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0后刘若鹏发明隐身衣

(2015-03-17 07:07:24)
标签:

隐身衣

刘若鹏

http://s1/mw690/002YQ9PTty6OLiLmRlSe0&690

      1983年出生的刘若鹏,年仅26岁的他及其团队研究发明了被物理学家高度评价的“隐身衣”。该成果已于近期在顶尖期刊杂志上刊登,而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就是浙江大学2006届毕业生刘若鹏。26岁的学生便在世界顶级的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80后学生研制出“隐身衣”
  “隐身衣”科研项目是由美国杜克大学和中国东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完成。昨天,记者联系上了远在美国杜克大学的刘若鹏,2006年从浙大毕业后,他获美国杜克大学研究院全额奖学金,在电子工程系(ECE)攻读博士学位(看来不是在中国完成的这项发明,现在又是回答“钱学森之问”的时候了!),并将于近期毕业。
根据,新研制出的隐形材料可以引导微波“转向”,避开仪器探测,从而防止物体被发现。与光和雷达波一样,微波探测到物体的原理是物体阻挡了微波通过的途径,使其产生阴影,从而“显形”。而这种敷在物体表面的隐形材料,能引导微波“绕着走”。

http://s14/mw690/002YQ9PTty6OLjsLsn3ad&690

 

http://s5/mw690/002YQ9PTty6OLj1pQaM14&690
                                         资料图:隐身衣
 
       看似一个堆满报纸的杂乱书桌,但实际上书桌前趴着一个“隐形人”
  “隐形衣”外形如同一条黄色的浴巾,由数以千计的类似人造玻璃纤维的“超材料”组成,这些材料可以“抓住”微波并改变其方向。
  记者了解到,对于刘若鹏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同一领域进行研究的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理论物理学家彭德里爵士高度评价,称该工作具有里程碑的地位,并预期军方可望在五年内利用这种技术来避免船舰和坦克被雷达的微波探测系统成功发现行踪。
  谦虚的刘若鹏一直坚持说,这个工作绝对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我要感谢整个工作的合作者。春霖是半Bayesian统计半工程的专家,和我算是一个绝佳的交叉学科搭配;Jack是实验方面的专家,秦瑶主要负责了大量的数值仿真,当然还有David和崔老师的鼎立支持。总归,最后在中美研究者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完成了这个工作(刘若鹏提到的人均是他团队成员和论文合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手机绘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