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年5月24日茶文化大观园---中华武夷山茶博园

(2018-05-24 06:54:26)
标签:

茶文化大观园

中华武夷山茶博园

万里茶路大联通示意图

万里茶叶之路的起点

大王峰和玉女峰

分类: 旅游

中华武夷茶博园位于武夷山三姑度假区南端的九曲溪畔,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武夷山市为铭记先民们的丰功伟绩、加深游客对武夷茶的了解,特在这度假区南端的九曲溪畔兴建了一座融于山水之中的茶文化大观园---中华武夷山茶博园,力求奉献给游客们一部立体的画卷、形象的史诗!

茶博园总体分为景观园区、地下广场、山水实景演出观赏区、茶博馆和游人服务中心等五个部分。

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 2010年3月29日,在中华武夷茶博园,“印象大红袍”正式公演,“爬天游峰、游九曲溪、看‘印象大红袍'”成为游客游武夷山的3个必选项。

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

在这面积约7.8万平方米的园区里,集中展示了武夷茶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精深的工艺;以“浓缩武夷茶史,展示岩韵风姿”为设计主题,通过历代名人的记叙、历史画面的再现、茶艺的互动表演,让大家领略到武夷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诱人的岩骨花香!

茶魂广场平面呈叶片形,边缘用暗红色花岗岩镶嵌,寓意大红袍的“三红七绿”。广场前端茶树状屏风-有著名辞赋家雪川所作的“大红袍赋”,屹立于后部的是“武夷三圣”--神农、彭祖、武夷君。

两侧环立的是历代与武夷茶有着不解之缘的十四位名人:唐代的陆羽、孙樵、徐夤;宋代的范仲淹、苏轼、朱熹、白玉蟾;元代的高兴、杜本;明代的陈铎、释超全;清代的董天工;近现代的连横.吴觉农等。广场中部,蜿蜒如龙的“九曲溪”在静静地流淌;溪边星罗棋布地排列着着象征武夷山三十六峰的景石;两侧地面刻着“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的联句和朱熹的九曲棹歌。这一切所要体现的是“武夷山水一壶茶”的深远意境。

清朝初年,下梅即是武夷山的茶市。《崇安县志》载:“康熙19年,武夷岩茶茶市集崇安下梅,每日行筏三百艘,转运不绝。”

1727年,也就是雍正5年起,清政府开放的恰克图外贸口岸更为晋商创造了无限商机,茶叶是中方出口的主要产品,是中俄贸易的大宗。这样一来,茶叶便从国饮变成了世界饮品。下梅由此也就成了万里茶叶之路的起点。

由石板材拼就的《万里茶路大联通示意图》上,直观展现了茶叶之旅,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充满敬意。

万里茶路大联通

漫步“岩茶史话”小道上,人物雕像和文字注解赫然刻在石头上。陆羽的全身坐像是在《茶经》前方,《茶经》全文刻在木条上,作为背景,远远看去像是竹简一样,形象逼真。

冬夜烹茶诗 清·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清夜迢迢星耿耿,银檠明灭兰膏冷。更深何物可浇书,不用香醅用苦茗。

建城杂进土贡茶,一一有味须自领。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

葵花玉夸旧标名,接笋峰头发新颖。灯前手擘小龙团,磊落更觉头炯炯。

水递无劳待六一,汲取阶前清渠井。

乾隆皇帝是个善于烹茗的茶人,嫌茶童不谙烹茶技术", 自焚竹枝"自烹茶", 细啜慢饮心自省",体味出武夷茶的天然清香,甘味舌头回,韵味隽永。

朱权,明太祖朱元璋之第十七子,晚号臞仙,又号涵虚子、丹丘先后。著《茶谱》, 全书约2000字,除绪论外,下分十六则,即品茶、收茶、点茶、熏香茶法、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煎汤法、品水。其绪论中言:"盖羽多尚奇古,制之为末,以膏为饼。至仁宗时,而立龙团、凤团、月团之名,杂以诸香,饰以金彩、不无夺其真味。然天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叶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予故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标意甚明,书中所述也多有独创。

茶工雕塑

岩茶史话园区分为“远古的记忆”、“汉晋遗存”、“盛唐佳话”、“两宋风采”、“元代御茶园”、“明代散茶”、“清代乌龙茶”、“民国茶业科研基地”、“当代武夷茶的新崛起”等9个片区。

选取与武夷茶文化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文献和诗词歌赋,以浓缩、特写、实景陈列的手法,集中展示武夷茶悠久的历史、博大的文化、精深的工艺。

从远古的记忆到“汉晋遗存”,蕴含着茶乡古老的历史;“晚甘侯”、“蜡面茶”传颂着盛唐佳话;斗茶、分茶显示了两宋风采;“御茶园”、喊山台记录着元明时期的亮点;乌龙茶在清代崛起,大红袍在现代闪光。一部岩茶的史话,凝聚着武夷茶文化的精髓,激荡着岩韵的风姿。

大红袍广场是一个面积约5000平米、可容纳3000人的-广场,主席台可容180人就座。广场中部长约45米的流水地刻上,刻有“茶史大事记”,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华茶文化的发展脉络。广场地面用红色花岗岩镶嵌的“大红袍”三字从飞机上都能清楚地看到。“岩骨花香”四字,突出了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茶的主要特点。

武夷茶在汉、唐的悄然入宫加之宋时作为建茶的重要组成部分充贡,使之名声日显,元代统治者便将其正式纳为贡茶。监制贡茶的官吏在九曲溪四曲南畔兴建了皇家御茶园,专门制作贡茶。

还配置了“通仙井”、“喊山台”,为茶文化的延伸做出了贡献。董天工在御茶园记里说:人们在喊山台上祭毕后,鸣金击鼓,同声高喊“茶发芽!”这通仙井的水就会漫出来。

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这是宋代著名诗人朱熹对武夷“山水茶”的动人描绘。

《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的推出,打破了固有的“白天登山观景、九曲泛舟漂流”的传统旅游方式与审美方式,不仅首次展示了夜色中的武夷山之美,同时还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与其他4个“印象系列”作品不同的是,《印象大红袍》突出故事性和参与性,不仅展示了茶史、各个制茶工艺,还借助当下流行的“偷菜、炒房、蜗居”等语汇,说大王与玉女的爱情故事,说大红袍的来历,说现代人所有的烦恼,说一杯茶所带来的幸福和感悟。

山茶花

茶博园里基本都是人文景观,景区里面又是能够同时观赏大王峰和玉女峰的好地方,

中华武夷山茶博园风光

夕阳下的大王峰和玉女峰

茶文化大观园---中华武夷山茶博园

一座石牌坊,横梁上雕“朱子渡”,两边石柱上书“朱子古渡忆文公弘扬理学,清舟漂流话人生感悟山水”,中间立朱子雕像,旁有石碑作记,已被列为世界遗产。朱熹立足武夷,游学江南,经常从崇溪渡口泛舟出外讲学,古渡口因而得名。

信息;前往茶博园的公交车。

(照片拍摄2013年11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