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白喝干和汾酒写的《将进酒》,怎么就成了茅台国酒博物馆的招牌了呢?

(2012-08-28 21:30:39)
标签:

杂谈

将进酒

作者: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喝干和汾酒写的《将进酒》,怎么就成了茅台国酒博物馆的招牌了呢?
诗酒天下第一村  

杏花村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诗酒天下第一村”之美誉,是中国汾酒与酒文化的发祥地。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的历史人文环境、神奇独特的酿造工艺,积淀形成了汾酒文化丰厚的底蕴。  美酒飘香,引来无数文人骚客品饮传诵。诗酒仙家李白流传下来的1000多首诗中,与酒有关的就有300多首,其中“干和”汾酒,也为他增添了不少酒诗灵性。李白两次出游太原(唐称并州)途中携客到杏花村品尝“干和”汾酒,醉中校阅了郭君碑。郭君碑为唐代诗领,有战功,死后葬于杏花村东北干岗上,碑文为虞业南所书。据《汾阳县志》“汾酒曲”记载:“琼酥玉液漫夸奇,似此无惭姑射肌。太白何尝携客饮,醉中细校郭君碑”。李白因匆忙访友,在杏花村未留诗句,只在离别汾阳时,写过一首《留别西河刘少府》。西河即汾州别称。李白回到太原,日饮“干和”汾酒眷恋故土,灵感尤多,写下了不少诗句,如《太原早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特别是那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虽思乡亲切,但转念又写出了:“琼杯倚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忆旧游寄谯元参军》)可见,“干和”这样的美酒,对他的吸引力有多大。  与李白齐名的诗人杜甫,其祖父曾为汾州刺史,幼年时常来汾州留居,正式“干和”汾酒使杜甫上了瘾,增了量,并转变为诗的催化剂。他的酒名虽不如李白,但嗜酒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十四五岁时酒量便大的惊人,世称“少年酒豪”。正如他在诗中自白:“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级,俗物多茫茫”。汾州的佳酿名地使杜甫难以忘怀。他在《过宋员外之问旧庄》诗中写道:“宋公旧池绾,零落售阳河。枉道袛从入,吟诗许更过。淹留问父老,寂寞向山河。更让将军树,悲风日暮多”。宋之问即初唐著名诗人宋延清,汾阳人。诗中所言“将军树”,即汾阳壶芦峪口贺鲁将军庙里的那个大槐树,在宋之问的故居宋家门附近。  晚唐诗人杜牧游访杏花村,一首《清明》诗更是不胫直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穿越时空,风靡上千年,不知醉倒了多少才子佳人。自此,七贤六逸,乃至四海九州的高人雅士,寻仙都向斯处走,买醉尽朝此间来……   诗酒飘香,清雅纯正,历久弥香。品尝汾酒,品到的不仅是潇洒和飘逸,更是时间和空间的超越,目空今古的凌驾,江南九万里烟雨迷茫的风光,华夏五千年博大精神的诗酒文化。

历朝历代的英雄俊杰,贤人雅士,便因而而有了莫大的口福,有了莫大的机缘,兼得了汾酒莫大的造化之功。不说晋之唐叔虞、晋献公、晋文公、刘武周、武则天这些难免挂一漏万的帝王将相级人物,也休提卜子夏、赵盾、范睢、百里奚、廉颇、蔺相如、霍去病、关羽、温彦博、尉迟恭、裴行俭、薛仁贵、狄仁杰、呼延赞、杨延昭、文彦博、司马光、于成龙等一干数不过去的文臣武将。光是简直目下当今人们还耳熟能详的诸如荀况、韩非、慧远、班婕妤、王绩、王勃、王之涣、王翰、王维、卢纶、柳宗元、白居易、白行简、温庭筠、米芾、元好问、关汉卿、罗贯中、傅山等一干文明名人,便十分的蔚为大观,十分地透瓶香醇了。汾酒的故里之何以如此人杰地灵,可见与汾酒有莫大的干系。这个之所以人才辈出的神秘,最终被那个醉意昏黄的李白在偶尔间宣泄进去:古来圣贤皆孤独,独有饮者留其名。当然这也是几句醉话。汾酒可谓酒文明当之无愧的始祖,却是一点也不假,便连茅台酒的体内也流有她的血液,证据是1939年《贵州经济》中的相关记载,许多本日之名酒都是汾酒嫡系或旁系部队。过去的光亮固然不值得拿来夸口当下,亦如鱼龙混杂的藏獒,血缘纯朴者如百里挑一,必要厘清的是,王者还在雪域高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