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2012-03-20 18:49: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工作 |
首先要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要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所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不仅语文教科书增加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而且鼓励教师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课程实施上,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
教学中注重把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美术、科学等各学科知识整合。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实教学内容,在语文综合实践中组织学生做书签、做手抄报等与美术知识整合,书中经常出现一些有关科学小常识,生活小常识、动物世界的很多知识便让学生到课外搜集相关知识,课内交流。而不是就语文讲语文,让语文课堂变得更丰富多彩,更生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学段学生的阅读量都有明确的规定,而要完成这样的阅读量,仅仅靠课堂阅读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我在班级开展了评选“快乐读书王”的活动,每周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一周的读书情况。评选出快乐读书王给予奖励。
课程改革允许教师自主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这为丰富语文教学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在教学中我带学生走进自然去观察春、夏、秋、冬的变化和特点,习作时带学生到活动中去亲身体验,识字时让学生到大街上去发现标语牌中的错字,并帮助纠正,在读书中发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学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