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56.com/w18/play_album-aid-8157213_vid-NTQ3NzIzMzM.html
卫生出版易筋经 66分钟
曲黎敏:健身气功·易筋经1、2、3式--易筋经韦驮献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87f7f0100mxye.html
曲黎敏:健身气功·易筋经4、5式——摘星换斗式倒拽九牛尾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87f7f0100ni61.html
曲黎敏:健身气功·易筋经第六、七式 出爪亮翅势 九鬼拔马刀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87f7f0100ognd.html
刘艳君参加3009国际健身气功·易筋经比赛---动做规范漂亮
视频:
2010山东省首届健身气功交流大赛潍坊代表队易筋经比赛
CCTV—4
曲黎敏讲解:八段锦、易筋经、六字诀、五禽戏
------------------------------------------------------------------------------------------------------
健身气功·易筋经音乐口令
易筋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变易筋骨的健身方法。
从2001年下半年至2002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在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气功功法的基础上,组织编创了健身气功·易筋经、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六字诀、健身气功·八段锦等四种健身气功。
2001年10月,有关工作正式启动。专门成立了由中心领导和有关专家组成的编创工作领导小组和总课题组,组建了专家咨询顾问组。
2002年初,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向全国有关体育、中医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公开招标,得到了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各单位踊跃报名,申请承担子课题的研究任务。全国共有15个单位的17项课题参加申报,涉及研究人员160余人,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的达93人。
2002年2月底3月初,中心在北京召开了编创四种健身气功科研课题招标评审会。会上,各投标单位准备充分,严肃认真,通过幻灯、投影、录像以及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陈述、答辩;专家评审组全身心投入,严格严谨,客观公正,优中选优。经评审组严格评议,按照集体编创、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原则,最终审核确定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和六字诀等4个传统功法作为子课题的研究内容,由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分别承担。
“健身气功·易筋经”是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编创的健身气功新功法之一,由武汉体育学院承担研究任务。
武汉体育学院参与了国家体育总局科研课题“编创健身气功新功法”的竞标,并承担了“健身气功·易筋经”子课题的研究任务。
编创中,课题组首先确立了编创新功法工作的总思路:充分体现传统易筋经的功理、功法,并在继承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易筋经理论,使传统与现代的健身理论及方法相结合,真正做到古为今用、与时俱进。
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成立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并着手发掘健身气功。以石爱桥为组长的“易筋经”十二式课题组开始了全国范围的调查、研究、实验。由于当时的“易筋经”在全国有七八个分支流派。执著的石爱桥便上武当召集天下各“易筋经”流派的掌门人进行交流、探讨,还让他们分头上台演练并讲解其动作要领,然后将所有动作加以分析与归纳,最终创编成“易筋经十二式”这一现代“易筋经”的标准,从而使这一武功秘籍成为人人可练的健身气功,还原了“易筋经”的健身养生面目。
具体来说,就是“健身气功·易筋经”应基本保留传统易筋经十二势精要,在十二势的基础上进行编创;基本沿用十二势原始名称,古朴中体现新意;从健身气功、功法、功效等;主要适应人群为中老年,并以不同架势、意守部位、调息次数等变化适应不同年龄层次及不同健康状况人群的需要。
课题组还在湖北省武当山召开了传统易筋经功法交流观摩研讨会。在观摩研讨的基础上,又针对易筋经功法素材,对每势功法、功理反复论证和讨论,形成了“健身气功·易筋经”的雏形。
为进一步检验新功法的效果,在对武汉体育学院等单位习练者进行试验的基础上,课题组又在河南省洛阳市5个健身气功活动站点,组织近300人进行了新功法的教学试验。
这期间进行的机能测试结果初步显示,“健身气功·易筋经”对习练者的呼吸系统、柔韧性、平衡、肌肉力量均有良好的影响;同时对骨关节病、消化系统和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如尿频尿急、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等也有显著康复效应。
