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县很小,几个景点都比较集中,天主教堂对面就是绛守居园池,也叫隋代花园,正值十一假期,看着人山人海的也就没有进去,后来听闻友人说园内有一处斛律光墓,就这么错过了想想也是遗憾,毕竟离着新绛西边不远的稷山县南有当年北周北齐对峙的玉璧城,斛律光的父亲斛律金跟随齐神武帝高欢征伐西魏,就是在玉璧城受阻被迫退兵,当时传闻高欢患病,将不久于人世,高欢强撑病体面见群臣,命斛律金唱《敕勒歌》,军心遂定。父子二人都是当时东魏北齐的名将重臣,不然北周武帝宇文邕破齐后也不会说那句:“此人(指斛律光)若在,朕岂能至邺。”
扯远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绛守居园池其实就是当年绛州府官员的后花园,在它前面还保存这一座绛州府的大堂,也是下一站要寻访的地点。
绛州大堂是原来绛州州守的正堂,位于绛守居园池的南边,唐代开始绛州州守就在此办公,差不多延续到20世纪初,后来是新绛中学所在,今天地面上留存的建筑就剩这座元代的大堂,我们去的时候学校已经腾退,在大堂西边建有新校区,绛州大堂正在进行保护和修缮,在其前后进行考古勘探,也能看到当年绛州府衙的布局范围。
绛州大堂面阔七间,比前两天走访的临晋县衙要宽大,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整个建筑还是非常的敦实庄重,再加上元代建筑正面明间两边的柱子粗大,普拍枋也是一整根原木,非常有气势。下面我们就看图说话。
1、绛州大堂内部结构,可以到中间留存有一部分天花板,整个内部空间巨大,应该是运用了减柱造的方式,内柱减少,保证空间。
2、横梁为三架重叠,尽可能的扩大了下面的使用空间,光线能从南边洒满整个殿堂内,右下角的柱子应该是后世增建。
3、大殿北墙和后门,可以看到支撑后檐的巨大金柱。北墙东侧墙面上嵌有一块石碑,上书宋真宗赵恒御制“文臣七条”诏,当时时间关系没有去拍一张细节。
4、大堂正面的明间和次间柱子,普拍枋上有双昂斗拱,明间的金柱下的柱础为唐代遗留的莲花柱础。
5、斗拱的细节,双下昂五辅作。
6、用一位游人来对比下巨大的前檐柱。
7、大堂正面临时搭了一个棚子,因此也就没法拍到正面全景,但可以通过考古勘探的范围大体了解当时绛州州衙的布局,后来看网上图片,大堂在修缮后保留了勘探的地层信息,用上搭玻璃的方式进行展示。图片左边远处可以看到绛州三楼的鼓楼。
8、大堂西侧的山面,悬山顶侧面的悬鱼和惹草。
9、大堂东侧山面,时间还是在它身上留下了很多痕迹。

10、绛州大堂的省保碑,大堂已经在1996年入选国保,国保碑应该是忘了拍了。

一路走来,看了两处元代衙署大堂,都是那种粗犷厚重的风格,后来也都进行和很好的修缮,我也算记录了它们最后原始的样子,正应了那句话“访古要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