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之人物形象练习
(2013-08-08 14:40:00)
标签:
教育高考试题 |
诗歌鉴赏专题之人物形象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 拨不断·大鱼
王和卿
胜神鳌[注],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注] 神鳌:《列子·汤问》中说,上古时东海有蓬莱等五座仙山,随波上下往还不定。天帝恐怕它们消失,命十五只巨鳌牢牢顶住。鳌指海里的大龟。
(1)(考查形象)这首元曲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2)请说说本首元曲是如何将夸张和衬托结合在一起的。(4分)
答:
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
曹雪芹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这首词塑造了贾宝玉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首词刻画了词人自己的形象,词人是什么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答:
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①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身③。
【注】
下片通过哪两种手法描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
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
6、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
黎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
这首诗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答: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答:
8、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林正大
仕宦至卿相,富贵好归乡。高车驷马,都人夹道共瞻望。意气当年尤盛,荣比昔人衣锦,昼锦以名堂①。海内知名士,久矣望馀光。 大丈夫,荣与贵,视寻常。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妙语勒金石,千古一欧阳。
【注】
★(1)请说说词中的“大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
(2)上下两阕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结合词中语句具体说明。
答:
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
无名氏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1)诗中的“孤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答:
(2)赏析结尾句“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的妙处。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闺怨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 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
(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11、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戏为塞外绝句(之六)①
[清]林则徐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赴戍新疆伊犁途中。②笏: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所执的狭长的手板。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作具体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访中洲
[宋]姚镛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连未暇论奇字①,先向水边看白云。
[注]①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
(1)本诗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访者”形象?请结合全诗鉴赏分析。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燕
施闰章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
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
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
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注: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濒临长江,三面凌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
(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
答: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钓者的形象及其寄寓的思想感情。
答: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赏析。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词的上片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环境的?有什么作用?
答:
(2)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1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
【注】 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诗中写到的人物形象。
答:
1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注]暮。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注】 瓜田:秦末汉初时被封作东陵侯的邵平,种瓜于长安东门。
