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前兆
(2023-09-27 15:07:47)芊芊二年级暑假的一天,我看到她转眼珠,露出白眼珠。凶她,告诉她不要觉得好玩就老转,这样会养成习惯,就控制不了了。
那时还没怎么在意,而且芊芊有时候说自己能控制住自己。
8月,芊芊似乎有时候会挤眼睛,我觉得是没有休息好。芊芊的暑假也确实是,晚上睡的不早,早上还会被我叫起来运动,中午又不怎么休息,估计挺累。
9月,耀发现芊芊经常挤眼,有点往心里去。跟我说有可能是抽动症,让我多注意。后来我们观察,芊芊休息不好,抗拒我听写或者跟她说作业、踢球的时候,挤眼会有些严重。
通过在小红书上的查询,大概了解了一下抽动症。前期的症状表现是挤眼睛、皱眉、扮鬼脸,拱鼻子,后期严重了甚至会抽搐!
首先不能给孩子压力,让孩子多放松,身心愉悦。其次是要休息好,多户外运动、玩耍。以前觉得养一个健康的孩子很轻松,我们就是这么养起来的。现在觉得养一个健康的孩子好难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现个奇奇怪怪的小问题,真的是很费家长!
经过2年零一个月跟芊芊关于学习的相处,我终于完全意识到不打骂才是芊芊最舒服的相处的模式。我舒不舒服不重要,因为我会自我调整,可是芊芊还只是一个小宝宝,她现在对妈妈的爱还是非常完整的,她会有主见,她不希望被人硬性要求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哪怕她知道那个是正确的事。她不服气别人吼她,因为觉得“别人”没有权利吼她。但是,她还是Mum's little girl,所以当她把倔强的小外壳卸掉,还是愿意乖乖做妈妈的天使girl。
善意的提醒,平和的交流,温柔的抱抱比那些瞪眼,掐大腿好用多了,就是费时间。通过儿童时间管理课,我也认识到,信念这个东西是要一点点刻进孩子脑子里的,并不是谈几次话,打骂几次甚至以理服人就能马上搞定的。我们大人不也是一样的嘛,很多成功的路径或者方法已经清清楚楚的摆在那里了,所有做到的人回过头来都会重复的告诉你相同的方法,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大人有几个呢?
我们常说孩子懂事了就能成绩马上好一个台阶,其实这里的“懂事”不是懂道理,现在芊芊一定懂得很多道理,“懂事”应该是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行为。芊芊现在,她的大脑皮质还没有那么强大,这个是需要训练的,一天天,一件件事情帮她训练,不能着急。
这也是在训练我,既然我小的时候就说过坚决不让我的孩子经历跟我一样的家庭教育环境,那么我就要做到,随时学到自认为正确的就随时运用到自己孩子身上。
加油吧,芊芊!妈妈一路陪着你,我也跟爸爸讨论过了,你的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我们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