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6中东百年老站-富拉尔基站

标签:
中东百年老站富拉尔基站福来尔基站哈尔滨第一松花江大桥兴安岭隧道莎力碑苏炳文富拉尔基战役 |
分类: 旅游 |
“富拉尔基”是达斡尔语“呼兰额日格”的转音,意为“红色的江岸”。故富拉尔基别称“红岸”,区标红宝石。
富拉尔基站开站于1900年,初建时为四四号小站,后改称福来尔基站。
中东铁路西部线(今滨洲铁路)东起哈尔滨站,西至满洲里站,全长933.76公里。1898年6月9日正式开工。1899年该线由哈尔滨开始铺轨,同年由松花江对岸船坞向西铺轨20公里。1900年4月铺至昂昂溪,5月到嫩江,1901年4月15日到达扎兰屯,5月末铺轨到博克图,9月到达乌奴耳。11月3日,在乌奴耳站附近618公里处举行接轨仪式;从即日起西部线临时通车。
1901年10月2日,西部线哈尔滨第一松花江大桥落成通车。1902年西部线嫩江大桥竣工。
1902年11月2日,兴安岭隧道由东西两端开凿贯通。1902年1月14日开始试营业。
兴安岭隧道有一个著名的人文景观--莎力碑。莎力,是沙俄时代的一位铁路女工程师,莎力碑为石质结构阶梯状,碑底为2.85米正方形,碑高为17.2米,是开凿大兴安岭隧道工程的坐标点。
大兴安岭曾是中东铁路贯通工程的难点。据说当初有几个铁路过岭的方案,但最终选择了开凿隧道。为了加快工期进度,莎力决定采取从大山两侧同时开凿的施工方案,经过近两年的施工,已经到了贯通的时间,可是毫无凿通的迹象。在煎熬与焦虑中,莎力自杀了。1902年10月20日,这条中东铁路最长的隧道终于贯通了,双向工作面准确交汇。莎力的勘察、测量、设计和施工没有任何偏差,只与她预算的贯通时间晚了3天。俄国人为了纪念莎力为事业献身的精神,在大兴安岭隧道岭巅,用开凿隧道的岩石筑起了纪念碑——莎力碑,并将隧道东出口的车站命名为莎力站。
1925年重建的富拉尔基站。富拉尔基站舍、站场及站北侧、站东侧、铁路桥头三处俄员工住宅区、兵合、马号等设施,相继于1902年底基本全部竣工。这些建筑占地约74万平方米,均为俄式风格建筑,所有房屋涂传统黄色。总建筑面积约万余平方米。
老站舍建于1925年,现为齐齐哈尔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老站舍改为车站货运车间办公室,新站舍启用。
1953年,我国为适应富拉尔基兴建国家重点工程的需要,车站进行扩建。1957年4月兴建新站舍,1958年交付使用。旅客候车室为广厅式二层建筑。总面积为2425平方米,使用面积为2299平方米。
富拉尔基站站台
齐齐哈尔于1931年沦陷。1932年9月27日原黑龙江省呼伦贝尔警备司令及省政府委员苏炳文成立东北民众救国军。救国军以海拉尔为基地,富拉尔基为前沿阵地,与日寇殊死搏斗,是役历时40余天歼敌400余人,东北民众救国军官兵亦伤亡600人以上,这次战役被称为“富拉尔基战役”。
嫩江之畔的老桥伫立无声,它既是历史的亲历者,也是历史的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