简要描绘出曲中所塑造的“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的人物形象。
答:
诗歌鉴赏专题之人物形象练习
【参考答案】
1、(1)这首元曲塑造了一个翻江倒海、气度不凡的硕大无比的大鱼的形象。(2分)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是以此自比,来抒写自己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2分)
(2)能够顶住蓬莱等五座仙山的大龟已经够大了,可作者却用“胜”字说这条大鱼比大龟还要了不得,用“轻”字说背着蓬莱岛对它而言是轻而易举的事,用“恨”字说它想在东洋翻个身都困难,以此衬托出大鱼之大。(4分)
2、答案 这首词刻画了作为封建阶级叛逆者贾宝玉的形象,他的所谓乖张不过是不愿走统治者为其所规定的读书应举的生活道路罢了,寄寓了作者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深刻批判和对保持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的赞美之情。
3、答案 刻画了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的形象。(可以从“杖藜徐步转斜阳”句理解,此句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
4、答案 手法:对比、用典。形象: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如今流浪憔悴、落魄江湖的词人形象。
5、答案 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6、答案 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胸怀澄明、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7、答案 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
8、答案 (1)作者笔下的“大丈夫”是一个看淡荣华富贵(“荣与贵,视寻常”),致力于辅佐君王(“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心系国家和百姓(“事业光施社稷”),志存高远(“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的贤臣形象。
(2)①用典。如“要将尧舜致君王”,“荣比昔人衣锦”。前者用了“尧舜”的典故,表达大丈夫要辅助君王,使君王与尧舜比肩的理想。后者用“衣锦还乡”的典故,形容人功成名就后荣归故乡的荣耀。
②类比。“荣比昔人衣锦”一句,用当今“仕宦至卿相”功成名就,高车驷马,与“衣锦还乡”的古人进行类比。
③借代。彝鼎,指古代祭祀用的鼎、樽等礼器,文中指史册。
④衬托。以卿相追求归乡之荣耀的行为反衬大丈夫志存高远,辅佐君王,造福百姓,功载史册的追求。
⑤对偶。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
9、答案 (1)诗中的孤客是一个思乡游子的形象。他身处异乡,思亲念家;登高望乡,倍感孤独;流泪思乡,泪水涟涟;做梦归乡,百无聊赖。
(2)①结句借物抒情,紧承上句,写目中秋光虽断而菊香萦绕,点明时间,体现乡思之浓。
②“黄花”这一重阳节的特定景物,即呼应诗歌开头的“登高”,又统收全曲,使全曲结构浑然一体。
③虚实结合,情味悠长。实写菊花菊香,有色有味;虚写梦境和心中思家念亲之情。(或者以梦境的美好,反衬真实处境的凄凉,以虚衬实,以乐写悲,感情更加深厚强烈。)
10、答案: (1)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
(2)①女子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觉得凉了。②诗人于此不直接写出主人公内心的凄凉之意,而捕捉这一丝细腻的心理感受,表达女子内心之“怨”,虽简实丰,含蓄蕴藉,余味无穷。(答“手先知”为拟人也可)
11、(1)一个寂寞孤独、乐观旷达、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诗人行走在谪戍伊犁的途中,面对高耸壮美的天山,行人稀少,环境空旷,不免感到寂寥;“相对笑”反映了诗人处于逆境还能笑着面对的乐观旷达;“满头晴雪”实质暗含诗人的不忘国事壮志难酬。(形象2分,简析2分)(酌情给分)
(2)①借景抒情。如第一、二句,高耸壮美的天山导我西行,并与我这寂寥之人为伴。山众且美,人少且空,形成鲜明的对照,不免感到寂寥。②比喻。如,第一句中“琼瑶”,是洁白晶莹的美玉,用来比喻天山上的积雪,非常贴切。第四句中的“晴雪”是晴天的积雪,用来比喻诗人的白发。③拟人。“我与山灵相对笑”,承接第二句“伴寂寥”而来。诗人面对“寂寥”的情景,无可奈何,似乎眼前的山灵面对自己含笑。④双关。“满头”,既指山头,也指人头。“晴雪”,是晴天的积雪,格外洁白,语意双关,既指山上积雪,也指头上的白发。⑤对比。山众且美,人少且空,形成鲜明的对照,不免感到寂寥。(答m两种即可,每种2分)(酌情给分)
12、(1)侧面烘托。诗人通过对“被访者”居住环境的描写,如他傍水而居,门前种有修竹,旁有荷花池,清香四溢,从侧面烘托出了被访者高雅隐逸的形象。
(2)“访者”是一个格调高雅,充满意趣的清逸之士。他访友不择晴日,而是踏雨而来,来访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这本已不是什么经世致用之务,可是还没来得及交流就先急忙走向水边去看那雨中出岫的茫茫白云,可见其清逸情怀。
13、【答案】(1)①比喻(或象征),以流水喻时代更替,以白鸥喻心志之悠闲,使单纯的画面有了深邃的意蕴。②对比,如“流水急”与“白鸥闲”形成鲜明对比,为暗喻世事、抒发感慨奠定了基础。③对偶,如“六朝”对“终古”,“流水”对“白鸥”,“急”对“闲”,使语句整齐,节奏鲜明,表意更为凝练生动。
(2)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悠闲垂钓的隐士形象:他孤身独坐燕子矶头,仿佛已经许久了;夕阳落山,暮霭渐渐笼罩大地,他却浑然不知。
14、【答案】(1)词的上片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了环境。渲染了环境的孤寂冷清,为下片的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2)刻画了一个头发花白,容颜苍老,却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统一祖国万里河山的坚贞不渝的爱国英雄的形象。
15、解析: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这首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这首词通过对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16、解析:题目换了问法,其真正目的还是让分析人物形象。从题目点出的诗句可以看出人物已经两鬓斑白,他厌倦了坐舟坐车,即厌倦了官场,喜欢自由自在地弹琴读书,可是“为功名走遍天涯路”,他难以放弃自己的努力,满心苦楚,却又无可奈何。
答案:是一个浮沉宦海、倦于仕途,虽心系田园、难舍书琴、两鬓斑白却仍难功成身退、满心苦楚的封建老官吏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