易筋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健身养生方法,在我国传统功法和民族体育发展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千百年来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传统易筋经侧重于从宗教、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等视角对功理、功法进行阐述,并且形成了不同流派。
“健身气功·易筋经”继承了传统易筋经十二势的精要,融科学性与普及性于一体,其格调古朴,蕴涵新意。各势动作是连贯的有机整体,动作注重伸筋拔骨,舒展连绵,刚柔相济;呼吸要求自然,动息相融;并以形导气,意随形走;易学易练,健身效果明显。
易筋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健身养生方法,在我国传统功法和民族体育发展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千百年来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在易筋经流传中,少林寺僧侣起到了重要作用。
“健身气功•易筋经”继承了传统易筋经十二势的精要,融科学性与普及性于一体,其格调古朴,蕴涵新意。各势动作是连贯的有机整体,动作注重伸筋拔骨,舒展连绵,刚柔相济;呼吸要求自然,动息相融;并以形导气,意随形走;易学易练,健身效果明显。
“健身气功•易筋经”的运动强度和动作的编排次序符合运动学和生理学规律,属于有氧运动,安全可靠。整套功法增加了预备势和收势,使套路更加完整规范。功法动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作舒展,伸筋拔骨
本功法中的每一动作,不论是上肢、下肢还是躯干,都要求有较充分的屈伸、外展内收、扭转身体等运动,从而使人体的骨骼及大小关节在传统定势动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呈现多方位和广角度的活动。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拔骨”的运动达到“伸筋”,牵拉人体各部位的大小肌群和筋膜,以及大小关节处的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结缔组织,促进活动部位软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软组织的营养代谢过程,提高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柔韧性、灵活性和骨骼、关节、肌肉等组织的活动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柔和匀称、协调美观
本功法是在传统“易筋经十二定势”动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增加了动作之间的连接,每势动作变化过程清晰、柔和。整套功法的运动方向,为前后、左右、上下;肢体运动的路线,为简单的直线和弧线;肢体运动的幅度,是以关节为轴的自然活动角度所呈现的身体活动范围;整套功法的动作速度,则匀速缓慢地移动身体或身体局部。动作力量上,要求肌肉相对放松,用力圆柔而轻盈,不使蛮力,不僵硬,刚柔相济。每势之间无繁杂和重复动作,便于中老年人学练。同时,对有的动作难度作了不同程度的要求,也适合青壮年习练。
本功法动作要求上下肢与躯干之间,肢体与肢体之间的左右上下,以及肢体左右的对称与非对称,都应有机地整体协调运动,彼此相随,密切配合。因此,“健身气功•易筋经”呈现出动作舒展、连贯、柔畅、协调,动静相兼。同时在精神内含的神韵下,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
脊柱是人体的支柱,又称“脊梁”。由椎骨、韧带、脊髓等组成,具有支持体重、运动、保护脊髓及其神经根的作用。神经系统是由位于颅腔和椎管里的脑和脊髓以及周围神经组成。神经系统控制和协调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因此,脊柱旋转屈伸的运动有利于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刺激,以增强其控制和调节功能。本功法的主要运动形式是以腰为轴的脊柱旋转屈伸运动,如“九鬼拔马刀势”中的脊柱左右旋转屈伸动作,“打躬势”中椎骨节节拔伸前屈、卷曲如勾和脊柱节节放松伸直动作,“掉尾势”中脊柱前屈并在反伸的状态下做侧屈,侧伸动作。因此,本功法是通过脊柱的旋转屈伸运动以带动四肢、内脏的运动,在松静自然、形神合一中完成动作,达到健身、防病、延年,益智的目的。
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推出五套健身气功新功法
健身气功•六字诀(国家体育总局)
怎样锻炼五脏六腑: 健身气功 易筋经 六字诀
二十四式太极拳
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
48(四十八)式太极拳
无尘的博客:太极拳之走劲
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的动作名称及注意事项
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
河南电视台·健康中原:陈氏太极剑49式教学 徐勤兰
健身气功•大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