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昊,写给你(四)

(2021-02-07 09:32:02)
分类: 与子成长

昊子:

虽然咱们经常交流,但专门给你写一点东西,让你能有机会单独看到,这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啦!所以,今天就近来的表现,写一点东西,希望你能够看到并且尽可能理解我要表达的意思。

第一,你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天来你的嗓音出现了变化,让人很明确的感受到你开始变了,这是生理上的一个重要的变化。当然,你的妈妈前一阵子也注意到了,你因为看七年级下册生物学书的图片而感到不同的人,尤其不同性别的人,可能在生理结构上有所差异。总的来说,你的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对于一个13岁的男孩子来说,他在生理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第二,关注你的心理。这其实是一个很长久的问题了。主要体现在你要区分开作为学生和孩子的两个标签。这两天你迫切希望我能够在家长群里把你的作业,尤其你的朗读作业提出来做表扬。这一点无可厚非,因为你的朗读也有足够的特点。对于老师来说,我要看的是所有的同学都能获得集体性的进步。这个问题我从去年九月份开学的时候就就和你探讨过,叫做“大河无水小河干”。别的老师也和我提过类似的观点,尤其是一位老教师说过自己带自己的孩子,必须要做到这一点。你爸当了21年的教师,连这一点都不懂,那还能行吗?后来我也是拿这一点和所有的家长去承诺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有进步;然后在这样的整体氛围当中,你自己获得进步,那就水到渠成了。所以很多时候,那些接受锻炼、受表扬、受表彰的机会应该均等的分享给所有的同学。你还记不记得,上学期末班上评选优秀的时候,你因为一票之差落选。而实际上你的总得票数也不低。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你不应该事事都被别人放在最前面去说。所以,从心理上来说,我们要时刻把自己放的低调一些。虽然,作为老师的孩子来说,确实也没有什么可以高调的,但既是老师家的孩子,又是普普通通的一名学生,这一点你必须记住,不管你和别人成绩如何。我认为,对于你们初一学生来说,太过于求上进,其实,就是一种虚荣的表现。

第三,关于自信心。其实从六年级开始,通过朗诵,特别是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你改变了先前对语文学习信心不足的一面,这是令人感到非常欣慰的。从三、四年级开始到去年春天,在老师的鼓励下,你坚持速算和大量练习,让你打下一定数学基础,从而让你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一定自信心。在这个寒假。英语的配音练习让你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一定自信心,这都是极好的。除此以外,你通过和同学在一起的体育锻炼,对于打球、对于和别人沟通、协调树立了自信心,虽然还有不足,但这些都是这个寒假当中你取得的进步。自信心是将来个人的学业和人生取得亮点的很重要的基础,通过学习、锻炼、生活来累积,非常重要。

第四,关于读书。通过读书来累积自信心也非常重要。古人常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两年来说,疫情当下我们没有行万里路的可能啊;那么,如何来增长我们的见识,增加我们对是非的辨别能力,那就靠读万卷书了。说起读书,你小学也读过不少,但按照专家们的话来说可能浏览或者无效的、低效的阅读比较多,这是我的失误。上了初一以后。我们不可能再去读一些童话、寓言之类的东西。在老师和同学的影响之下,你读了《绿化树》《平凡的世界》,了解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东西,这是好的。读书求学向来是一名学生的本分。希望你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把握好这一点。 

第五,关于交流。应该说人和人之间必须要有交流。父子之间、同学之间、将来走上社会与其他的社会成员之间,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在这里要向你表示出歉意,因为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困扰,我有时候情绪难免会出现急躁的情况,所以和你在交流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交流不畅的现象。此外,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尤其是你们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应该保持在什么程度,应该怎么去做得更好?我没有办法跟你讲很多,你自己去体会吧!毕竟你在成长嘛!

总的来说,十二、三岁的你,成长的路上,离不开书籍的陪伴以及和同学的交流,以及你自己有条理的奋斗。而作为父母,我们慢慢地,在作为观众,在退出,毕竟你自己要走自己的路!

好了,凌晨时分,本来已经写好但是没有保存好,弄丢了。懊恼了半夜,只有早晨起来补好。最近老干这种丢博客的事,是不是我真的不济事了,所以,我们你好好成长啊!

                                                                   27  父字于丰都山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