘如山,横架赤霄广场,在下砥平云截,而东南西北夐然矣。”从唐到宋,文人骚客多于此吟诗作赋,送往迎来;这里又是陆路和水路的起始点,万商汇聚,游人云集,商船鱼舟错落其间,至宋代益盛。吕大防在他撰写的《合江亭记》中记载了当时的繁华景象:“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久弗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濑抑扬,鸥鸟上下,商舟鱼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同时代稍后的名家蔡迨在《合江园记》中也写道:“合江园唐尹韦忠武(韦皋卒谥忠武)作,后因其亭为楼阁台榭,参植美竹异卉,荟翳参差,而春芳夏阴,波光月晖,以时献状无不可爱,故为成都园亭胜迹之最。”

可惜合江园和合江亭在南宋末年元兵南下时毁于兵燹,以后一直未予修复。明清时代,曾在此设锦官驿,现合江桥东还保留锦官驿街的名称。

    1989年,为了重现古城风貌,成都市政府在此重建了合江亭,并新筑听涛舫与之呼应。1991年8月,在蓉城新景评选中,被评为八景之一。因它位于当年韦皋所开解玉溪故道上,故取名“解玉双流”。

    新建的合江亭高12米,建筑面积达100平方米。亭的造型为双亭合一,绿色双顶,红色十柱,临江而立,是二江合流的象征。如果说府河、南河像成都的“翡翠项链”,那么合江亭就像项链上的一块绿宝石。隔江观望,合江亭又像一对翘首并立的开屏孔雀,听涛舫是它漂亮的羽毛,亭舫之间为“其乐园”,是一露天茶园,可供游人品茗弈棋。每当游人登临合江亭,左思的<蜀都赋》的名句“带二江之双流”,便自然地会在脑里闪现。坐亭上,吟诵千古名句,观两江合流,听涛声风声,品盖碗香茶,顿觉天地高远,心旷神怡。

    但目前合江亭略嫌矮小孤单,如能恢复唐时“鸿盘如山”,能观“东山翠麓”、“西山雪岭”的宏伟壮丽的规模,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境,那将成为蓉城的第一胜景。

 

(此文曾发表于1996年5月26日《成都晚报》)

 

唐代胜迹—合江亭
合江亭倩影(2012年7月30日摄)

 

唐代胜迹—合江亭
合江亭与对岸的音乐广场亭式舞台,古代与现代建筑相映成趣。(2012年7月30日摄)

 

唐代胜迹—合江亭
合江亭近景(2012年8月8日摄)

 唐代胜迹—合江亭
听涛舫(2012年8月8日摄)

 

唐代胜迹—合江亭
合江亭卫星图(经度:104.08124 纬度:30.645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