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芯兰教学法
在实践中创造了以“开发学生智力,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的独具特色的“马芯兰教学法”。
马芯兰 1966 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师范学校。曾任北京幸福村小学教 师,后任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教师、校长,特级教师。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马芯兰积极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在实践中创造了以
“开发学生智力,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的独具特色的“马芯兰教学法”。 1980
年有关部门为检查她的第一个实验班的学习质量, 曾用小学升 初中的数学试卷,让实验班(当时为三年级)学生做,结果全班平均成绩达 93
分。在整个教学改革实验中,由于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使教学学时大大缩短,学生负担大大减轻,每个学期都可提前 2~4 周
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这样,也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学校的课外文
体活动,实验班学生在学校的阅读、歌咏、乒乓球等活动或比赛中,成绩均居前列。另外,学生的语言表述、计算、操作、空间概念以及逻辑
思维等能力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马芯兰教学法”的核心精神其实是重新调整“教材结构”以及相关的“知识结构”,也因此可以认为,“马芯兰教学法”实际上是
“马芯兰教材加工法”。它主要显示为“教材改革”(或课程改革)而 不是“教学方法”改革。 这样看来, 马芯兰教学法的基本精神就隐含在她提出的那条教育隐喻里面:“知识就像一棵树”。
“知识就像一棵树”是一个平淡的教育隐喻, 其他人如魏书生等也 提出过“知识树”等概念和隐喻,但马芯兰老师把它和自己的教学改革
连接起来,就有独特的意义。“知识就像一棵树”的学术说法是:“调 整教材结构,促进知识迁移” 我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改革,是分两步走的。
第一步,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突出教材中那些最基本的概念、法则和原理,并以此为中心,从纵横两个方面进行
重新调整和组合,把所有有关的、有联系的知识串联在一起,做到有纲有目,使之形成为一个新的比较好的知识结构。
第二步,根据培养数学能力的需要,自编能力训练的教材,充实到新的知识结构中去。改革后的教材,把能力训练的教材,作为教材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知识与能力紧密结合的新教材。它既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
这样以基本概念、原理、法则为中心,从纵横两个方面对原教材从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和组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教材知识结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